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歌嘹亮庆于归
张泽培
周一的早上秋雨绵绵,周末与我同住的女儿便提出让我开车送她和外孙女儿上班上学。
女儿在当地一家金融部门上班,外孙女儿再过两月就满六岁了。由于早高峰,小县城的交通也略显拥挤,因为女儿要赶早参加单位八点的晨会,所以就驾车一路慢行先送大人上班,最后才在“骏逸天下幼儿园”大门与小宝贝儿“拜拜”。
享受着外孙女儿的顽皮“飞吻”,望着她天真可爱快速转身的背影,一股莫明的感慨油然而生。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女儿已为人母、年逾而立了,印象中女儿还没真正长大,尽管距她结婚出嫁已经过去了六个多年头了,可她当年婚礼时亲朋贺喜、战友祝福的喜庆情景,却让我永远萦绕脑海、挥之不去……
女儿名叫军萨,其实名字早在她出生一年多以前就想好的,一是取意她出生时我正在西藏拉萨某部服役,二是无论是男是女皆可通用。由于我高原军人的职业原因,军萨两岁以后便开启了她和母亲每年一度的进藏探亲记忆。待我解甲回乡、转业从警,一家三口真正团圆时,女儿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班长了。再后来,随着她初中、高中、大学的生活的飞快度过,直到顺利参加工作并告知我她已经有了喜欢的男生,忙碌中的我,才忽然感觉女儿已经长大成人。
日子平淡地飞快过着,就在六年前那个五月的夏天,女儿的婚期如约而至,因为居住在家乡的小县城,加之当地既有的习俗,女儿的婚礼没有在酒店举行,而是全部委托“一条龙”服务,即:在所在小区的楼下空地搭建临时喜庆大棚,棚内腾出一部分安放供亲朋聊天、娱乐的棋牌设施,另一部分则安放就餐设施,以供来宾餐饮,再请专业人员精心布置,音响灯光一应俱全,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简洁喜庆、宽敞明亮的程度一点也不逊于县城的酒楼。
感慨信息时代的便捷,致谢亲情友情的纯真。由于前期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小女于归的喜讯。婚宴当天,街坊好友端茶送水,远亲近邻祝福连连。山西的战友来了,湖北的兄弟拢喽,重庆的叔叔递红包,成都的阿姨送祝福……
端上清新的家常菜,倒满浓烈的醤香酒,当年的班长走一个,曾经的兄弟干一口。把酒话昨天,举杯忆从前,高原的过往一遍遍地讲,军队的传统一代代传。新人向来宾和长辈敬酒肯定是少不了的必须环节,“幺儿,还记得我不,我是曾经抱着你去看电影的王叔叔……”丫头,我是带着你在靶场捡子弹壳的胡班长……”“名字我记不得了,但我永远记得拉萨的军营……,叔叔吃好喝好,感谢您大老远来为我祝福,来来来,军萨敬您一杯……”“军萨,军萨,参军报国在拉萨……有意义,好名字!”气氛愈发热烈,话语已然激昂。“回到拉萨,回到布达拉……”“我的老班长,你现在过得怎么样……”热闹中,不知是哪两位战友率先吼了起来来。
咦,真的要干吗?我们桌的来一个《说打就打》如何,要得,要得,王老兵起个头噻!“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是力量是钢……”该我们了,该我们了,整起来,整起来!“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喔哟哟,那些老兵唱歌了,有意思,走走走,快过去听听!随着大棚内阵阵军歌声此起彼伏,席间的老人起身竖起耳朵,打闹的孩子嘻笑来回穿梭。也许是感染现场的气氛,或许是酒过三巡真的想起部队,一向以稳重著称的遵义籍上校退役政委申老兵,再不淡定了,索性站到了两条塑料独凳上面,挥手示意大家安静后,提出拉歌的建议,要得要得,可以可以。“边六团呀嘛——呵——嘿,来一个呀嘛——呵——嘿”“外省老兵嘛——呵——嘿,来一个呀嘛——呵——嘿”“贵州战友嘛——呵——嘿……快—快—快——”
军歌嘹亮庆于归,战友情谊与天齐。听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歌声,咀嚼曾经火热激昂的军旅,透过众多亲朋羡慕赞许的眼神,在女儿的搀扶下,我和妻子醉得好甜好深!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张泽培: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人,1987年10月参军,在西藏日喀则军分区岗巴县边防独立二营塔克逊二连服役。毕业于原昆明陆军学院合成指挥专业,1992年至2003年在西藏军区原摩托化步兵第五十四团服役,历任排长、连长、连指导员、营副政治教导员,现供职于贵州省桐梓县公安局。遵义市公安文联作协会员,桐梓县文联写作协会理事,桐梓县公安写作协会会长。习作散见《解放军报》《贵州日报》》《遵义日报》、《娄山关文艺》“人民网贵州频道”、公安部“警营文化”、“好警信息网”“贵州作家”等,作品入选贵州公安机关编辑出版的《人民不会忘记》。
作者:张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