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张爱萍把搭档换掉,对方换地方工作,俩人之前合作不愉快

历史系小狼 2025-02-06 10:23:19

张爱萍是我国开国上将,也曾经担任国防科工委主任,是我国“两弹一星”等重要国防大项目的领导者之一,但是对于性格耿直,不会拐弯抹角的他来说,也被很多人认为是难以进行合作,在他第一次出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的时候搭档的是陶鲁笳,两人就曾经闹的很不愉快。

于是在第二次复出以后,张爱萍在叶帅的同意之下,把陶鲁笳给调走,自己重新选择了另外一位搭档配合自己工作,那么陶鲁笳到底有何问题?而张爱萍又挑选谁来做自己的搭档呢?

张爱萍是新中国的开国功臣之一

1910年,张爱萍出生在四川达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当中,和当时很多人一样,他的家境并不好,父母也是大字不识一个,不过对于家风却是非常重视,也不断给年幼的张爱萍灌输知识改变命运和对的事情就要坚持到底的理念,因此张爱萍从小就养成了耿直果断的性格,这样的性格在战时确实为他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也为他日后在和平年代为人出事带来一定的影响。

战争年代,张爱萍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在上海干地下党的时候被敌人逮捕过两次,所幸的是最后都有惊无险的被营救出来了,当时的他才十九岁,组织考虑到他的年纪以及在上海已经暴露,于是便让他去中央苏区参加红军。

从此以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张爱萍都是奔赴在前线的将领,他参加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也当过红军团的政委,指挥过数百场大大小小的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过汗马功劳。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也继续为国家发光发热,作为我国国防工业的开拓者,张爱萍在这个领域可以说是做了非常多的工作,除了著名的“两弹一星”重大工程以外,他还参与了新中国航空工业的谋划和建设,当时的国家重点型号飞机歼-7战斗机和运-12运输机也是在他领导下完成的,可以说中国空军之所以有现在的国际地位和张爱萍是分不开的。

不过人无完人,张爱萍的工作能力确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执拗、耿直的性格也让他的人缘一般,毛主席就曾经评价他性格过于冲动耿直,邓公也说他是一位“惹不起”的人,虽说他这样敢说刚做的性格对于旁人可能会很敬佩,不过如果与之共事的话,那就很容易会产生矛盾。

张爱萍与陶鲁笳不算成功的合作

1975年,张爱萍与陶鲁笳一起搭档在国防科工委进行合作,当时张爱萍是副主任,陶鲁笳则是主任兼政委,两人一个是单位一把手,一个是二把手,本应携手合作,亲密无才对但是最终因为大运动的关系闹的不合。

对于陶鲁笳来说,国防科工委的工作他是第一次接触,可以说就是门外汉,在此之前,他一直从事的几乎都是文职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担任山西省委书记,此后在山西主政了十余年时间。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陶鲁笳才被组织调到中央,出任国家经济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可以看出他的履历几乎都是文职,并没有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职位,但由于大运动的缘故,他也受到了波及。

张爱萍在大运动时期也一样受到波及,但是相比于陶鲁笳,在国防这一块他虽说也不算是专业人士,但是毕竟从军多年,对于军事装备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并且他还在六十年代主持了“两弹一星”的重大工程,因此也算是半个科技人士。

1973年,陶鲁笳在大运动中复出,付出后他被调往国防科工委,这是他第一次出任科技部门的领导,在他的领导下虽说有一些项目是没能最终获得成功,但是受限于那个年代,这并不是他的问题,初次担任科技单位领导的陶鲁笳可以说是不功不过。

两年后的1975年,张爱萍在叶帅的邀请下第一次复出,重返国防科工委主持工作,由于多年的运动使得国家不少知识分子受到打压,国防科技的不少项目也处于停摆状态,张爱萍的首次复出面临着不少困难的工作要应对。

不过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张爱萍利用自己的有一说一的性子逐渐的把国防科工的工作重新的一点一点的抓起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慢慢的恢复常态。

但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当时的一些造反派想阶级铲除异己,而张爱萍也是他们的目标之一,他们为了把张彻底整下去,可以说是到了乱扣帽子的境地,这也使得张爱萍在工作中束手束脚,严谨甚微,以防被有心之人抓到把柄。

