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小米首款车型SU7以13.68万辆的年销量一战成名后,雷军的小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步伐愈发稳健。同样,也是凭借SU7的高性价比和智能化标签,小米不仅迅速打开市场,更在用户心中树立了“科技普惠”的品牌形象。2025年,小米第二款车型YU7也迎来了正式亮相,定位中高端suv,然而这款新车还未上市,代号“昆仑”的第三款车型也迎来了路试,它的亮相也标志着小米正式进军增程式混动SUV赛道。
惯例,我们还是先简单的了解一下这款车的设计,首先从曝光的谍照和渲染图来看,“昆仑”彻底颠覆了小米SU7的轿跑风格,转而采用类似理想L9的方正造型,前脸线条硬朗,贯穿式LED日行灯与分体式大灯组强化了视觉宽度,机盖上隆起的筋线则增添了几分力量感。另外车顶配备激光雷达,预示着高阶智驾功能将成为标配。
车身侧面采用半隐藏式门把手,兼顾实用性与低风阻;尾部设计敦实,后车窗面积较大,配合多层式后包围,进一步凸显SUV的稳重气质。整体风格从“赛道基因”转向“家庭实用”,精准契合多孩家庭和长途出行。“昆仑”的尺寸堪称最大亮点。综合多方信息,其车长预计超过5.1米,轴距突破3.1米,远超丰田汉兰达(车长4.96米,轴距2.85米),甚至逼近大型SUV标准。车内采用三排六座布局,第二排独立座椅和充裕的腿部空间。有消息称新车还加入了后轮转向系统,让这台“庞然大物”在城市狭窄路段也能灵活操控,当然,目前也只是猜测,具体还是以官方消息为准。
虽然内饰尚未完全曝光,但结合小米SU7和YU7的设计逻辑,可推测“昆仑”将延续HyperOS智能座舱系统,并搭载高通骁龙8295芯片,支持多屏联动、语音交互和智能家居互联。中控屏或采用悬浮式设计,保留实体按键以提升操作便利性。此外,小米生态链的协同优势(如米家设备无缝接入)或成为差异化卖点。
关于动力,“昆仑”将首次搭载1.5T增程器+双电机四驱系统,纯电续航预计在200公里左右,也就综合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彻底消除用户的长途焦虑。增程式技术因其“可油可电”的特性,在当下充电基础设施尚未完全普及的市场环境中更具普适性。此外,欣旺达动力电池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电池热管理、能量回收等技术上的积累,或为“昆仑”的能耗表现加分。若定价能控制在30万-40万元区间,其性价比将直接挑战理想L8、问界M7等竞品。
简单总结一下:“昆仑”的亮相,不仅是小米产品矩阵的完善,更是其从“科技新秀”向“全能选手”转型的标志。雷军曾直言:“智能电动汽车是小米生态的终极入口”,而“昆仑”正是打开家庭市场大门的关键钥匙。若该车型能在2026年如期上市,并延续SU7的爆款逻辑,小米有望在30万-40万元新能源SUV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期待它的未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