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关注乒乓球多年的体育评论员,我看到这个新闻真是感慨万千。乒乓球场上有实力说话,可现实生活中,有些标签却甩都甩不掉。
张本智和刚刚创下世界排名第三的历史新高,按理说应该是件值得庆祝的大事。可日本媒体的反应却很微妙-他们不但没给张本智和太多掌声,反而对打败他的王楚钦赞不绝口。咱们一起聊聊这事儿背后的门道。
说到近期表现,张本智和真是拼了。
福冈总决赛上,先是3:1干掉梁靖崑,接着在0:2落后的情况下逆转林诗栋,打出了一场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翻盘战。
虽说最后0:4输给了王楚钦,但一路走到决赛,已经证明了他的实力。
日本媒体的态度可有意思了。
《Daily》写了篇长文,通篇都在吹王楚钦有多牛-“12次交手10胜2负”、“最近6战全胜”。最绝的是说王楚钦是“无法逾越的高墙”。
NHK新闻也来凑热闹,说张本智和在王楚钦面前“痛苦感受世界第一高墙的高度与厚度”。
这评价,上一个能让日媒这么捧的,还得是咱们的“六边形战士”马龙呢!
我琢磨着,张本智和这尴尬事儿背后,说到底还是个身份认同的问题。虽说他生在日本仙台,可父母都是中国人,直到10岁才入的日本籍。这种背景在日本社会,确实容易被贴标签。
每次他输球,社交媒体上总有人拿他的出身说事。
可你说搞笑不搞笑,张本智和现在可是日本乒乓球队最有希望拿奥运奖牌的选手。这小伙子刚21岁,已经是亚洲杯冠军了,还帮日本男乒50年来首次站上最高领奖台。
要我说,与其纠结他的身份,不如多关注他的球技。
福冈赛后,张本智和放了个“大招”-说混双只跟妹妹张本美和打,这话里透着股“我现在有底气说话了”的劲儿。日本乒协估计也得好好琢磨琢磨,毕竟混双可是他们最有希望冲击奥运金牌的项目。
你们说,日本媒体这态度对吗?要我说,与其纠结一个运动员的“根”,不如看看他为体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张本智和用实力证明自己,这份职业精神值得点赞。
对了,我特别想听听你们的想法-在大赛压力下,像张本智和这样的选手怎么平衡好竞技和身份认同的关系?
赛场上是对手,赛场下又该如何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