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驱和四驱,选谁更靠谱?魏建军为啥25年不坐轿车?
嘿,您说这开车啊,到底两驱好还是四驱好呢?这可真是个让不少人纠结的问题。2025年3月21日长城汽车第二代Hi4技术大会上,董事长魏建军自曝已经25年不坐轿车了,还援引美国的数据说同等里程下两驱车死亡率是四驱车的两倍。这事儿一出来,那可真是像在平静的湖水里扔了颗大石头,激起了千层浪啊。
咱先说说这个美国的数据哈。美国NHTSA统计说四驱系统能将侧滑风险降低40%以上,在雨雪多的北方地区,四驱车事故死亡率较两驱车能锐减55%。但是呢,我就寻思啊,美国的交通安全数据就能完全照搬到咱中国来吗?咱中国的路况、开车习惯啥的和美国还是有差别的吧。这四驱车死亡率低那是肯定的,可真有美国说的两倍的差距吗?这就好比说美国的苹果到了中国,虽说都是苹果,但吃起来可能味道就不完全一样了。
咱都知道四驱车为啥能降低死亡率,就是因为四驱系统能更合理地分配扭矩,抓地性能也好。在湿滑的地儿或者紧急变道的时候,不容易侧滑。但董事长说这四驱死亡率可不是重点,他是想给自己家二代Hi4智能四驱电混系统站台呢。
2024年4月长城汽车推出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还放到哈弗枭龙MAX上了,说是要让咱老百姓花两驱的钱享受四驱的体验,这就是所谓的“四驱平权”啊。那这个第二代Hi4到底升级在哪了呢?长城汽车说啊,和初代比,新的系统在“双电机 + 混动专用发动机(DHT)+智能四驱”这个架构上做了优化。就好比一个人原本的衣服有点小了,现在重新裁剪了一下,变得更合身了。
像增加了后桥断开这样的硬件升级,再配上发动机燃烧参数的优化和自适应能量回收,这四驱系统的能耗就降下来了。还有低附冰雪路面控制算法啥的,让车的安全性提高了,要是再加上50:50的理想轴荷分配,操控性就更牛了。这枭龙MAX预售的价格在13.88 - 17.68万元之间,在同级别车型里,它的四驱系统可是最大的亮点。1.5L混动专用直喷发动机加上Hi4四驱还有150kW的后桥,综合功率能达到238kW,扭矩都有595N·m呢。虽说有四驱系统,可油耗也不高,NEDC馈电油耗最低能到4.3L/100km。
从技术层面来说,第二代Hi4用的发动机热效率高,达到了41.5%。还有智能后桥解耦系统,能实现两驱和四驱的智能切换。高速上巡航的时候,后桥电机断了,油耗能降低0.4 - 0.7L/100km,智能四驱控制系统每10毫秒就能传一次路面信息,快速调整扭矩分配。自适应能量回收技术也能根据前车距离和车速自己调节,市区里也能省能耗。而且Hi4是双电机四驱,比起那些三电机四驱的友商,硬件成本和用车成本都低,保养周期还一万公里,但是能做到6秒级的零百加速,还有四驱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咱回过头来说这两驱和四驱的事儿。就拿宋PLUS和枭龙MAX来说吧。要是预算就10多万,那可真是纠结得不行。选宋PLUS吧,那是两驱的,两驱有时候在一些特殊路况下可能就没四驱那么自如,比如说下雪天或者湿滑的地儿。但宋PLUS可能价格上有优势啊,它可能在其他方面也能满足咱日常的驾驶需求,像城市里开,只要路况不是特别差,两驱也能应付得来。
可要是选枭龙MAX呢,四驱系统就像给车穿上了一层更稳的保护罩。出去玩或者在一些路况不太好的地方,心里可能就更踏实。不过呢,四驱毕竟也要考虑成本的问题,虽然枭龙MAX在这方面已经做得不错了。这就像买鞋子,两驱的可能是那种比较轻便的运动鞋,适合在平坦的路面跑;四驱的就是那种带防滑链的登山鞋,虽然重一点,但是在复杂的地形上更有保障。
咱老百姓买车啊,不像那些汽车专家考虑那么多专业知识。有的就是单纯地觉得两驱方便省事,有的就追求个安全稳定。这两驱和四驱之间的抉择啊,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就像那句俗语说的“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车开起来舒不舒服、安不安全,也只有在日常使用中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
您说,面对宋PLUS和枭龙MAX这样的选择,咱们普通老百姓到底该怎么选呢?是跟着四驱死亡率低这个理论去选择枭龙MAX,还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两驱宋PLUS呢?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难题啊。不过啊,不管选哪个,只要自己开着顺心、用着放心,那就是选对了。毕竟买车嘛,开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