后梁初立朝堂不稳藩镇对峙(八)

茉莉花香醉人 2025-03-06 17:19:10

且说朱温称帝后,次日实行大赦并更改年号,定国号为大梁,将昭宣帝废为济阴王。特颁布一道诏令说:

“王者受命于天,光宅四海,祗事上帝,宠绥万民。革故鼎新,谅历数而先定,创业垂统,知图篆以无差。神器所归,祥符合应,是以三正互用,五运相生。前朝道消,中原政散,瞻乌莫定,失鹿难追。朕经纬风雷,沐浴霜露,四征七伐,垂三十年,纠合齐盟,翼戴唐室。

随山刊木,罔惮胼胝;投袂挥戈,不遑寝处。泊上穹之所赞,知唐运之不兴;莫谐辅汉之文,徒罄事殷之礼。唐主知英华易竭,算祀有终,释龟鼎以如遗,推剑绂而相授。

朕惧德勿嗣,执谦允恭,避景命于南河,眷清风于颍水。而乃列岳群后,盈廷庶官,东西南北之人,斑白缢黄之众,谓朕功盖上下,泽被幽深,宜顺天以应时,俾化家而为国。拒彼亿兆,至于再三。

且曰七政已齐,万几难旷:勉遵令典,爱正鸿名。告天地神祗,建宗庙社稷。顾惟凉德,曷副乐推,栗若履冰,怀如驭朽。金行启祚,玉历建元。方宏经始之规,宜布维新之令。可改唐天四年为开平元年,国号大梁。书载虞宾,斯为令范,《诗》称周客,盖有明文。是用先封,以礼后嗣,宜以曹州济阴之邑奉唐主,封为济阴王。凡百轨仪,并遵故实。

姬庭多士,比是殷臣。楚国群材,终为晋用。历观前载,自有通规。但遵故事之文,勿替在公之效。应是唐朝中外文武旧臣,现任前资官爵,一切仍旧。凡百有位,无易厥章,陈力济时,尽瘁事朕。此诏。”

古人说话措辞典雅庄重,引经据典,逻辑分明,情感表达微妙,看似谦逊,实则又透露出一定的威慑性。上面的诏书用现代文表达出来就是这样的:

“君王受命于天,光照四海,恭敬地侍奉上天,恩宠安抚万民。革除旧政,建立新制,国运早已有定数,开创基业并流传后世,明白图谶符命而不会有差错。皇位归属之处,祥瑞与之相应,所以三种历法交替使用,五行气运相生相克。前朝的道德风尚衰落,中原地区政令散乱,天下局势动荡不安,失去的政权难以追回。我历经无数艰难困苦,四处征战近三十年,联合各方势力,拥护唐朝王室。

开山伐木(比喻艰苦创业),不辞辛劳;指挥作战,没有闲暇安睡。等到上天有所示意,知道唐朝国运已经无法振兴;既不能像诸葛亮辅佐汉室那样(复兴唐朝),又不能像周武王那样礼遇殷商的遗民。唐朝君主知道自己的国运将尽,国祚有终,便像丢弃无用之物一样放弃了皇位,将政权转交给我。

我担心自己的德行不足以继承大业,秉持谦逊恭敬的态度,曾想在南河躲避天命,在颍水之畔追慕古人的高风亮节。然而众多的诸侯、满朝的官员,以及天下的百姓,都说我的功劳盖世,恩泽惠及深远,应当顺应天命,将家族的统治转化为国家的统治。我多次拒绝他们(的请求)。(此处用一个词形容他也不为过“寡廉鲜耻”。)

而且说七政(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借指政事)已经齐备,帝王之位不能空缺太久:我勉力遵循旧典,确定了新的国号。祭告天地神灵,建立宗庙社稷。只是我德行浅薄,怎敢辜负众人的推举,心中如履薄冰,如驾驭腐朽的车辆般谨慎。(如今)金德开启新的国运,新的历法确定年号。刚刚开始宏大的规划,应当宣布革新的政令。可将唐天祐四年改为开平元年,国号为大梁。

