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与黄炎培(左)
新中国成立后,一生拒不做官的黄炎培欣然接受了我党的邀请,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毛泽东与黄炎培因茅台酒而结缘。

上图为:为毛泽东特意泡制的茅台酒。重约4公斤。上世纪70年代,工作人员用10瓶1斤装的茅台酒加高丽参泡成。原有两罐。毛泽东一次也没有喝过。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一只模样普通的大玻璃缸子,缸里装的是酒,毛泽东的酒。
酒是好酒,正宗国酒茅台,足足4公斤,里面泡的高丽参,更是朝鲜赠送的极品。1991年,美酒随同其他遗物一道,被运回毛泽东的故乡韶山。据说,因为这缸酒的存在,火车车厢香气扑鼻。
毛泽东不擅饮酒,更不喜饮酒,为何遗物里,竟还有这么大一缸上等美酒?
但是,在毛泽东的故事里,几乎与酒绝缘的他,却与友人因酒绝缘。
1935年3月,红军长征进入贵川茅台镇时,与茅台美酒有过一次著名的邂逅,上至周恩来、董必武,下至红军中的普通一兵,都在茅台镇留下过各种喝酒与醉酒的故事,比如,因为缺医少药,伤员只好用茅台酒来消毒、疗伤,周恩来用喝茅台酒来治疗感冒等,也由此成就了无数段至今流传的酒国佳话。据说,茅台后来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酒,还与这段往事颇有些关系。
这段茅台往事,十年之后,竟然成就了他与教育家黄炎培之间的一段诗酒佳话:1943年,沈钓儒先生的次子沈叔羊为他父亲画了一幅画,画的是一把酒壶,上写“茅台”二字,壶旁是几只酒杯。画好以后,请黄炎培题词。那时候,国民党正好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宣传上也大肆制造各种攻击共产党的诞陷之辞。黄炎培先生因此想起了国民党曾经污蔑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在茅台酒池里洗脚的谎言,便在画上题了一首七绝以讽刺:“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
好酒是拿来喝的,红军当然不曾奢侈到用茅台美酒洗脚的地步。题诗讽刺国民党的谎言之拙劣可笑的黄炎培,却没有想到,他无意间的这次诗画游戏之作,竟会在两年后,在千里之外的毛泽东的窑洞里重新看到,而且装裱一新,高挂厅堂。

上图为:1945年7月,毛泽东等到机场迎接来延安访问的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褚辅成、黄炎培等一行六人。右起:毛泽东、黄炎培、褚辅成、章伯钧、冷通、傅斯年、左舜生、朱德、周恩来、王若飞。

△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机场。1945年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回去后写了《延安归来》,引起轰动。图为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机场。
那是1945年7月1日,黄炎培等六位国民参政员,应毛泽东之邀飞赴延安访间。第二天与毛泽东见面时,黄炎培意外地发现,这幅两年前他题诗的戏作竞然就挂在毛泽东在杨家岭住处的会客室里,而且装表得整整齐齐,英炎培顿感知遇之情。再跟毛泽东一谈,更觉得十分投机。后来的三天里头,两个人加起来谈了有十几个小时。
通过这次敞开心扉的长谈,黄炎培对中共和中共的领袖印象极佳,对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进一步了解和赞同。新中国成立后,一生拒不做官的黄炎培欣然接受了我党的邀请,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后来说,正是这次与毛泽东的延安长谈,促成了他立场的转变。
一诗一画一茅台,虽未举杯,毛泽东却成功地以“酒”作媒,尽述“酒”中真意,赢得了朋友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