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33届巴黎奥运会的圆满落幕,“赛事经济”如同烈火烹油,奥运相关收藏品的销售热潮也随之水涨船高。在这股热潮中,我市有一对夫妻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痴迷收藏邮票40多年的唐英和老伴。他们的家中,珍藏着无数与奥运会相关的邮票、信封、纪念册等,仿佛一个小型奥运博物馆。
走进唐英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张“中国在第23届奥运会获金质奖章纪念”的明信片。这张发行于1984年8月1日至8月19日的明信片,左边的画面是激动人心的女子排球比赛,右上角则是一枚面值70分的邮票。明信片的右下角,“JP”两个字母格外醒目,这是“纪念邮资明信片”的缩写。而我国的第一套“JP”正是这套“中国在第23届奥运会获金质奖章纪念”明信片,全套共计16枚,每一枚都承载着那段辉煌的历史记忆。
唐英的奥运藏品中,最为丰富的无疑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相关物品。从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纪念邮票,到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邮票,再到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邮票、会徽明信片、残奥会会徽邮票等,每一件都见证了中国奥运史上的辉煌时刻。唐英介绍道:“北京奥运会期间,只要听说要发行邮票,我都会准时去邮局门口排队。有些邮票很紧俏,实在买不到,我就发动全国的邮友们帮忙收集。”
其中,最让唐英引以为傲的是一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晚会的纪念封。这张纪念封上粘贴着一条从开幕式现场飘落的彩丝带,这是唐英托关系费尽周折才收集到的。他小心翼翼地展示着这张纪念封,说道:“这个很难得的,有不少人想拿东西和我换,我都舍不得。”
方寸之间,尽显体育魅力。唐英收藏的各种奥运藏品保存得十分完整,每一枚邮票、每一张明信片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他专门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相关藏品整理成一个主题收藏,从个体上看,最大的有几十厘米长,最小的只有指甲盖大小。这些藏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更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风貌。
除了国内的奥运藏品外,唐英家中还有一些外国的奥运藏品。虽然他不懂英文,但这些邮票上的精美图案和设计依然让他感受到了奥林匹克的魅力。他说:“这些方寸艺术品被称为‘体育缩影’,它们以‘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给人以知识、美感和享受。”
唐英和老伴的邮票收藏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他们还是年轻的小伙子和小姑娘。几十年来,两人走遍全国各地参加邮展、到市场淘宝、到邮局订购,收集到了许多珍贵的邮票。特别是一些关于奥运题材的邮票,两人都是想方设法弄到手。如今,他们的家中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盒子、文件夹,里面装满了各种邮票和报纸。
唐英拿出一个文件夹,里面展示着几张1984年第23届奥运会的邮票和明信片。往后翻,还有第25届奥运会、第29届奥运会的相关邮票、明信片、纪念章等物品。他说:“其实后面还有些奥运会的邮票,一时间实在是找不出来了。”但在他的印象中,关于奥运会的各种收藏品,“没有遗漏过”。
就在今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当日,中国邮政发行了《第三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邮票一套两枚。为了收集到这套邮票,唐英一大早就去邮局门口排队,成功入手。他说:“每当看到这些邮票,我就仿佛回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奥运邮票作为体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不仅记录了奥运会的发展历程,更见证了各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国家荣誉。唐英和老伴的奥运邮票收藏,不仅是对体育的热爱和追求,更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回首过去几十年,唐英和老伴的邮票收藏之路充满了艰辛与喜悦。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毅力,收集到了无数珍贵的邮票,也见证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今,他们依然保持着对邮票收藏的热爱和执着,继续着他们的收藏之旅。
展望未来,随着奥运会的持续举办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奥运邮票的收藏价值和市场潜力将更加巨大。唐英和老伴的奥运邮票收藏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艺术价值。他们的故事将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邮票收藏的行列中来,共同感受方寸之间的体育魅力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