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印度寡妇城,上万名妇女余生悲惨无助,文明古国不讲孝道?

三楼有泡芙 2025-01-21 02:58:58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在印度北部,有一座名为沃林达文的小城。这座城市人口不过十几万,庙宇却多达 4000 多座 。传说这里是印度神灵的栖息之所,吸引着无数朝圣者不远千里奔赴而来。他们虔诚地朝着庙宇祈祷,以五体投地之姿,献上最崇高的敬意,每个人的神情中都透着纯粹的虔诚与善意。

然而,在这片被认为处处有神灵庇佑的地方,却有着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称呼 ——“寡妇城” 。

在沃林达文的鼎盛时期,一度聚集了超过15000名寡妇。她们从印度的四面八方涌入这座城市,在被抛弃后找到一处栖身之所。

01

在印度,寡妇被视作 “受神惩罚之人”

在印度父权社会的大环境下,女性地位极其低下,宛如物品一般。女子嫁人后,便成为丈夫的附属财产,她的一切都归丈夫所有。

按照印度教的传统观念,若一个女人的丈夫去世,就意味着这个女人 “受到了神的惩罚”,她会被众人视为不祥之人。

一旦失去丈夫,这些女性便会遭受非人的虐待。人们会强行剃光她们的头发,砸毁象征其已婚身份的手镯,迫使她们只能依靠乞讨维持生计。

寡妇一生都只能穿着白色纱丽。因为在当地人的观念里,鲜艳的色彩会吸引其他男人的目光,而被男人注视,则被看作是对亡夫的不忠。此外,她们不能使用任何香料,否则会被视为行为浪荡。

那些遗留下来的传统陋习,用尽各种办法折磨着这些女性,目的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女人是寡妇,是肮脏、不祥的象征 。

失去丈夫的女人,同时也失去了在社会中的立足之地,她们被剥夺了社会身份和地位。她们被禁止参加各种聚会,所有的节日庆典都与她们绝缘,因为人们认为她们的出席会带来厄运。生活中的快乐似乎都与她们再无关联,余生只能在无尽的悲伤中度过。

她们遭到所有家庭成员的嫌弃,被当作沉重的负担。无论是婆婆,还是儿子媳妇,都盼着她们赶紧离开,整个家族都在排斥她们。有的寡妇甚至会遭到自己孩子的棍棒殴打,被克扣食物,还有的被囚禁在小黑屋里。

一位失去丈夫的妇人无奈地倾诉:

“我的孩子和亲戚们都想饿死我,他们觉得我是个累赘。”

寡妇无权继承丈夫的财产,只能在孤独和贫困中艰难求生,仿佛要用后半生为丈夫的离世赎罪,在无尽的忏悔中度过漫长岁月。

这种对寡妇的歧视,并非仅仅存在于家族成员之间,而是整个印度社会的问题,尤其是在落后地区,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在印度,失去丈夫的女性通常只有三种选择:一是为丈夫殉葬;二是嫁给丈夫的兄弟;三是前往寡妇院,自生自灭。

随着国家法制的逐渐完善,女性终于摆脱了跳入火堆与丈夫尸体一同被烧死的悲惨命运。然而,在印度西北部的一些落后地区,嫁给丈夫的兄弟,竟被许多女性视为最好的归宿,因为这样至少可以免受更多的迫害。

但许多女性,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无奈,最终只能选择第三种结局 —— 前往寡妇院,独自面对被抛弃的后半生。

在印度,如今仍有约 4000 万名寡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艰难地生活着。

02

寡妇们聚集在沃林达文

沃林达文成为 “寡妇城”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500 年前。由于这座城市庙宇众多,无处可去的寡妇们来到这里,在庙内安顿下来,用自己的余生敬拜神灵。久而久之,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便形成了如今的 “寡妇城”。

