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相声界,有一个人被誉为"书丐王"。他就是巩汉林,一个出身世家书香门第,却一度在穷困潦倒中挣扎求存的艺术家。他用自己虚心好学、百折不挠的艺术追求,终于在相声和小品界赫赫有名,成为一代剧艺宗师。
巩汉林出生于1958年,家中有着悠久的曲艺世家渊源。父亲巩昭贺是东北名角,母亲钟艳秋则是著名京剧演员。这对巩汉林的艺术追求来说是极大的优势。
家境贫寒的他儿时却常常挨饿,为求温饱不得不去剧团里捡煤渣。可是,即便如此,年幼的巩汉林也会在饥肆之时,靠着嘹亮的嗓门吆喝出声相声,娱乐自己。
1977年,巩汉林考入沈阳市曲艺团,从此步入了艺术之路。但他的起步可谓是刀耕火种。一开始只是个打杂的小工,每天负责给演员端水、搬桌椅等体力劳动。直到1979年,他才首次站上舞台,开始了自己的表演生涯。
1988年,31岁的巩汉林来到北京,参加了辽宁卫视的相声大赛,一举夺得第三名。这为他后来主演春晚和登上全国戏剧舞台铺平了道路。从一个剧团里的小工,到一步步在相声打拼出名气,巩汉林用了十年的艰苦努力。
与赵丽蓉亲如母子进入90年代,巩汉林的艺术生涯开始迎来新的转折。1991年,央视为小品演员赵丽蓉量身定制了小品《母亲的心》,寻找合适的搭档。最终,巩汉林因为有一些唐山话基础而被选中,从而结识了这位"舞台母亲"。
第一次见面,赵丽蓉就亲切地让巩汉林直接称自己为"妈"。从那时起,两人之间便有了深厚的亲情和信任。合作的小品《母亲的心》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了经典之作。
随后几年间,两人一同演绎了《妈妈的今天》《如此包装》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赵丽蓉更是将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无私传授给了巩汉林。
1999年,赵丽蓉在拍摄时突患重病。得知噩耗的巩汉林,立即赶到医院探望恩师。在最后一次合作中,赵丽蓉对巩汉林说:"做艺术要讲究,没有好作品就不要上春晚。"这一叮嘱,成为巩汉林后来艺术追求的指南。
2000年,赵丽蓉因肺癌辞世,让巩汉林始终心存哀痛。作为对恩师最好的纪念,他一直在艺术道路上矢志不渝,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赵丽蓉的那番话。
砥砺前行刀笔不缀赵丽蓉去世后,巩汉林在相继几年的春晚上可谓是个"钉子户"式的存在。但他也在赵丽蓉的教诲下对自己作品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了坚持初心、讲究艺术的信念。从2010年开始,巩汉林就很少参与央视春晚,这在外界引起了不少猜测。
其实,背后的原因就是作品的质量问题。一些人认为春晚节目内容老套、欠新意,但对于一向严谨的巩汉林来说,如果找不到称心如意的作品,他宁愿暂时退出春晚舞台,也不愿随意将就。
这个艺术家对自己的执著,同时也延伸到了生活中。据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到了暮年,家中生活拮据到仅够温饱,巩汉林也始终坚持不赚取广告、商演等外快。他说:"如果一辈子都这么穷过,我觉得我还是能坚持下去的。"
除了艺术创作,巩汉林也将大量心血投入到了帮助子女的事业上。自己艺术道路已走到顶峰,他便希望能让儿子巩天阔得到自己年轻时缺乏的良师资助,儿子的演艺生涯却屡屡陷入困境,让巩汉林也多次感到焦虑。
不过,好在夫妻双方相濡以沫,妻子金珠给予了很大的情感支持。在家人的鼓励下,六旬的巩汉林也渐渐学会了释怀和享受生活,有些许惬意。至于儿子的前程,他也希望能"为儿铺平道路,但决不勉强"。
而现年的巩汉林,年纪已经是很大了,有人偶遇到他,看到他身体很虚弱,不禁感慨,慢慢的大家都老了。
结语回首巩汉林的一生,他经历了太多的人生际遇。从生活环境的贫困潦倒,到后来的辉煌艺术成就;从与赵丽蓉亲如母子的师生情谊,到独自在艺术道路上砥砺前行......这一切,造就了今日巩汉林严谨专注、坦荡质朴的艺术家形象。
我们可以从巩汉林身上看到艺术家执著追求的精神力量。无论是年轻时挨饿捱穷、靠着相声自我娱乐的经历,还是后来宁愿暂退春晚舞台、也不愿随意将就的坚持,抑或是晚年愿望只为儿孙铺平道路......这一切都透露出一个至情至性、矢志不渝的艺术家的风骨。
他用一生的努力成就了相声和小品界的非凡地位,同时也以个人的修为升华了艺术的高度。诚如他自己所说:"做艺一定要讲究,千万不能将就。"在这个信条的指引下,巩汉林活出了一个真正艺术家的高尚形象。
我们不禁由衷赞叹,一个出身寒门、挣扎求学的穷小子,最终用虔诚的艺术信仰和执着的追求,在剧艺这片领域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这不正是励志故事中最令人动容和钦佩的情节吗?一代相声巨匠的芸芸功勋,实至名归!
让我们期待着巩汉林艺术道路的续篇。希望这位剧艺大家能够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用更多优秀的作品回馈观众。他的艺术追求之路,必将照亮更多人心中对真善美的向往!
人品太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