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位君王都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他们有的贤明,有的暴虐,有的被奉于祭台之上高高赞扬,有的被每一个时代的评论者嗤之以鼻。
秦始皇嬴政,古今中外,许多人提起他,便是说他暴虐成性,残酷无道,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如果有一双明智的慧眼,可以阅读大量的古代文献,不难发现,在泛着历史陈封的味道的泛黄书页中,也许秦始皇真的被误解了。
身份存疑,无奈之举在诸多的历史故事中,秦始皇被认为可能是吕不韦的孩子,因为其母亲早年与吕不韦关系密切,秦始皇嬴政可能不是纯粹的王公贵族血脉。
因此很多人眼里,秦始皇的存在是对秦国王室血脉的亵渎,所以单就这一条,在阶级森严的古代,很多旧贵族们并不十分的认同秦始皇的统治。
他们认为,秦始皇并非嬴氏血脉,而是宰相吕不韦之子。
吕不韦早年间是为商贾,在那个时代,奉行着士农工商的阶级制度,很多人是打心眼里看不起嬴政的,认为他就是一个最低级的商人之子,这也为后来许多人抹黑他定下了埋下伏笔。
但是如果仅仅凭他的出身就来评判秦始皇,无视此人的性格及对历史发展的贡献,是否过于片面呢?而且秦始皇的身世,也很有可能只是被人用来攻击他的借口,高明的是,这一点上,的确是有嘴也说不清,成功让所有人心中都埋下了钉子。
当年,嬴政结束了在赵国为质的生活后,返回秦国被立为秦国太子,后为秦王。
秦始皇之母王太后赵姬与嫪毐厮混不清,终日在大政宫作乐,甚至与其偷偷育有两子,抹黑了秦国的列祖列宗。
嫪毐还试图去刺杀秦始皇嬴政,让自己的两个儿子登基,而他的母亲赵姬也未做出明确的回应,甚至是默认嫪毐杀死嬴政,实在是让嬴政心寒。
后来,嬴政平定了这场叛乱,将自己的母亲囚禁于封地,决定与赵姬此生不复相见。
许多人觉得他没有人情味,不该这么对待自己的母亲,但是不可忽略的一点,他是秦国的王,他背后是秦国列祖列宗用自己的血汗打下的百年基业。
如果真被私通之子窃取了国家,在百年之后,他有何脸面面对秦国历代先王的质问呢?
更何况许多朝代中,如果发生了赵姬这样的事,下场可不仅仅是囚禁,赵姬恐怕连性命也保不住,可见秦王嬴政最终还是放了他的母亲一马。
诸多传闻,有待商榷而除了身世被黑之外,嬴政身上,最常被人诟病的就是残暴不仁、视人命如草芥了。
比如民间感人至深的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孟姜女哭长城,《左传》中描述有一将军名为杞梁,是齐国的将军。
在与莒国的战役中,杞梁战死,他的妻子为他在路边哭丧,这件事实际上与秦始皇并无任何关系。
而在西汉,刘向所编写的《战国策》一书中,他又加入了哭城的情节,说杞梁的妻子甚至哭塌了长城,来影射秦始皇的暴虐,导致民不聊生。
到了唐代,文人墨客层出不穷的时代,诗人贯休有一首诗名为《杞梁妻》第一次把这个故事的背景设立为了秦始皇修建长城。
这种做法有断章取义之嫌,又有一本书名字为《同弦记》又赋予了杞梁的妻子孟姜女的名字。
以后这个故事就演变成了流传千古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编写这个故事的过程十分曲折,跨越了三个朝代,春秋、西汉、唐朝,如此之多的古代文豪,竟然创造出了一个故事来贬低秦始皇。
因为民间故事易于传播,便让秦始皇背负了长达千年麻木不仁,暴虐成性的评价,其实,且不说齐国的战争与秦国毫无关系,甚至齐国的长城与秦国的长城之间的创造时间跨度为二百年左右,又何来孟姜女哭倒了秦国的长城呢?
