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不清的文化瑰宝。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或是恢弘大气,或是清丽婉约,或是豪迈潇洒,无一不令人心折。
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深意,更是有发人深省之效,对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在历史上识字的人毕竟是少数,能够吟诗作赋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普通的老百姓们大字不识一箩筐,一辈子可能都没接触过诗词歌赋,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像文人那样的人生智慧,相反,他们对世间的了解甚至可能远胜于不识人间疾苦的文人。

这些老百姓们虽然无法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记于笔尖,他们却能将其编成一些俗语,并通过口口流传的方式传承下去。
直到今天,一些俗语依旧流行于我们的生活,不过意义却不为人所了解。比如有一句识人俗语“女看前,男看后”,这是怎么看的呢?又能看出什么?
女看前“女看前,男看后”这种识人之术,最早是应用在男女婚嫁,也就是相亲之中的。古人可不像现代这么自由,一旦结了婚就几乎没有离婚的机会。

所以在成婚之前,他们都会对对方展开一系列详细的调查,并亲自观察对方的外表,以确定对方的性情与品格。
不过观察男女的角度可不一样。女看前,也就是说观察女子要从她的正面去看,男看后,则是说男子要从他的背影去看。明明都是相亲的人,为什么观察的角度却如此不同呢?其实,这都是有其历史背景和原因的。
对于古人来说,娶妻子最注重的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会说是贤德,因为古代一向标榜着“娶妻娶贤,纳妾纳颜”,比起美貌,作为妻子的女子更应该有才德。

然而,纳妾是富贵人家的特权,一般人哪里有钱,有权力去纳妾?对于他们来说,一辈子就是守着一个老婆过日子。
在这种情况下,谁会不希望未来的妻子是个容貌端正美丽的女子呢?就算不该以貌取人,但是眼睛和心情是不会骗人的,看到美丽的女子心情都会好很多。
如果妻子丑得惨绝人寰的话,恐怕下半辈子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所以俗语才会说,女看前,这就是要看她们的容貌。

除了容貌之外,“女看前”还是要观察她们的言行举止。一个女子光有美貌是不够的,她还得性情温和,仪态端庄,不能吵吵嚷嚷,过度活泼。
有的女子虽然美貌,但是过于不安分,明显不是个贤妻的料子,有的女子容貌一般却气度不凡,正适合当妻子。不得不说,“女看前”这句俗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古代的男女婚前不能随意见面,男子们想要娶个合适的妻子,就必须在短时间内了解她的容貌品性。从正面去看就是最好的方法,虽然这难免有所纰漏和错误,但在古代这已经是很有用了。

说完“女看前”,再说说“男看后”。不同于必须得从正面观察的女子,男子只需要露出一个背影,连脸都不用转过去就能将相亲对象打发了,这就很绝了,一个背影能看出什么呢?为什么男子不能露出正面呢?
这还得从封建礼教出发,在古代,未婚男女在婚前私会是极其不名誉的事情,就算女子的家人害怕她将来所托非人,将相亲对象,请回家中见一面,女子也只能躲在屏风后面远远去看他的背影,看到正脸都算是失礼。
不过背影也是能看出一些东西来的,比如体格,再比如仪态。古语有言:“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对于没有生存能力的女子来说,丈夫最重要的就是得有一副健壮的好体格,如果他身体瘦弱的话,那就立刻会被排除掉,没有人想守寡。

至于仪态,一个男子的背影如果挺拔且安稳,没有什么抖腿耸肩、吊儿郎当的坏样子,那他的性格也一定相当正直稳重,从古至今,这都是最难得的品性。
女子如果托付给这样的丈夫,就算没有爱情也一定能够得到尊重,所以从背影去判定一个男子是否值得嫁也是有其依据的。
地位差距无论从男子角度看还是女子角度看,“女看前,男看后”这句俗语都是有一定的正确意义的,不过男女同为人,为什么要分不同的角度去看?难道男子只有背影才重要,女子只有正面才重要吗?

当然不是,这其后隐藏的其实是古代的男女地位差距。在古代,女子不能科考,不能经商,体力更是不能和男人相比,这也就意味着她无法独立地养活自己,只能够依附男人而生存。因此女子的价值都要有男人来评定。
食色性也,男人喜好容貌美丽的女子,这样的女子总能容易讨他们的欢心,使夫妻感情和谐。除此之外,男人还需要一个温柔贤淑的妻子照顾,里里外外一大家子,他们又要求女子仪态端庄稳重,像个贤淑持家的料子。
而女子呢,她们只能够通过一个背影尽量地去描摹男人的真正形象,可这是相当艰难的。通过背影,她们顶多能判断出他们的身体是否健康,仪态是否过关。但是他们容貌如何,才华如何,品性如何,她们都一无所知,只能求上天保佑。

在古人的价值观里,只有女子才需要用容貌去取悦丈夫,而男子的容貌如何是不重要的。只要身体健硕能够养家,就算是丑出天际也无伤大雅。
但是好色是人的天性,女子也会讨厌丑陋的容貌啊。比如宋仁宗的福康公主因为驸马相貌鄙陋,差点没忧郁自尽!
“女看前,男看后”,这句俗语表面是说男女相看的时候,男子应该看女子正面,女子应该看男子背影,可其中蕴含的却是血淋淋的地位差距。

女子的容貌就是他们立身之本,男子却无需为容貌所苦,这是多么不公平啊!好在社会发展,这种封建陋俗已经进了故纸堆,实在是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