史书上记载虞舜把前代帝王的后裔作为宾客对待,这是很好的典范,《诗经》中称周朝对待前代后裔为周客,都有明确的记载。因此先进行分封,以礼对待前朝后裔,应该用曹州济阴的城邑来供奉唐朝君主,封他为济阴王。所有的礼仪规范,都遵循旧例。

就像周朝的朝堂上有很多殷商的旧臣,楚国的众多人才,最终被晋国所用。纵观前代的记载,自然有通行的规则。只需遵循旧有的典章制度,不要废弃为国家效力的职责。凡是唐朝的内外文武旧臣,现任的和以前有资历、官爵的,一切照旧。所有的官位,都不改变原来的规章,大家应尽力匡时济世,尽心为我效力。此诏。”

(有时候能当帝王也是要有一种的精神的,只要是好听的都接受,不必属实。)

紧接着,朱温将汴州升为开封府,定名为东都。唐朝的东都洛阳,改称为西都,废除京兆府,改名为大安府,长安县改为大安县。设置佑国军节度使,让前镇国军(治所在华州)节度使韩建担任。任命张文蔚、杨涉为门下侍郎,薛贻矩为中书侍郎,都任同平章事(宰相)。把枢密院改为崇政院,任命太府卿敬翔为崇政院使。敬翔是梁太祖朱温的第一功臣,所有篡夺唐朝的谋划,没有不和他商量的。所以朱温接受唐帝禅让后,仍让他专门掌管机要事务。此后军国大事,必须经过崇政院裁定,然后向宰相宣布。宰相如果不是在常规时间上奏请求,都由崇政院代为陈述。又特地设立建昌院,管理国家的钱粮,让养子朱友文担任知院事。

朱友文本姓康,名勤,深受梁太祖朱温的宠爱,被当作亲生儿子看待,赐姓朱,列入亲生儿子的行列中。朱温有七个亲生儿子,长子叫朱友裕,其余依次是朱友珪、朱友贞、朱友雍、朱友徽、朱友孜(友孜又作友敬) ,加上朱友文,共称“八儿”。朱友裕当时已经去世,被追封为“郴王”,朱友珪被封为“郢王”,朱友璋为“福王”,朱友贞为“均王”,朱友雍为“贺王”,朱友徽为“建王”,朱友文也被封为博王;朱友孜还年幼,所以没有封王爵。

朱温追尊朱氏四代的庙号,高祖朱黯为“肃祖皇帝”,祖母范氏为“宣僖皇后”,曾祖朱茂琳为“敬祖皇帝”,曾祖母杨氏为“光孝皇后”,祖父朱信为“宪祖皇帝”,祖母刘氏为“昭懿皇后”;父亲朱诚为“烈祖皇帝”,母亲王氏为“文惠皇后”。封长兄朱全昱为“广王”,追封次兄朱存为“朗王”。朱全昱的儿子朱友谅为“衡王”,朱友能为“惠王”,朱友诲为“邵王”,朱存的儿子朱友宁、朱友伦已经去世,也得到追封:朱友宁为“安王”,朱友伦为“密王”。

朱温特地举办家宴,召集诸位王爷和宗室亲戚,在宫中畅饮。喝到酩酊大醉时,还余兴未消,马上拿出五色骰子,和族人玩起赌博来,一掷千金,吆喝得十分豪爽,几乎把皇帝的架子丢得一干二净,依然像个砀山的无赖,满口脏话,醉骂不停。

