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月18日,农历腊月十九。算一算,还有五天就到小年(1月23日),再过一周多,咱们就要迎接春节了!不过,眼下这个年可不好“张罗”,一场全国范围的强雨雪天气正在酝酿,而它的“朋友”——大幅降温,也紧跟其后。你准备好迎接“冷冻年”了吗?
强雨雪开局:腊月雪,大年丰农谚有言:“大寒不寒,人马不安。”今年大寒节气(1月20日)这天,冷空气可一点也不手软。1月24日起,全国大范围雨雪天气将拉开大幕。这次不仅覆盖面广,降雪强度也很“硬核”:
北方地区: 华北、东北一带将迎来大雪甚至暴雪,气温下降明显。窗外“白茫茫一片”,这可真是过年氛围直接拉满。
中部地区: 黄淮、江淮等地雨雪交替,部分区域积雪厚度可能破纪录,路滑需特别小心。
南方地区: 雨水当主角,湿冷感如影随形。俗话说“冷在三九”,这时候南方朋友可能得深刻体会到什么叫“钻心凉”。
降温如“跳水”:10℃不是事儿有句俗话说:“雪后寒三日,越冷越晴天。”这回的冷空气是“雪后立马降”,部分地区气温暴跌10℃以上,最低气温刷新今年新低。
北方: 白天冻脸,夜晚冻脚,昼夜温差大的时候,出门就像“冰火两重天”。
南方: 湿冷魔法伤害加倍,气温看似没北方低,但湿度和寒风“组团”来袭,感官温度更低。
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到华南一带,湿冷“杀伤力”不容小觑,穿错衣服就像“坐冰桶”,冻得咬牙跺脚。
春节防寒攻略:暖意先行寒潮来袭,咱们不仅得迎战,还得准备好“硬核保暖装备”,毕竟过年嘛,舒舒服服才是硬道理!
1. 穿衣锦囊:
农谚说:“三分寒意在风里。”这风一吹啊,光靠外套不行,里头得多叠几层保暖内衣。帽子、围巾、手套统统戴上,脚底还可以贴个暖宝宝,别让寒气有机可乘。
2. 饮食暖身:
冷天吃点热乎的补补身子。北方来碗羊肉汤,南方炖个乌鸡汤,再配点红枣、枸杞,都是驱寒好帮手。别忘了多喝热水,少吃凉的。
3. 出门小心:
雪天路滑,驾车要慢,走路要看。特别是老年人,千万别为了抢个年货摔着了。年轻人也别逞能,滑倒了没准能成“朋友圈的笑料”。
4. 家里更舒适:
有暖气的北方还好,南方人就得靠空调、电暖器和厚厚的被窝了。注意室内通风和用电安全,热水袋也可以派上用场,晚上睡觉前暖暖床脚。
雨雪虽冷,年味正暖虽然寒潮有点“凶”,但雨雪也为这个春节增添了几分年味儿。正如老话说的,“雪兆丰年”,大雪带来的不仅是寒冷,还有丰收的期许。
春节的意义不止是节日,更是团圆。在窗外雨雪飘摇的日子里,家里的灯光却暖得如春天。无论外面冷成什么样,只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顿团圆饭,整个冬天都变得柔软温暖。
写到最后这次雨雪来得猛,降温冻得狠,但人心总是热的。赶紧趁天气还算稳定,置办好年货,带上对亲人的祝福,给这个寒冷的春节增添一抹温馨吧!
愿这个雨雪中迎来的新年,带给我们平安、健康和幸福。天冷心不冷,咱们一起热热闹闹迎大年!
(来源:中央气象台,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