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丹尼尔斯准备拍卖《星球大战》的收藏品,他在《星战》当中扮演机器人C-3PO。有些人猜测丹尼尔斯陷入了经济窘迫当中,他被迫出售自己在演艺生涯的珍贵物品。还有一部分影迷们认为,丹尼尔斯以另外一种方式做慈善,因为国际影坛的慈善家少了很多,丹尼尔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特殊群体得到帮助。《THR》的影评人波伊斯透露,丹尼尔斯还有片约在身,他还参演了《欧比旺》。狗仔队侦查到丹尼尔斯名下还有不动产,所以这位老牌演员没有遇到经济问题。博伊斯觉得“边缘角色”需要存在感,因为机器人是《星球大战》的边缘角色。在《幽灵的威胁》以及《克隆人的进攻》当中,金黄色机器人C-3PO也算是受人喜爱的边缘角色。
由于此类角色对于作品的整体发展没有什么影响,大家也逐渐忽略了“边缘角色”。在博伊斯看来,此类角色仍旧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丹尼尔斯意识到“边缘角色”的存在感非常重要。博伊斯对于“边缘角色”的热爱并非没有道理。丹尼尔斯顺便说到了《星战》的外传,《曼达洛人》已经成为颁奖典礼的常客,《欧比旺》和《阿索卡》至少得到了粉丝们的认可,那么著名的反派角色《帕尔帕廷》能否诞生单人作品?丹尼尔斯支持《帕尔帕廷》,他也希望反派角色能够出现衍生类作品,效果可能比正派角色更加火爆。
虽说丹尼尔斯支持《星球大战》的外传能够换一种风格和思路,不过他也承认《帕尔帕廷》如果要进入拍摄流程的话,有一些困难无法克服。首先就是主演的年龄问题,《帕尔帕廷》的扮演者伊恩·麦克迪阿梅德快要80岁了,即便他的演技炉火纯青,对于角色的把控能力无法超越,但是他的体能能否支撑他完成高强度的拍摄任务?而且星战片的粉丝们也不会接受其他人饰演《帕尔帕廷》。也就是说尽管丹尼尔斯支持这部外传的诞生,但是他也承认该片错过了拍摄的最佳时期。如果早六七年的话,麦克迪阿梅德的身体情况还行,还有后传的热度进行支撑,《帕尔帕廷》在那个时候诞生更为合理。
随着《星战》的衍生类作品越来越火爆,配角也逐步获得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安多》这种支线当中的角色,也获得了良好的人气,给《星球大战》拓宽了创作的道路。反倒是故事主线上面的“边缘角色”,越来越没有存在感,机器人就是典型的例子。当然,博伊斯也承认,C-3PO对于重要人物的结局没有影响,也是丹尼尔斯担心这个角色找不到存在感的主要原因。这些角色虽然可能在主线剧情中占据的位置不重,但却为整个故事世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深度。尤其是九岁安纳金制作的机器人,也算是科幻片在那个年代的亮点,其他用类型的作品几乎没有此类“边缘角色”。
在《星球大战》系列中,C-3PO虽然并非决定性的角色,但他的机智、幽默和忠诚却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他的存在,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让观众对机器人这一群体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丹尼尔斯也逐渐意识到了“边缘角色”的重要性。他开始明白,一个完整的电影世界不仅仅需要英勇的主角和紧张的剧情,还需要这些看似无关紧要,但却富有生活气息的角色来填充。他们可能是街边的小贩,可能是飞船上的机械师,可能是星球上的居民,他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更加真实,更加立体。因此,他开始在自己的电影中注重“边缘角色”的塑造。
笔者(沾沾自喜看电影)认为,“边缘角色”不仅仅是背景,而是参与到故事中,与主角产生互动,影响故事的发展。这样的处理方式,让电影的故事更加丰富,也让观众有了更多的共鸣和感动,此类人物的存在感,也关系到影坛的文化价值。既然丹尼尔斯支持《帕尔帕廷》,博伊斯也谈到了这个重要的角色能否更换主演?如果这个外传讲述的是西迪厄斯的形成,这个《星球大战》最大恶棍的历史,也就是帕尔帕廷年轻的时候,更换一个年轻一些的演员,或许能够被公众广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