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 通讯员 万恒
12月9日,从烟台市芝罘区获悉,芝罘区幸福街道幸福社区是一个涵盖3495户、9000余人口的老旧小区,其中2447人为60岁以上,占到了总人口的近三成。幸福社区聚焦老年群体实际需求,探索建设“暖心到家”服务项目,在搭建为老服务阵地、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发展为老服务项目上下真功、出实招,推动为老服务“从有到优”,让“银发族”安享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幸福“来敲门”,让“夕阳”有陪伴
“小王啊,我们楼上李大姐她孙子毕业了一直没找到工作,在家愁得睡不着觉,我昨天去劝了劝她,说咱社区有就业直达服务,到时候让孩子过来咨询一下。”近日,“老伙伴”志愿者杨大姨对社区网格员说。
为了更好地走进老年群体,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社区组建了“老伙伴志愿服务队”等多支老年服务队伍,将辖区热心肠、有特长、爱拉呱的志愿者广泛纳入队伍中,对社区的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困难老人,开展入户探访、节假日慰问等服务,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将他们当前的困难和问题反馈给社区,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缓解他们的孤独感。而每周四下午是老年服务队伍的“老友汇”,志愿者们在交流讨论中提高开展志愿服务的质量。
不仅如此,社区依托“暖心到家”服务项目,搭建“幸福响应”探访体系,常态化开展“幸福来敲门”走访行动,制定“一人一走一台账”的探访制度,社区工作者与特殊困难老人开展结对,设置专属关爱台账,及时更新老人的健康状况,子女陪伴情况等;在走访过程中,贯穿“三聊三送”原则,即聊近况送关心,聊趣闻送舒心,聊政策送安心,根据老人普遍关心的水电维修、冬季供暖等日常生活需求,确保每家每户都有具体事项的分包人员,精心绘制涵盖社区、物业、供暖等内容的“服务菜单”和“热线电话”,将社区的关心关怀及时送到老人身边。
幸福“嘉年华”,让“夕阳”有活力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近日,伴随孩子们的手势舞表演,老人们一边吃着长寿饺一边看演出,一幅老少互动、其乐融融的生日会场景呈现在幸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今年以来,幸福社区制定实施节日有慰问、生日有祝福、困难有帮扶、才华有舞台的“四有”优计划,为老人送去贴心的志愿服务。每到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邀请老人到社区参加手工制作等活动,对不方便出门的老人,则是采取上门走访慰问的形式;每月开展老人集体生日会,“老寿星们”齐聚一堂,在欢歌笑语中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氛围;借助社区慈善基金,每年开展走访慰问困难老人项目,为他们送上米面油、棉被等生活物资,带去社区的温暖和关怀;组建老年乒乓球队、老年舞蹈队等文艺团队,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演出活动,带动老人们“活起来”“动起来”,享受“家门口”的精神文化生活。
幸福社区积极链接社会组织和人才等资源,整合3家“双报到”单位、17支社区社会组织、辖区附近的4所学校、5家医院、22家企业商户等力量,开办“炬心幸福”老年大学,结合老年人需求,先后开设摄影、剪纸、手工制作、烘焙、太极、国画书法等课程,老年人参与学习达1000余人次,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同时,社区打造综合型、共享型、全龄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深度融合资源让红色阵地成为老人愿来、爱来、常来的“幸福小窝”。
幸福“在身边”,让“夕阳”有温度
幸福社区建立“幸福暖科普”老人课堂,针对当前网络直播营销趋老化的现象,在“618”“双十一”等购物节到来之际,社区邀请市场监管所、派出所开展反诈宣传、手机网购缴费指导等科普活动,让老年人在跨越“数字鸿沟”的同时提升科学素养。在社区每月开办的“幸福云集——公益集市”上,专为社区老人特设健康义诊、民俗文化、小家电维修、养生好物等摊位,让社区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的服务体验,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随着冬季到来,老人们普遍有囤白菜、地瓜等过冬蔬菜的习惯,社区联系辖区资源,将满载新鲜蔬菜的“党员便民直通车”开到居民楼下,把便宜菜、放心菜送到老人家中。针对冬季老年病多发的情况,社区将“双报到”单位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医疗资源拉入到“暖心到家”项目的服务队伍中,建立“幸福医声说”老人健康加油站项目,将每周五下午设为固定服务日,为辖区老人提供问诊、量血压、测血糖、针灸等服务项目;针对特殊困难老人,开展“上门送诊”服务,建立健康管理台账;定期开展健康课堂,为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识和养生常识。
幸福社区不断凝聚合力,提升老年工作的质量,推动社区老年服务更加“暖心”“舒心”“安心”,让“银发族”点亮老年美好社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