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语版《丝绸之路》
7月2日,世界语版《丝绸之路》亮相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第13届江苏书展并举行首发式。活动由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枣庄学院、苏州市世界语协会和苏州市科普促进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全国世界语界、新闻出版界、教育界和苏州市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共50余人参加首发式。


首发式现场
全国世协理事、苏州世协会长宋丽莉首先致欢迎辞。该书作者、苏州世协副会长、苏州市科普促进中心主任朱利荣回顾了《丝绸之路手绘长卷》的创作过程,以及由手绘长卷而来的中文版和世界语版图书出版所走过的历程,他表示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图书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丝路今昔,感受蕴含在丝路中的中国文化魅力。

该书作者朱利荣介绍情况
全国世协副会长、枣庄学院原党委书记曹胜强在讲话中指出,将《彩图丝绸之路》翻译成世界语出版,这不仅是学校用世界语开展国际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举措,也是中国世界语界向“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和即将在意大利召开的第108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献出的一份厚礼。全国世协常务理事、世界语博物馆高级实验师孙明孝作为翻译团队代表介绍了世界语版《丝绸之路》的翻译出版经历。接着,全国世协常务理事、枣庄学院副校长安涛向苏州市职业大学管理学院赠送了该书。

全国世协副会长、枣庄学院原党委书记曹胜强讲话

枣庄学院副校长安涛(左)向苏州市职业大学赠书
亚太地区世界遗产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执行主席、苏州市委原副秘书长汪长根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江苏世协副会长、常州世协会长张常生也到会表示祝贺。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副主任、全国世协副会长王汉平在最后的讲话中指出,世界语版《丝绸之路》不仅向世人展示丝路之美,也再次展现了文明交流互鉴之美。党的二十大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作出重要战略部署,这也为中国世界语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回首过去,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世界语者走出了一条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发展之路。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坚定文化自信,投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好世界语这一和平友好的语言,积极开展文明交流互鉴,为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做出中国世界语者应有的贡献。

全国世协副会长、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副主任王汉平讲话

与会嘉宾合影
《丝绸之路手绘长卷》于2015年11月面世,画卷全长21.6米,宽0.30米,全部人物、场景均为原创,通过以时间为轴系统绘画叙事的方式,把从远古时期栽桑养蚕到新时代提出新丝绸之路建设的全过程进行串连描绘。画卷串连40多部历史文本,涉及80多名重要人物、70多个重大事件,再现了在不同时期中国丝绸之路文明发展和人文经典。

《丝绸之路手绘长卷》
彩绘画卷面世后,《苏州日报》进行了整版报道,随后全国各大媒体转载报道,社会各界响应热烈。2016年,《丝绸之路手绘长卷》画卷经折版和彩色图文版图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随后《丝绸之路手绘长卷》磨漆画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展示一个月,被第二届国际丝路文化论坛授予“优秀文创项目奖”,并在当年斯洛伐克召开的第10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上进行了展示。2017年《丝绸之路手绘长卷》陇绣版制作完成,2018年手绘长卷丝绸印刷丝巾系列面世,2019年宋锦版织造品问世。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苏州丝绸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枣庄学院世界语博物馆、蒙古国家博物馆等先后收藏了《丝绸之路手绘长卷》。
世界语是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博士于1887年在印欧语系基础上创立的国际辅助语,旨在消除国际交往中的语言障碍。目前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世界语组织和世界语者,国际世界语协会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国际世界语大会,来自数十个国家的世界语者不用任何翻译进行自由地交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世界语版由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的世界语传播事业部翻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