这里聚集的寡妇,有的跨越千里才来到此处,她们共同的特点是极度贫穷,有三分之一的人连车票钱都没有,只能靠一路乞讨走到这里。

人群中她们有老有少,最年长的已 95 岁,最年轻的仅仅 25 岁。年轻寡妇数量不少,因为在印度,40% 的寡妇在 12 岁以前就已结婚。

在印度,童婚现象曾非常普遍。许多女孩在 3 - 4 岁的年纪,就早早嫁作人妇。虽然在 1978 年,印度政府将男女结婚年龄提高到 21 岁和 18 岁,但在印度农村,童婚仍然屡见不鲜。

沃林达文的当地居民已习惯了这些妇女的存在,对她们语言粗暴,态度恶劣。当地政府和公益组织修建了多处庇护所,为她们提供最基础的食宿,政府还会发放一些生活补贴。

据当地政府官员表示,当地政府每月为居住在庇护所的妇女们提供 500 卢比的饮食补助和 50 卢比的 “零用金”,两项加起来折合人民币约 50 元。每位寡妇还可凭救济卡购买定额的面粉、大米、糖、油等生活物资。

然而,现实中的寡妇们很多并未真正拿到这些补助。她们很多人不识字,也没有自己的银行账号,甚至连申请救济金的途径都不知道,她们不得不另寻办法养活自己,否则,连庇护所的床位费都交不起。

她们的另一部分收入来源是前往庙中为神明颂唱。每天两场,分别在早晨和傍晚,每场持续 2 - 3 小时,单场报酬是 5 - 7 卢比。她们在中午还能在神庙做些简单工作,以此换取茶水和面包作为午餐。

当地旅行社还将寡妇们的颂唱安排成了旅游观光项目。当游客往功德箱投钱时,她们就会卖力大声吟唱,加快节奏,逗游客开心。

但并非每个寡妇都会颂唱,剩下的人就只能沿街乞讨,不少朝圣者心怀善心愿意给她们一点施舍。而年轻一点的寡妇中,有很多人甚至被迫靠出卖身体为生。

寡妇们的悲惨生活并非无人关注。2013 年,苏拉布国际的创始人曾鼓励寡妇们做回自己,勇敢参加洒红节的庆典。

然而,这个举动在印度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大部分人坚决反对寡妇们参加庆典,他们认为这群寡妇会给他们带来厄运,而反对者中竟有众多女性。

随着文明的发展,当地政府对 “寡妇城” 女性的关注日益增加,为她们修建了更多、条件略好的庇护所,同时也教她们一些技术,给她们安排一些手缝补、打扫的工作,帮助她们回归正常生活。

在政府的帮助下,有些妇女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愿意长期居住在此地,靠自己做工过上自由的生活。而有些妇女因思念家人,在帮助下回到家中,然而不久又会因被子女驱赶而回到这里。

结语:

然而,政府能够帮助的寡妇只是一小部分人。面对根深蒂固的传统陋习,以及她们有家不能回、有子不能依的社会现象,这才是寡妇悲惨命运的真正症结所在。

她们内心最大的渴望就是能有尊严地活着,然而很多人都等不到这一天,便在黑暗无助的孤寂中死去。[蛋糕]

参考资料:

新华网:2016年3月6日-《揭秘印度沃林达文“寡妇城”(图)》

中工网综合:2016年2月18日-《揭秘印度“寡妇城”知道这个城市是如何生活的吗(图)》

纵相新闻:2019年9月8日-《圣城里的悲剧人生:印度6000多名寡妇的挣扎和自我救赎》

手机央广网:2015年7月3日-《印度寡妇村:印度寡妇们的“罪与罚”》

新华网:2016年3月6日-《揭秘印度沃林达文“寡妇城”(图)》

中工网综合:2016年2月18日-《揭秘印度“寡妇城”知道这个城市是如何生活的吗(图)》

纵相新闻:2019年9月8日-《圣城里的悲剧人生:印度6000多名寡妇的挣扎和自我救赎》

手机央广网:2015年7月3日-《印度寡妇村:印度寡妇们的“罪与罚”》

0 阅读:0

三楼有泡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