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某镇某村的村民梁诗伟,在自家的祖宅内找到了一张泛黄的“借条”。
在这张65年前的借条上,毅然写着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向梁家借了60斤白米,而且商定在抗战胜利后让当地县政府按每年一倍补偿。
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梁诗伟还能拿到补偿吗?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最紧张的时刻。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肆虐,我们的军队和人民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那是个寒冷的冬夜,一支游击队经过当地人的介绍来到了梁家。队长是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脸上的疲惫掩盖不住眼中的坚毅。
他们已经连续作战多日,粮食弹药都快耗尽了。梁家的鸿文三姐热情地接待了这群疲惫的战士。他让儿女们烧了热水,让战士们洗洗脚,暖暖身子。
队长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说:"梁大娘,我们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您能不能借给我们一些粮食?等打跑了日本鬼子,我们一定还上。"
梁大娘二话不说,就从家里的粮仓里搬出了60斤白米。他说:"同志们,这点粮食不算什么。你们在前线浴血奋战,我们在后方能做的就是尽一份力。"
队长接过米袋,郑重其事地写下了一张欠条:"今借到白米60斤,胜利后一定如数奉还。"
他把欠条交给梁福生,说:"梁大娘,这是我们的承诺。等到胜利那天,我一定亲自来还您这60斤米!"
鸿文三姐接过欠条,笑着说:"同志,这欠条你们留着吧。我梁家虽然不富裕,但是这点米还是拿得出的。你们安心打鬼子,别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
队长坚持要鸿文三姐收下欠条,说这是军民鱼水情的见证。鸿文三姐见推辞不过,就把欠条收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游击队的战士们吃饱喝足,精神抖擞地踏上了征程。鸿文三姐一家人站在村口,目送他们远去。老人家心里暗暗祝福:孩子们啊,一定要平安回来!
70多年过去了,抗战胜利的消息早已传遍中华大地。梁家的老屋子也经历了几代人的变迁。
2018年的一天,鸿文三姐的养子梁诗伟在整理老屋子时,无意中在一个旧箱子里发现了那张泛黄的欠条。
梁诗伟拿起欠条,仔细端详着。纸张已经变得很脆,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他回想起小时候爷爷讲过的那些抗战故事,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梁诗伟不确定这张欠条是否还有效,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他想了想,决定先去政府部门咨询一下。
第二天,梁诗伟来到江门市政府,找到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看到欠条,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们仔细检查了欠条的真实性,确认这确实是一张珍贵的抗战文物。
政府工作人员对梁诗伟说:"梁先生,!这张欠条不仅是一份历史文献,更是军民鱼水情的见证。我们希望能够收藏这份文物,您看可以吗?"
梁诗伟有些犹豫:"这是家里留下来的东西,我还真有点舍不得..."
工作人员理解地点点头:"我们完全理解您的心情。这样吧,我们愿意给予2万元的补偿,同时也会妥善保管这份文物。您看如何?"
梁诗伟想了想,觉得这个提议很合理。他说:"好吧,我同意了。不过我希望能够保留一份复印件,留作纪念。"
工作人员欣然同意,:"梁先生,这份欠条现在已经成为国家文物了。以后如果遇到困难,千万不要拿它来当作其他用途。有什么事情都要按照法律程序来办,好吗?"
梁诗伟点头答应。他把欠条交给了政府,心里虽然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自豪。家族的这份付出,终于得到了认可。
梁诗伟以为这件事就这么结束了,谁知道又找到一张欠条。
2020年春节,梁家决定翻修老屋。在拆除一面老墙的时候,工人们惊讶地发现墙内居然藏着一个小铁盒。梁诗伟打开铁盒,里面竟然又是一张欠条!
这张欠条比之前那张要大得多,上面的内容也让梁诗伟大吃一惊。欠条上写着:
"今借到梁福生同志白米500斤、大洋1000元、黄金5两,胜利后按市价十倍奉还。八路军某部,1945年1月。"
梁诗伟看着这张欠条,心里充满了疑惑。他从小到大,从来没听说过家里曾经这么富有。而且,500斤白米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
带着满腹疑问,梁诗伟再次来到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看到这张欠条,也是一脸惊讶。他们仔细检查了欠条的真实性,发现确实是抗战时期的文物。
但是,这张欠条上的数额实在太大了。如果按照欠条上的约定赔偿,那将是一笔天文数字。这让政府部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政府最终做出了决定。他们决定给予梁诗伟一笔适中的补偿金,同时保留这张欠条作为珍贵的抗战文献。
政府工作人员对梁诗伟说:"梁先生,考虑到欠条上的数额实在太大,我们无法按照上面的约定进行赔偿。”
“但是,我们决定给予您一些补偿,同时会妥善保管这份文物。您觉得这个方案如何?"
梁诗伟听后说:"我明白了。其实我也没想过要那么多钱。我只是希望爷爷的付出能得到认可。这个补偿方案我接受。"
工作人员松了一口气,感谢梁诗伟的理解。他们郑重地将两张欠条收藏起来,并承诺会妥善保管,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这件事很快在网上传开了,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网友们对于欠条的真实性和处理方式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的网友说:"这老头就是来要钱的吧?家里有这么多财产,怎么可能从来没听说过?"
也有网友反驳:"你懂什么?那个年代,有钱人家都不会到处宣扬的。说不定人家就是低调行善呢!"
还有网友表示:"不管真假,这都是一段珍贵的历史。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文物,它见证了我们的先辈是如何支持抗战的。"
其实,梁家的故事并非孤例。在2005年,山西省临汾市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
当时,一位名叫郭志明的老人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张欠条。
欠条上写着:"借爱国人士周莲池先生大米陆拾肆斗、大肥猪壹条、银元420元。八路军贺龙,1945年3月。"
郭志明将这张欠条交给了当地政府。经过专家鉴定,确认这确实是一张珍贵的抗战文物。政府最终给予了郭家5万元的补偿,并授予周莲池"爱国人士"的称号。
无论是梁家的故事,还是周莲池的案例,都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艰难的年代,普通百姓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支持抗战的。
这些泛黄的欠条,不仅仅是一张张纸,更是军民鱼水情的见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一心的明证!
信息来源:
人民网2011奶奶8月18日(人民网:60多年前的游击队借据不该是一笔糊涂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