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脚步日益临近,匆忙又充实的复习生活之余,考虑过怎么能够更科学的进行志愿填报吗?填报志愿时如何理解“冲、稳、保”?怎么理解更有利于报考?今天,就用实际案例,告诉你如何又快又准确的理解“冲、稳、保”概念。
案例:
2021届河北考生,立志要报考北京科技大学,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口气全部填的北京科技大学,录取结果出来,发现分数和北京科技大学的分数只差几分,遗憾落榜,最后一直落到了一所双非院校,这名考生也“有幸”成为了该所双非院校招生录取的史上最高分……
解读:
上述案例中,考生高考分数很高,但最终却落入双非院校,令人惋惜的同时,也引人深思,每年填报志愿都会出现“高分落榜”“高分低就”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研究了历年上千例真实高考志愿,最后发现,出现这些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没有掌握好“冲、稳、保”。
“冲、稳、保”是填报志愿的一种策略,学校层次要有高低,这样方案才是安全的。近些年,很多人都在讲“冲、稳、保”,但是都讲不清楚“冲、稳、保”具体该怎么设置;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都本着“冲、稳、保”的原则,但是却把握不好,最终让报考出现重大问题。关于“冲、稳、保”。
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1.“冲、稳、保”分别设置几个院校更加合理?
如果“冲”的学校过多,而“稳”和“保”的学校只有一两个,一旦冲不上去,最后就很可能落入下一个批次或者征集志愿;如果“冲”的学校只有一两个,剩下全是“稳”和“保”的学校,很多考生可能会因此错失好学校。所以,合理设置“冲、稳、保”学校的数量,非常重要。
2.“冲、稳、保”如何设置梯度才更加合理?
多少分的学校为“冲”?多少分的学校为“稳”?多少分的学校为“保”?“冲”的学校往年录取分数过高,学生分数达不到,报了也是白报。“保”的学校往年录取分数过低,学生分数高出了二三十分,报了也是浪费。“冲、稳、保”各个院校之间的梯度过小,发挥不出“冲、稳、保”的意义,梯度过高,又容易出现“高分低就”的问题。很多考生和家长都无法准确把握这个梯度。
3.怎样检测志愿方案是否安全?
志愿方案完成以后,很多人都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我的志愿方案安全吗?花了好几天时间,熬了多少夜做出来的方案,最后没有被录取,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不说,孩子的前途也被耽误了。填报志愿中有数不清的变数,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让前功尽弃,即便是专业的报考老师,很多人也不能百分百给家长打包票,志愿方案一定能保证录取。因此,检查方案是报考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大家可千万不要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