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一博的商业价值撑起乐华60%的营收时,同公司的女团成员王怡人却自曝"6年0工资"。这魔幻现实背后,一场名为"顶流养公司,新人填窟窿"的资本围猎正在上演。
杜华在综艺里轻描淡写抛出的"先回本再分钱"规则,撕开了行业最血腥的盈利密码。以EVERGLOW女团为例:公司前期投入的MV制作、海外推广等费用,全被算作艺人"负债";只有当专辑销量、巡演收入填平这些"成本黑洞"后,艺人才能从牙缝里分到残羹。讽刺的是,乐华2024年7.65亿营收中,王一博个人贡献超4.6亿,而为他伴舞的练习生们可能还在为食堂饭卡充值发愁。
更令人窒息的是"薛定谔的债务":EVERGLOW巡演票房3500万、专辑卖出10万张,6年后仍在"亏损";粉丝砸钱打榜的收益,转头就被计入新曲制作的"成本"。这种永远算不清的糊涂账,让艺人沦为资本永动的"人肉电池"。
律师一语道破天机:艺人签的是"演艺经纪合同"而非劳动合同,这意味着他们不受《劳动法》最低工资保障。当合同中白纸黑字写着"成本回收优先"时,哪怕艺人全年无休跑通告,公司也能理直气壮开出0元工资单。
更狠的是"双重锁链":长合约陷阱:新人往往被迫签署10年起跳的"卖身契",违约金动辄千万;雪藏威慑:不听话?直接冷藏到合约到期,参照某男团成员被雪藏期间只能送外卖维生。这种设计让无数怀揣明星梦的年轻人,还没见到舞台灯光,就先跌进资本的债务沼泽。
乐华财报揭开了娱乐圈的"二八定律":王一博等头部艺人贡献超60%营收,而剩下数十名艺人只能分食残渣。这本质上是一场"养蛊游戏":公司用100个练习生的"血汗钱"赌1个顶流的诞生;顶流成功后,其创造的超额利润继续喂养下一批"蛊王候选人";未能突围的艺人,不仅拿不到钱,还可能倒欠公司培训费。
粉丝砸出的真金白银,最终通过这套系统流入资本口袋——之前某女团解散时,成员人均到手工资竟不足5万元,不及一线城市普通白领年薪。
四、当追星少年变成"精神股东":我们还要为这套规则买单吗?数据显示,中国练习生淘汰率高达99%,但每年仍有超20万青少年涌向选秀赛场。资本早已摸透人性弱点:用顶流的奢靡生活制造幻觉,用打投机制让粉丝成为"共谋"。当粉丝为爱豆疯狂氪金时,殊不知这些钱正在加固压迫自家偶像的锁链。
但裂痕正在出现:王怡人公开讨薪获得超10亿阅读量,Z世代开始觉醒"职场PUA"意识;韩国立法规定练习生合同不得超过3年,中国相关部门也开始调研"艺人奴隶合同";越来越多艺人选择成立个人工作室,试图挣脱"资本绞肉机"。
这场反抗或许微弱,但至少证明:当聚光灯照进阴暗的账本,被包装成"梦想"的剥削游戏,终将失去观众。当娱乐圈的造星流水线不再需要活生生的人,而只需"人形ATM机",或许我们该问一句:这样的"顶流盛世",真的配得上少年们灼热的梦想吗?
优秀的文盲![点赞]
不影响做文盲
要感谢那些脑残的女粉,为什么女星咖位比不了男星,那是因为男粉大多数都是理性的,而女粉刚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