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楠:“黑炮事件”是将了知识分子一军,还是这个社会?

光影故事的博客 2024-09-16 08:28:24

电影《黑炮事件》开头看来似乎是一个悬疑故事。雨夜,一封让人感觉莫名其妙的电报,警察立案侦查,似乎牵扯到什么黑幕、阴谋。可在一层层的抽丝剥茧下逐渐显露出它本来的面目——“黑炮事件”实际上就是一场闹剧,一切的怀疑都建立在一枚丢失的黑炮棋子之上,真是黑色幽默,荒诞又可笑。

电影开头首先以一个雨夜拉开了故事的序幕,一个男人行色匆匆的走入邮电局,发了一封简短的电报:丢失黑炮301找赵。而就是这样的电报给他带来了怀疑,并且被上层秘密调查。他叫赵书信,是一个矿山公司的工程师,精通德语。该公司最近正在进行一个名为WD的大型项目,因该项目而来的外国专家汉斯,他与赵书信因之前合作愉快而成了朋友,而这一次他依旧与赵书信合作但却因关系密切被拒绝,公司另派给他一名旅游翻译,但这个旅游翻译并不熟悉工程安装专业,经常失误。

这让汉斯十分生气,他强烈要求由赵书信担任翻译,但上层领导再次因“黑炮事件”而拒绝,并将赵书信派去维修厂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期间公司的经理李任重发现了“黑炮事件”的真相,想要让赵书信回来工作,但却又遭到了党委书记赵玉珍的反对,此事终于不了了之。后来赵玉珍截住了赵书信的包裹,打开一看竟然是一枚黑炮棋子, “黑炮事件”终于真相大白,代价却是WD工程的覆灭。

电影中还有一场激烈的冲突戏。旅游翻译冯良才与汉斯的技术沟通很成问题,在汉斯让他去拿轴承的时候,他却让工人去找子弹,在汉斯生气的质问时他却说德文是一样的,这个“子弹事件”的发生似乎已经为结局WD工程的破产埋下了隐患,但却并没有得到领导们的重视,他们仍执意调查赵书信,让不专业的旅游翻译继续翻译安装技术上的问题。这确实够荒谬的,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思维,哪怕你是最合适的,但你专业外存在问题,那就不行。

在赵玉珍与保卫处的领导私自拆开赵书信的包裹时,高潮到来,他们打开包裹后发现里面真的只是一枚黑炮棋子,而赵书信此时赶到,才终于明白了一切,于是他生气的转身离开。他将带给他无妄之灾的黑炮棋子扔掉,却又捡了回来,这是否意味着他心中仍对象征着知识分子信念的黑炮棋子还存有一丝坚守。内心的落差无法排解,本已成为无党派人士的他却去了天主教堂,也许此时只有在神这里,他才能找到一丝安慰,来宽恕自已,亦或是宽恕当下的这个社会?他站在门口始终没有进去,那一刻他的心里是否仍然对现状存在着希冀?

结尾处,WD工程失败,周玉珍始终在追问是不是德国公司的责任,查清楚事故责任在于翻译的时候,周玉珍仍不甘心的问赵书信:“一个象棋子值多少钱?你为什么花一块多钱的电报费去寻找一颗不值钱的棋子呢?”赵书信说:“好好的一副棋,少一个挺别扭的。”领导又说:“唉,老赵啊,买一副新象棋也要不了多少钱啊。”多可笑啊,在这种时刻,他们脑中仍想着,如果不是你为一个棋子大费周章的搞这么一出,我们会怀疑你吗?会不让你当翻译吗?而赵书信这时做出的回应更是耐人寻味,赵书信说:“是,以后我再也不下棋了。”我想赵书信听到这样的质问后终于懂了,他伤心,难过,无望之下只能再一次做出妥协。

