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训练科目和动机方面来看,攻击北溪二号的是第六舰队水下作战中心,时间逻辑上是一致的,以猎雷演习为掩护。地点位于丹麦博恩霍尔姆海岸,也是事发海域。
出品:国家科学天文台(第4475期独家首发)
攻击北溪二号的手段已经基本确定,即利用无人潜水器释放爆破装置,定时引爆。此前分析认为,潜艇发射鱼雷,可能性很小,因为波罗的海事发深度不到100米,潜艇显然不适合。
图片解读:这种大型UUV具备深海作战能力,可以实施潜艇作战、水雷战等。
图片解读:Mk18Mod2无人水下航行器,可在管道上方携带爆炸装置
无人潜水器在100米的深度运行。欧洲很多国家都有这样的技术,在民用领域也有这样的潜水器。例如,Qysea的水下无人机FIFISHP3的极限深度为100米,BlueROV2重型水下机器人工作深度可达300米。这些无人潜水器在市场上有售,它们都具有在水下投掷爆炸装置的能力。
北溪二号管道的位置也是公开的,所以进行爆破并不难,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需要有实力的大型机构、相关爆破专家、长期覆盖。有能力,有足够的犯罪动机。
图片解读:Mk18Mod2无人水下航行器可能是进行这次袭击的主要工具,但不排除是其他深潜装置的作品
民兵虽然也有可能在北溪二号管道上投下爆破装置,但长期踩管道缺乏借口,没有作案动机,一旦发生事故,溯源时很容易找到证据,比如某国的勘测船为何在这片海域附近徘徊时间如此之长,而这些信息也逃不过大数据的追踪。
从逻辑上讲,这次袭击必须是国家行为。结合作案动机,美军是最大的嫌疑人。只是怀疑,有证据吗?当然有证据。
图片解读:这是一款鱼雷式深潜器,上面有手柄,携带方便,使用范围广
图片解读:鱼雷式深潜装置的优点是携带方便,比大型UUV更适合隐蔽作业
就在事发周边海域,即丹麦博恩霍尔姆海岸外,美国第六舰队水下作战中心今年6月在这里对无人水下航行器进行了测试。
美军在博恩霍尔姆海岸进行了扫雷技术测试。根据来自第六舰队的信息,该小组收集了200多个小时的海底数据,进行了半个月的探雷作业,足以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爆破方案。在大数据溯源方面,美国第六舰队水下作战中心的扫雷训练被曝光。美军也明确表示,此次训练是为了加强对波罗的海安全的综合应对能力。从训练科目和动机等方面综合判断,攻击北溪二号的是第六舰队水下作战中心,时间合乎逻辑,以扫雷演习为掩护。
因此,事件的逻辑是这样的:第六舰队水下作战中心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在美国国防部下达命令后,炸毁了北溪管道,然后将责任归咎于俄军,切断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能源利益交换。所有的可能性,北约也为此发表声明,将攻击提升到可能激活集体防御机制的边缘。这一系列的行动不得不让人感叹,美军真是幕后黑手,就连欧洲盟友也未能幸免。本文由@国科天文台独家发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不敢公开有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