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平原西南边缘,白沫江悠悠流淌之处,平乐古镇静卧其间,宛如一颗历经岁月打磨的明珠。
平乐古镇的历史,宛如一部宏大的史诗,开篇于公元前150年的西汉时期。彼时,它已初现集镇雏形,此后两千多年的岁月里,历经无数风雨洗礼,积淀下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这里曾是繁华的商业枢纽,南来北往的商队络绎不绝,不仅带来了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更如灵动的文化使者,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古镇最初得名“罗绳”,白沫江悠悠穿镇而过,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赋予古镇独特的气韵,也孕育出别具一格的码头文化。往昔,码头上船只穿梭如织,货物堆积如山,喧嚣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依水而居的居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并代代传承至今。
踏入平乐古镇的古街古巷,仿佛踏入了时光的隧道。长庆街、禹王街等古街,青石板路蜿蜒曲折,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街道两旁的明清建筑,古朴典雅,木质结构的房屋,小青瓦覆顶,雕花门窗精致细腻,飞檐斗拱彰显着昔日的繁华。
乐善桥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犹如长虹卧波,横跨在白沫江上。这座建于清同治元年的七孔石桥,桥身全由青石条砌成。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寓意吉祥的瑞兽,如麒麟、龙等;还有反映民间生活场景的画面,人物神态各异,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古镇内的古榕树,是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粗壮的枝干向四周伸展,巨大的树冠遮天蔽日,犹如一把把绿色的巨伞。这些古榕树有的已有数百年树龄,老人们在这里下棋、聊天,讲述着古镇的过往;孩子们在树间嬉笑玩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白沫江是平乐古镇的母亲河,它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江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江面上,竹筏摇曳,渔夫撑篙,构成了一幅悠然的水乡画卷。如今,游客可以乘坐竹筏,顺流而下,感受江水的清凉与宁静,欣赏两岸的自然风光。
平乐古镇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竹编和木雕是当地传统的手工艺品。竹编艺人用灵巧的双手,将竹子编织成各种精美的器物,如竹篮、竹椅、竹席等,造型美观,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木雕工匠们则在木头上精雕细琢,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等作品,展现了高超的技艺。
每年的河灯节是古镇的一大盛事。夜幕降临,白沫江两岸灯火通明,人们纷纷来到江边,将一盏盏精心制作的河灯放入江中。河灯顺水漂流,江面五彩斑斓,如梦如幻。
平乐古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与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