再一次的妥协,是知识分子对这个社会的又一次妥协。镜头中赵书信始终被边缘化的构图,始终被环境挤压在角落,这是对戏中人物,更是对知识分子的一种社会境遇的写实。有人说,知识分子是一个国家的脊梁,但这脊梁却一弯再弯,他们是佝偻着背在活。

九十多分钟的故事讲完,赵书信的人物形象已经很丰满了,有直接可以看出的,也有开党委会时同事的侧面评价。赵书信,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典型知识分子,个子不高,老实,柔顺,总是单臂抱着一只胳膊,看起来很柔弱单薄。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老实好欺负的人,在面对公司的利益问题时,可以成竹在胸的与汉斯吵架,冷静,逻辑清晰,决不让步,逼得汉斯不得不投降。明明是看着挺文弱的一个人,却可以因汉斯的无礼生气的在餐厅砸了瓶子。诚实,有话不藏着掖着,与朋友交往坦诚,温和待人。这样的一个人,其实是坚忍的,有骨气的,面对朋友,利益他不妥协,但面对这个毫无道理的社会,他妥协了。

我想起电影《一个勺子》里说的,这个社会,就欺负老实人,欺负好人。

周玉珍是党委书记,她是当时上层领导人的一个缩影,固执己见,守旧,官僚主义作风。什么是官僚主义呢?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官僚主义是不负责任的领导作风。官僚主义的特征是领导者脱离实际,不了解下情,高高在上,贪图享乐,满足现状,做官当老爷;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推诿,办事拖拉,不负责任;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独断专行;讲求官样文章,繁文缛节等等。我想到电影里周书记总说:“现在的社会啊,比过去复杂的多。”“你怎么把问题看的那么简单呢?”“还是慎重点好。”她主张让旅游翻译来翻译工程术语,认为就算不专业只要配一本德文字典就好,面对李任重经理和程浩翔的证据仍不为所动,坚持认为赵书信存在问题。她的独断专行,直接导致了WD工程的失败。

这让人不禁想问,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苦果我们究竟还要吃多久?还有多少领导在以左倾的错误思想思考问题?

电影中有一些场景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党委会召开的场景:纯白色的桌子,四周粉刷的雪白的墙,两排面对面坐着穿着白色衬衫的会议成员,以及领导身后墙上那巨大的钟表,构成了一幅奇异的画面。那面钟时刻展现着它那沉重的压迫感,会议成员大部分低着头不发一言,各干各的,只有三个领导在发表意见。会议结束后,众人离开,镜头桌子给了一段特写,放满烟蒂的烟灰缸,胡乱涂鸦的纸张,甚至还有用燃烧过的火柴围成的图形。

教堂里的音乐使人内心平静,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神父,圣母,教堂上方散落的光辉,这样的特写镜头,直击人心,党的不信任与宗教的包容,究竟哪个才能抚慰伤痛的心灵?

结尾的人物群像很有意思,以风扇的视角缓缓转过每一个人的脸,每个都是一脸凝重,面无表情,与一开始的党委会会议召开时的样子天差地别。

两个小孩在把砖摆成多米诺骨牌的样子,第一块被推倒后压在第二块上,第二块又压倒第三块,直到最后一块被压倒,这倒下去的一个个砖头又象征着什么呢?官僚体制中的互相推诿?那最后一个被压在地上的砖头,代表着底层无能为力的民众吗?

开头画外音对赵书信的介绍,49岁仍未婚(电影中事件发生时他已有女友),长久孤寂的知识分子,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他会对那枚黑炮棋子有那么深的感情了,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知识分子的孤独是无法避免的,不只是境遇上的孤独,还有精神上的孤独,那是更深一层的悲伤,是国家之殇。

一场轰轰烈烈的闹剧,竟以这样的结局惨淡收场,不免让人唏嘘。“黑炮事件”意味深刻,更是向当时的国家体制内存在的弊端将了一军,如果五星红旗下的中国想要存活发展,除了尽快改革制度中的弊病,别无选择。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