他的大哥朱全昱本来无心富贵,曾经居住在砀山故乡,拄着拐杖逍遥自在。唐朝廷曾授予他岭南西道(治所在桂州)节度使的职位,他却不愿赴任,仍旧辞职在家。这次听说朱温接受禅让,不得已来到大梁,即使被封王爵,也不过是随遇而安,没有因此而高兴。他看到朱温醉酒赌博,很看不惯,便斜眼看着朱温说:“朱阿三,你本是砀山的小民,跟随黄巢做盗贼,目无法纪。归降唐朝,受到厚待,天子任命你为四镇节度使,位极人臣,享尽富贵,可以说没有辜负你的志向,你为什么起了歹心,竟然灭了唐朝三百年的基业!像这样忘恩负义,恐怕鬼神也不会保佑你,我担心朱氏一族,会被你覆灭!还有什么可赌的!”朱全昱真是快人快语,说到这里,顺手拿过骰盆,把骰子扔到地上。

朱温此时已贵为一国之君,如何能忍,不由得猛地起身,要和朱全昱拼命。族人们慌忙劝解,让朱全昱退出宫外,朱温还愤恨不已,乱喊乱骂,几乎把朱氏祖宗十八代都嘲讽了个遍。经众人劝说他回去休息后,才没有出事。朱全昱竟潇洒地离去,仍旧回到砀山故乡,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安享清福去了。

等到朱温第二天起床,仔细想想兄长的话,觉得也有道理,就放在一边,不再提及。朱全昱最终得以尽享天年,一直活到贞明二年(贞明是梁末帝朱友贞的年号) ,在故乡寿终正寝。

再说唐朝的国祚已经转移,历法也更改了,后梁朝廷向四方传诏,不准再用唐朝以前的年号。各藩镇大多畏惧后梁太祖朱温的势力,不敢违抗命令,只有四个藩镇不服,仍旧尊奉唐朝的正统,并且发布檄文声讨后梁,想要复兴唐朝。就是上文所说的晋、岐、吴、蜀。

以下简述一下这四个藩镇的来历:

晋,也就是河东地区,被沙陀人李克用占据。他原姓朱邪,父亲叫朱邪赤心,因功担任云州刺史,被赐姓李,叫李国昌。李克用担任云中守捉使时,擅自杀死大同防御使段文楚,占据云州,后兵败逃到鞑靼。后来因为黄巢叛乱,他奉命出征有功,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加封晋王。唐朝灭亡后,他不服后梁的命令,仍旧称天祐四年。

岐,也就是凤翔地区,被深州人李茂贞占据。李茂贞本姓宋,名文通,讨伐黄巢有功,被赐姓,担任凤翔节度使,多次受封后成为岐王。唐朝灭亡后,他也不服后梁的命令,仍旧称天祐四年。

吴,也就是淮南地区,被庐州人杨行密占据。杨行密年轻时是个盗贼,后来投身军队,趁着混乱占据庐州,平定了黄巢的残余势力,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晋封为吴王。唐昭宣帝末年,杨行密去世,儿子杨渥继位,他看到晋、岐不接受后梁的命令,也仍旧尊奉唐朝的正统,称天祐四年。

蜀,也就是西川地区,被许州人王建占据。王建以卖盐为生,后来加入忠武军(治所在许州) 。他入关驱逐黄巢,得以补任禁军八都头之一。后来他继承蜀地,吞并东川,被封为蜀王。唐朝灭亡后,他不接受后梁的命令,并且因为天祐是朱温所改,不应遵循,只称为天复七年。

因为不服后梁,这四个藩镇变成了四个国家,与后梁在中原地区对峙。其中晋最强,其次是吴、蜀、岐。四国发布檄文声讨后梁,后梁也发布檄文声讨四国,这真可谓是中原地区的逐鹿之争了。

其实朱温对于唐朝,没有大的功绩,只是趁着乱世崛起,机缘巧合,再加他狡猾凶狠的手段,篡夺了唐朝的天下。只有野心而没有仁心,更没有为国为民的志向,后梁注定难以长存。

1 阅读:67
评论列表
  • 2025-03-25 17:31

    不是有十国吗?怎么只有四国?

茉莉花香醉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