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功利化现象严重。人际交往唯利是图,真情缺失;环境污染,资源枯竭;食品安全,令人堪忧……凡此种种,说明社会存在一种浮躁心理,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目标。而古代却不乏淡泊宁静、目光长远者,如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面对现实,静思古训,我们该如何立身处世?我想,智者应善静也。
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它不但为你带来心灵的滋养,更能让你享受生活的安宁。宁静可以沉淀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滤尽浅薄、粗俗等杂质。记得在一篇文章里看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人在黄河边上走,他用矿泉水瓶灌了一瓶水,然后把它静静地放在路边。一个小时后,他非常吃惊地发现,瓶子里四分之三的水已经变成非常清澈的水,只有四分之一是沉淀下来的泥沙。其实,人生也恰如一杯黄河水,沉淀下来的多是清澈如水的幸福,少的是浑浊如泥的凄凉和痛苦。而人生就需要这静静沉淀的一小时,只有宁静了,才能看到幸福。
智者是指那些具有高度智慧和冷静思考能力的人。他们不会被情绪所左右,能够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然而,很多人认为智者的内心都是冷静的,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智者通常具有深厚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经历了许多事情,了解了人生的各种道理和规律。这些经验和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加冷静地思考问题,避免受到情绪的干扰。
其次,智者通常具有较高的情商和社交能力。他们能够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陷入情绪的泥潭。这种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情绪失控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最后,智者通常具有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因情绪失控而做出冲动的决定。这种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智者的内心都是冷静的。他们具有深厚的知识和经验,较高的情商和社交能力,以及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些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避免受到情绪的干扰,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智者的冷静思考方式,以便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我们的人生总有一个注定的结局,在我们注定要离去的这段日子里,何必总汲汲于眼前的利益。“时间太瘦,指缝太宽”,我们在生活的窄缝里拼命地拥挤,却在不觉间迷失了理想和方向,自我不在,生存失本。所以,让灵魂挟带宁静,站在淡然的远方,眺望尘世的纷繁;让心灵保持澄澈,哪怕未来艰险,却也能走的更远。“春来草自青,智者必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