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其实是惨胜,对比伤亡后,主席:这样的仗,不能再打了

史新说 2024-10-22 08:23:02

随着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战胜我们,他们便开始享受到了侵略带来的巨大收益。于是,身处四岛的日本,便开始酝酿着向我们步步蚕食。

他们屈服于中原王朝数百年时间,终于是尝到了取胜的甜头,并且体会到了当列强的快乐,这种感觉让日本再也无法抵抗侵略带来的快感。

随着日本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东北三省,获得了比本土大两倍的面积,矿产以及农业发展全方位的提升,并且为日本后续的全面侵华,提供了跳板。

到了1937年9月18日,日本开始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而国内的蒋介石也迫于内外的压力,在西安事变后,通令全国,开始全面抗日。

红军也在不久之后重新整编成为第八集团军,隶属于国军序列,开启全面抗日。在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争,迫切的需要一场胜利来提升信心,毕竟日本当时气焰极度嚣张,一路南下没有遇到多少像样的抵抗。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场胜利对于提升信心增加抗日的勇气相当关键,而红军在成为八路军之后,也需要一场胜利来向各方展示我们的实力。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我们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这对于国共双方来讲,都是一场伟大的胜利,但是主席在看到伤亡报告之后讲:“这样的仗以后不能打下去了”。

这其中又有哪些故事?平型关战役真的那么惨烈吗?

当时,日军开始从华北地区开始向山西进军,按照日军的计划,三个月就要占领我们全境,逼迫蒋介石投降。山西作为很关键的战略腹地,日军势必要去占领。

阎锡山自然不想让大本营沦陷,于是便开始紧急布防。布防结束之后,日军也看出来阎锡山布防的弱点,即平型关防守力量较为薄弱,企图先攻占平型关,然后再向雁门关围堵,从而进入整个山西。

在这种情况下,阎锡山紧急联系蒋介石请求支援,这也才有了八路军前往支援的机会。派往支援平型关的是115师。全师一共15000人,这次伏击便投入了12000人之多。

凭借着行军速度,115师提前抵达,计划对日军展开一次伏击。平型关下路窄,日军排开长队犹如一字长蛇行军。这样的阵形,极其容易被拦腰截断,但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行军距离太长,不容易被分割全歼。

理论上分析,围成一团,敌人的爆发力强,分割成为一行,单点爆发能力差,但是包围全歼的难度也就提高了起来。

结合当时的地形,再结合对方行军的特点,埋伏两边发动袭击的战术,更容易打出效果来。可即便是这样,日军在战斗打响之后,起初被打得有点蒙,随即便依靠汽车等掩体,建立起来阵形。

他们迅速收拢人员,很快形成对射阵地,并且配合重机枪的掩护,一度将势头扭转了过来。我们的人数是对方的3倍之多,但是人均弹药加起来,或许还不如底下的日军多,一旦长时间陷入对峙,那就麻烦了。

于是,在第一波攻击之后,八路军便吹响了冲锋号,开始向敌人发起进攻。这场战斗下来,一共歼灭了敌人1000来人,缴获了物资以及武器装备,以及成套的服装和被褥,为接下来的过冬打下了基础。

可是,这场伏击歼灭战,硬生生打了6个多小时,最后付出伤亡600多人的代价,消灭敌人1000多人。在数据的对比上,我们是获得了胜利,但这场胜利,无疑也是一场惨胜。

要知道,对方仅仅是一支二流的辎重部队,我们在提前伏击,并且3倍于敌的兵力投入,才取得这样的战果,着实属于惨胜。

怪不得主席看了战报之后称:“这样的仗,以后不能这样打了”。但是,这也提高了当时抗日的信心,让国人知道,日军并非不可战胜的。

11 阅读:6452
评论列表
  • 2024-12-20 23:25

    对日作战的第一个胜丈

  • 2024-11-24 19:57

    卢沟桥事变怎么变成了9月18日了?

    SD海子 回复:
    无知小编,胡拼乱剪,硬生生的将卢沟桥事变推后了73天,良心何在。[思考][思考][思考]
  • 2024-12-10 20:03

    凭那时的装备,能够惨胜就相当不错了[点赞]

  • 2024-12-14 16:12

    甲种师团哪有那么好打

    用户51xxx90 回复:
    是给甲种师团送后勤补给的
    用户10xxx67 回复: 用户51xxx90
    后勤补给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