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说饺子这种食物的由来,它可谓非常的传奇。
在东汉末年,恰逢乱世,民不聊生。到处都是战乱、诸侯割据还有瘟疫、天灾。在南阳,有一位小伙子叫做张仲景,他从小博览群书,尤其对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长大后,逐渐开始研究医学,他不但乐善好施,还专门医治穷苦之人,收到当地人的推崇和爱戴。
后来,张仲景在长沙当了太守,开始更多的医学尝试,以致后来,他觉得当官会阻碍他的医学事业,直接辞官回家专心当一个医生。
而当张仲景回乡时,恰逢寒冬,又赶上兵荒马乱,百姓饥寒交迫,不少人被寒冷的天气直接冻掉了耳朵。看到此情此景,张仲景立刻搭起了粥棚救济百姓。而为了治疗百姓的冻疮,他还特意让徒弟把一些药材与羊肉混合,并包在面里,取名“娇耳”。随后,娇耳煮熟发给百姓。
而得到这娇耳的百姓不但可以填饱肚子,温暖全身,连那冻伤的地方都开始慢慢恢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医圣”,就学者娇耳的样子制作成了一种面食,一方面可以品尝美食,一方面还能防寒祛病。再后来,就把这种食物起名为扁食、饺子。
其次,饺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饺子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人们的心里。它在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一种美食,而是一种仪式。在节日、在团聚、在开心的时候,人们都会自然而然的想起来,吃饺子吧!随即,大家都撸起袖子,和面,剁馅,擀皮,包,煮,纷纷伸手,一气呵成。接着,就是热气腾腾的、推杯换盏的祥和场景。
也许,大家认为只有饺子才是团圆,只有饺子才是真正的好吃,只有饺子才是一大家子开心的载体。也许包饺子是因为曾经的饥饿和物资匮乏,也许包饺子是真的馋那韭菜鸡蛋和牛肉大葱,甚至还真的是为了尝尝那鲅鱼馅是什么味。但是,饺子悄然间已经成为一种习俗和仪式,所以在节日吃饺子,对于很多很多中国人来说,都是平常而重要的事。
最后,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
我认为有三点,一从饺子的发明点出发,在寒冷的天气吃饺子,是能驱寒祛病,不冻耳朵的。这个广为流传的习俗一定会影响千年来中国人的习惯。二是因为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北方人早就有“贴秋膘”的习惯,为了就是提前做好准备,应对寒冷冬天的到来。所以,冬至吃饺子就是一种“补”,一种准备。
第三,既然寒冷的天气要吃饺子,物资不足的时候又不能天天吃,总要选择一天。那么冬季的重要节日、太阳离我们最远的时候、理论上天气最寒冷的开始——冬至,就是一个不二的选择了。
所以,今年的冬至在12月22日,冬至那天,要吃饺子呦。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不吃的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