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接上集
在第29集,抚州之地突遭灾情,每每此时,赈灾之责,或落于誉王,或落于太子。
然而,这二人却有一个共同的弊端,那便是会将赈灾银两瓜分,致使灾民手中所得救济金不足三成,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靖王心怀天下,于朝堂之上与誉王力争,欲揽下这赈灾之重任,无奈未能如愿,终究败给了誉王。
数日之后,梅长苏的江左盟却劫下一支送往誉王的标队,送礼之人,竟是抚州知府,而抚州正是此次灾情最为严重之地。
刑部与吏部迅速将此事上报梁帝,牵扯出誉王受贿一案。
誉王面对指控,却连连喊冤,声称自己不知为何会有人送礼,往年从未有过此等事情。
蔡荃听后,毫不留情地反驳道:“殿下此言差矣,按您所说,以往风调雨顺之时,那位抚州知府从未向京城送礼。可今年乃是大灾之年,知府大人怎会突然想起送礼之事?若真如此,那他的头脑也未免太过糊涂了。”言罢,他迅速拿出往年礼单,证明誉王所言不实。
誉王见势不妙,又狡辩道:“为何仅凭几个劫镖之人所言,就认定那银子是送给我的礼呢?他们万一说的是假话呢?”
蔡荃听后,面色不改,他取出一本奏章,平静地说道:“在下亦怕冤枉了殿下,故派人前往抚州查探,已将查探结果上报给梁帝。陛下看过之后,自有定夺。”
梁帝翻阅奏章后,无言以对,只得将誉王斥责一顿,随后任命靖王主力赈灾。
要知道,誉王在当时乃是职位最高的亲王,地位尊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然而,蔡荃面对如此尊贵身份,却丝毫不留情面,公然在梁帝面前针对誉王。
他凭借缜密的逻辑和冷静的头脑,成功拿出记录他人证词的调查结果,一举扳倒誉王。
蔡荃的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秉公执法之品质,由此可见一斑。
他行事从不鲁莽,每一步都深思熟虑。
在第39集中,蔡荃再次将誉王逼入了绝境,展现出了他坚定的正义之心和卓越的才智。
在此之前,誉王为了削弱太子势力,竟派人制造意外,引爆太子的私炮房,导致无数百姓无辜丧生。
这一惨剧,让蔡荃痛心疾首。
当得知私炮房爆炸事件并非天灾而是人为时,蔡荃毅然决然,在大年初五放假之际,拉着沈追一同面见梁帝,请示旨意。
因被指控的幕后凶手是大理寺卿朱越,乃誉王的内婢,官职显赫,蔡荃不敢擅作主张,故请求三司会审,以明真相。
誉王虽狡辩无果,却仍试图以皇家颜面为由,阻止会审。
然而,蔡荃心系百姓,誓要为无辜死者讨回公道,执意请求三司会审。
梁帝虽爱面子,又需以誉王制衡靖王,但仍暗示蔡荃全权处置朱越。
然蔡荃心中所系,非一己之安危,而是百姓之公道。
他仍坚持请止,欲以三司会审,还百姓一个公道。
梁帝见状,略有怒意。
沈追见状,暗示蔡荃稍安勿躁。
事后,蔡荃愤慨难平,拉着沈追喝闷酒,为那69条无辜百姓的性命而痛心疾首。
由此可见,蔡荃心中所装,始终是百姓福祉。
他敢于逆梁帝之意,完全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其材料写得好,不过是其微不足道之优点;他真正的价值,在于那颗为民请命、不畏强权的赤诚之心。
若仅凭材料写得好,蔡荃岂能登上高位?
他的能力与职位,实乃相得益彰。
他是一位真正的君子,以百姓为重,以正义为本,让人敬佩不已。
蔡荃如何在《琅琊榜》中崭露头角?才华背后隐藏的秘密!
写文不易,点个“赞”和“关注”呗,感谢大家,感谢平台。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下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