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刚结束,知名品牌又暴雷,产品查出致癌物,看看你家有吗?

大核有料 2025-03-28 10:01:51

文/编辑:大核有料

今年的315晚会,又曝光了很多假香米、勾兑酱油等等很多每家每户都接触到的食品。

这才刚过去没几天,3月19日,某知名品牌酱油又暴雷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的“0添加”酱油

《消费者报道》杂志将13款以“0添加”为卖点的酱油送到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

检测的结果却令人咋舌,其中12款“0添加”酱油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

镉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长期摄入会在肾脏蓄积,引发肾功能障碍及骨质软化。

总砷包含剧毒的无机砷化合物,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其具有致癌性,可能损伤皮肤、神经及多个内脏器官。

都说抛开剂量谈毒性不够科学,但人体对重金属代谢能力有限,调味料又是日常高频摄入品,即便微量可能也会随日积月累产生健康风险。

国家标准GB 2762-2017明确规定,调味品中镉限量为0.1mg/kg,总砷不得超过0.5mg/kg。

其中有一款销量很高的知名品牌酱油瞬间被推上风口浪尖。

这款酱油在超市随处可见,因其品牌标签上带有“0”,导致很多消费者认为它是一款0添加的健康酱油。

之前家里老人总说调味料不健康,所以在选酱油、醋之类的调味品时,一般都会优先选择瓶身标注有“0添加”的。

可如今看来,这些“0添加”有可能并不是真的“0添加”,而是商家在跟我们玩“文字游戏”。

其实,很多商家宣称的“0添加”,某种意义上就是个伪概念。

大家所认为的“0添加”酱油,应该是除了水、黄豆、食用盐,就没有其它物质了,传统酿造的古法酱油确实能符合这个标准。

去年年初,朋友给我推荐了几款她常吃的“0添加”酱油,我去查配料表时,发现确实没有防腐剂、增鲜剂、色素之类的,但还是发现了“酵母提取物”的存在。

这“酵母提取物”,本质上来说就是味精。

传统酱油酿造的过程中并不需要这种物质,它鲜美的味道是通过长时间的发酵形成的。

而市面上很多售卖的“0添加”的酱油,为了节约时间成本,但又要保证酱油的鲜味,所以添加了这个“酵母提取物”。

不过它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食品配料,但是添加了“酵母提取物”严格意义上也不能算是“0添加”。

因此,不要过度迷信“0添加”的字眼。

“香精大米”

除了酱油之外,315晚会还曝光了不少食品问题,比如“香精大米”。

“香精大米”已经是315晚会的常客了,今年又曝光了一批不良企业用国内本土大米添加香精,假冒成泰国香米。

某些造假大米的外包装标有“泰”字,实则袋中的米与泰国毫无瓜葛。

其实这种以包装和宣传噱头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已成为不良商家的“经典操作”。

只要在普通大米中滴入几滴香精,这些普通大米就会散发出泰国香米的独特香味。

这些造假大米香精,有的甚至来自没有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资质的工厂。

长期食用此类“香精大米”,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更有甚者,直接以国产长粒米冒充泰国香米,售价比普通大米还高。

国内的“江西923”长粒大米,外型酷似泰国香米,质量也高,国内不少不良商家用它来冒充泰国大米,卖出更高昂的价格。

通过这些造假方式,这些不良企业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

报道中,这种“香精大米”在滴入香精前,价格是2.32元,滴入香精后,它的身价来到了2.4元。

某不良企业一年竟能售出一千多吨香精大米,由此可见,其从造假大米中获取的利润何等之高。

315晚会曝光后,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将这些在售的“香精大米”下架。

事实上,这并不是“香精大米”第一次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2010年时,央视就已经曝光过一批造假大米。

除了造假泰国香米之外,黑龙江五常大米也“惨遭毒手”。

造假方式不止滴入香精这一种,还有把普通大米与稻花香米掺和制成的“调和米”。

针对市场上频发的冒牌大米问题,主要产区采取多重保护措施。

各地正通过政企协作与技术创新,多维度维护粮食品牌安全。

尽管国家大力打击,产区多重保护维权,可这十几年来还是有很多造假商贩为了高昂的利润铤而走险。

普通消费者不通过专业仪器检测,很难分辨出真假,这也是造假商贩有恃无恐的原因之一。

造假商贩为了高额的利润,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抛之脑后,这种行为是可憎的。

这些“香精大米”,用香精勾兑普通大米冒充进口货,甚至使用无资质添加剂,严重威胁食品安全。

根治造假,需从严惩源头黑工厂、提高违法成本入手。

同时引导消费者认准认证标识,政企合力压缩山寨生存空间,方能守护百姓们的“舌尖安全”。

我们相信国家对食品安全打击力度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智,不被所谓的宣传“噱头”带偏。

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315所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为人们敲响警钟。

但我们也看到国家在行动,从完善国标到重罚违法企业,食品安全防线正不断筑牢。

消费者不必过度恐慌,更无需因噎废食,关键要擦亮双眼。

舌尖上的安全需要共同守护,让我们对问题食品坚决说不,为良心企业真诚点赞!

参考:

1.齐鲁壹点:热闻丨13款主要品牌零添加酱油12款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酱油真不能吃了还是制造焦虑 2025-03-19

2.新浪财经:12款酱油集体翻车,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2025-03-21

3.界面新闻:“315”又见香精大米,大米交易乱象还存在这些套路 2025-03-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