而且根据史书丹青记载,秦始皇修建长城是付工资酬劳的,修建长城每日的工资为八钱,如果需要官府提供食物,则每日的工资为六钱左右。
按秦朝的物资计算,三钱可以购买大米12.5斤,所以他们一天的工资折算下来,甚至可以买33斤的大米,如果按工资薪金来说,可以算得上是高福利工作了。也就是说,后世对秦始皇所评价的残忍无道其实并不那么靠谱。
将秦始皇嬴政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还有著名的焚书坑儒。
许多朝代都是以控制社会的主流发展思想为其统治手段,有的朝代仰赖儒家经典,有的朝代致力于发扬法家思想,甚至有的地方崇尚墨家名著,这是许多皇帝通用的手段。
例如汉武帝罢处百家独尊儒术,唐代致力于发挥道教及佛教,可见这个行为并非是嬴政一个人做过的,而是一种精神导向的操作。
而且所谓的秦始皇焚烧书籍,其实并未焚烧关于医学和农业的书籍,甚至许多的儒学经典著作为了留存,是被秦始皇保留在秦宫中的,所以说焚书此话有待商讨。
所谓的坑儒,就更是扭曲历史了,这里的出处其实原本是秦始皇处置了400多名江湖术士,他们每天居于江湖,摇唇鼓舌,蛊惑人心。
这些术士们吹嘘可以使秦始皇长生不老,问秦始皇索要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及童男童女,去寻找灵丹妙药,甚至扬言,如果找不到这样的药,任凭秦始皇处置。
后来,这些江湖术士将秦始皇赏赐的金银珠宝挥霍干净之后,知道自己必死无疑,所以在民间大肆抹黑嬴政,试图为自己开脱,所以秦始皇将他们活埋在秦国。
但是在后世的流传中,秦始皇却变为了坑杀一千多位儒家子弟的疯狂之人,真的是令人唏嘘。
同时,在历史上留在人们心间的还有大名鼎鼎的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因为不堪压迫起义之说,首先是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勤简所描述的,在上面清楚地描绘了关于秦朝服从徭役的规则等。
大体翻译过来为如果服从徭役迟到三到五天,即为口头批评,而如果迟到,十天的则要处罚一面盾牌的钱财。
如果迟到了十天及以上,那么可能就要处罚一套盔甲的钱了,如果遇到天气不好或下雨等不可抗力情况,可以免除徭役。
但是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文章中,可能正是为了抹去这一点,说是由于遇到大雨而耽误了行期,故而导致可能会失去生命,所以陈胜吴广继而喊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
由此可见,秦朝的律法也许并不是被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口诛笔伐般的残暴,甚至根据许多古籍,从侧面反映,清朝的律法甚至可以算得上是较为合理。
比如到了春天的二月,禁止去森林中砍树,或者为如果身高不足一米三八,那么即可免去刑罚,此般多种法律展示了秦朝的法规制度也许是合理的。
以上论证无一不推翻了秦始皇暴虐成性,秦法残忍无道的论证,那么,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关于秦始皇的不堪入耳的评价呢?堂堂一代帝王为何会被冠以暴君的称号并持续千百年呢?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旧的贵族们,他们大多数来自赵魏楚等多个国家,前期他们均有自己的国家,但是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他们并不是真心臣服于嬴政的统治,从某一方面说,始终是对嬴政怀恨在心的,本来为雄伟的一国之王,却要屈居人下,又怎么可能甘心呢。
而且随着后来秦二世而亡,西汉成立,刘邦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在年轻之初为乡野村夫,他历尽千辛万苦,创立了大汉朝。
如果不控制人们的思想,那么他的王者宝座又如何稳如泰山呢?所以自然要更多的去归功于自身。
他对外宣称说,秦始皇暴虐,秦国政法严苛,而他就是那个解救于底层人民于水火的救世主。
这样人们才能臣服于他的统治,历史上的大体正史是成功者编写的,所以刘邦对于秦始皇及秦朝的论断也许有失公正,可能是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抹去了秦始皇嬴政的诸多功绩。
故而,从那时开始,秦始皇的形象发生了巨大转折。
万世功绩,千古一帝其实在秦始皇之前,各国一直处于分裂的状况,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并且开创了书同文车同轨的先河,促进了历史的发展,使各个民族远离了四分五裂的状况。
在他统治的时期,他深知交通为国家发展的血脉,所以他开创了郑国渠,秦国本为陕西一带,粮食产业由于气候问题在古代并不是很发达。
而有了郑国渠以后,秦国的粮食作物,水路运输等产业大规模发展,短期之内便实现了秦国的经济发达,加速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速度。
即使在后来,秦始皇剿灭六国之后,虽然能安享天下,但是他选择开始建造万里长城,只为了结束边关战役及其他部族的骚扰,为自己的子民打造一个安稳祥和的生活环境。
这项功绩发挥作用乃至千年,无数次抵挡匈奴侵扰我华夏民族,甚至在秦朝修建的长城,被沿用至清朝,这是一项造福万民,惠泽后世的功绩。
秦始皇这一生幼年时期颠簸困苦,年少时成为皇帝,一生都在努力达到令人艳羡的成就,没有如其他帝王一般长期沉迷于作乐饮酒,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不可否认,他是一位传奇的帝王。
也许他身上的确有着缺陷,但人们也不该去否认他的传奇和功绩,这样一位帝王,值得被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