这时候自己工作上的搭档陶鲁笳的态度就显得的尤为重要了,既然是同一个单位,又同是领导层,也都受到过迫害,在这时候应该守望相助才是,当时出乎意料的是,陶鲁笳不但没站在他这边,反而是火上浇油。

1976年年初,国防科工委党委等单位组织了八千人对张爱萍进行批斗,由于其性格耿直的缘故,在之前已经得罪了不少人,这些人都在等着这个机会把他扳倒,他一下子也被扣上了走资派的帽子,这批人中就有陶鲁笳。

那么为何陶鲁笳也对自己的搭档进行批斗呢?说白了就是陶在心底里不认可张爱萍的行事风格,两人的矛盾其实早就已经开始,在一场会议上陶鲁笳就直言不讳的指出了张爱萍在工作中有“压制民主,一言堂、独立专行”的行为,这对于科研工作是不利的,对此张爱萍也是回击了陶鲁笳,两人在那场会议上可以说是针锋相对。

这一下,两人的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而张爱萍也因为这次风波主动提出暂停工作,对于陶鲁笳这个人,此后的张爱萍再也不愿正面提起,只是说了一句“相比于国防科技的发展,个人之间的恩怨都是小事”。

二次复出,张爱萍把陶鲁笳调走,换来另一位搭档

1977年,叶帅在大运动后复出工作,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他再次找到了张爱萍,希望他回到国防科工委,对此叶帅也是对他开出了绿灯,只要他同意回国防科工委工作,那可以自己去挑一个政委和自己搭档。

显然叶帅也是知道张爱萍与陶鲁笳之间的矛盾一时之间是难以化解的,为了让他出山,只能把陶鲁笳调走,与此同时张爱萍也深知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选一个自己合得来的搭档,那很多工作都可以顺利的展开。

就这样,陶鲁笳再次从中央回到了地方工作,那么接替陶鲁笳位置又是谁呢?

对此张爱萍也是苦思冥想了很久,这既看出了他在吃过一次亏以后的严谨,也从侧面说明了张爱萍的性子使得他的友人并不多,但是作为一位开国上将,人脉多少还是有一点的。

于是张爱萍在1977年的一个深夜他去拜访了一位将军,此人就是李耀文。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李耀文可是一位开国少将,他与张爱萍之间相差了八岁,不过参军的时间并不比张爱萍晚多少。

两人之间的经历也有不少相同之处,都是年纪轻轻就加入军队,首先是从地下党传递情报开始干起,而后在抗日战争期间在战场上英勇善战打出名堂,在抗战结束的时候,还不满三十岁的他已经是师政委。

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也是做出过巨大贡献,只不过是因为入党资历等因素,最终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他只能是少将军衔,这也说明了此人是年轻有为,且前途无量。

但是在大运动中,他由于某些原因离开了奋斗了半辈子的军队,前外外交部协助周恩来工作,他担任过坦桑尼亚驻华大使等文职,不过大运动中他还是受到了一些波及,不久后便回家赋闲了。

那么张爱萍是何时和李耀文有交集的呢?事实上两人的私交并不多,要说有交集,那就是两人都是三野出生,在战争年间,张爱萍已经略有听闻李耀文这位战将,此人人品没得说,并且为人无私,严于律己。

正因如此,张爱萍最终把自己搭档选为了李耀文,在敲定人选以后,张爱萍的急性子也是展现了出来,说登门就登门,所以才有夜深上访的情况。

事实上对于张爱萍挑选自己去国防科工委当政委这件事上,李耀文心存感激的,这不但是在提拔自己,而且是时隔多年以后再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军队体系中,这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但是毕竟自己已经离开军队有一段时间,如何重新适应也是一个问题。

对此张爱萍也看出了李耀文的忧虑,表示会尽力配合他重新熟悉政委的工作,如此一来,李耀文也是盛情难却,休息了这么多年以后再次工作,他也是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与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

此后李耀文也是不断的得到晋升,几年后他又调往海军任政委,最终在1988年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这都与当年张爱萍的提拔是分不开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