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朴树:这个世界从不曾欠你,请收回自己的少年人设

铲屎官张同学 2021-12-28 23:59:57

文|赵睚眦

说起朴树,

大家都会说他:“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韩寒曾说:

“只有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和弊,

朴树就是那个眼里只有对和错的孩子。”

在他人眼里,朴树纯洁得如同一张白纸,

善良、直率、知世故而不世故的清白少年。

但事实上他真的那么的美好吗?

在小编看来,他并非如此,

他所追求的真我和遵从内心,

不过是自己的肆意妄为和自私。

朴树,别再卖弄你的少年人设,

这个世界从不曾欠你。

01

朴树的真名叫濮树,

1973年,他在南京出生,但他却是一位北京人。

父亲濮zu英除了是北大的教授,

还是“双星计划”的发起人。

母亲刘萍也同样是北大人,

还是我国说得上名号的计算机工程师。

朴树的家庭背景得天独厚,

相比那些靠着双脚努力奔跑的孩子来说,

朴树是出生在金字塔脚下的人。

只要稍微努力一点点,

就是能站在顶点。

可朴树却是格外的不珍惜,

甚至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虚荣。

别看朴树如今安静,

小时候的他十分的叛逆,

爬树掏鸟窝是一样没少干,

那时候,在父母的庇护下,学校的老师都十分看重他,

选他作为班长和中队长。

然而,朴树演的一手好戏,

在老师和父母面前是乖孩子,

但在背地里却是一位“小滑头”。

上课困了就打瞌睡,

有时候无聊了就扯一扯女同学的小辫子,

想玩了就偷偷的溜出去玩,

那时候,他的成绩还能看,老师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后来他的胆越来越大,

有时候还逃课出去和社会上的“好朋友”碰面。

如果朴树当时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带来了后面的影响,

不知他会不会后悔。

朴树的过度放纵,导致的结果就是以0.5分之差,

和北大附中失之交臂。

这0.5分,或许是他不认真检查留下的错别字,

也或许是数学漏写的一个单位。

成绩公布,朴树父母瞬间觉得羞愧,

家里两位北大教师,

自己的儿子连北大附中都考不上。

虽然心酸,可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

作为父母总不能不考虑他的前程。

于是濮父搬出了自己的老脸,

各种上门询问,

低声下气的问有没有方法补救。

朴树眼睁睁的看着父亲为自己的事奔波,

他是不为所动,

甚至在后来做了一件更过分的事。

尽管濮父放下脸面,

朴树还是和北大附中无缘,

最后只能选择二附。

按照常人的想法,

看着父亲为自己奔波,

不说洗心革面,

至少也会有些触动,收敛自己的行为。

然而,朴树还真的是另类。

80年代,很多人和异性说句话都会结巴,

更别说谈恋爱这回事了。

可朴树是剑走偏锋,

越不能干的事,他越干,

给班花写字条,给校花送礼物,

能想的不能想的他都干了。

为了耍帅,他还把自己的头发剪成了寸头,

自己剪就算了,还要逮着其他男同学剪,

一段时间下来,他差点就成了名剪托尼树。

不仅如此,他还穿着奇装异服在学校里自由行,

有一回还带着班上10名同学逃课,

他母亲刘萍接到班主任的电话时,被气得高血压都犯了,

低着头来学校听老师的投诉。

刘萍看着自己的儿子,心里真的是恨铁不成钢。

但从不舍得苛责他一句。

在其位谋其职,是一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作为一班之长,自然是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不然这个所谓的班长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既然朴树做不好,

为了不误人子弟,班主任决定把他撤换,

并且还给他许诺,

只要朴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改回来后班长还是他当。

可朴树并不是这样想,

他觉得父母总是逼着他做不愿意做的事,

学校的老师也在针对他。

之后便开始抑郁。

说来,朴树的抑郁真的是没有来由,

父母不曾亏待过他,

让他吃饱穿暖,

为了顾虑他的青春期叛逆,

一句重话都不舍得说。

想比那些连吃饱肚子都是奢望的孩子,

朴树无疑是有点矫情。

爆红后,甚至在演播室丢下观众和其他嘉宾,

扬言自己到点了,要回家休息。

朴树当不成班长后,

性情开始大变,

当时哥哥濮石考上了大学,

留了一把吉他在家。

朴树开始在家里自行摸索,

也不出去和人沟通。

后来,哥哥濮石放假回来,

听了朴树弹吉他,笑着说:“树啊,有长进,不错。”

这时朴树父母还没察觉朴树的心思,

只是以为他变了爱好,

直到收到老师反映,

说他上课总是发呆,有时候会莫名的发笑。

两夫妻连忙带着他去看心理医生。

医生问朴树:“如果有一天你不在了,

你觉得你的父母会是什么状态?”

朴树想了一下:“高兴。”

这一答案,无疑是把人吓坏了,

最后,朴树只能休学康复。

在休学的那段日子,朴树钟情于弹吉他,

一弹就是一整天。

父母日夜担心他的病情,

朴树心里无感,

到后来濮父才发现,

自己的儿子哪里是抑郁,只不过是另外一种逃避。

濮父见朴树沉迷音乐,无心上学,

就跟他说:“你只要考上大学,音乐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朴树一听,眼神发亮,

后来他奋发图强,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

结果通知书下来的那一刻,

面对父母开心与激动,

朴树面无表情的说:“这个学我不上,是为你们考的。”

尽管朴树最后还是上了,

可到了大2,他退学了!

朴树极度敏感,

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

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是最重要的。

他的眼里看不见父母对他的操心,

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自由,

全然不顾父母的感受。

退一万步来讲,

就当年轻的朴树是年少无知吧!

但成年后,

朴树和妻子吴晓敏的相处模式让人咂舌,

他的自私,也实在是让人无言。

02

朴树能成名,

幸亏是遇上了高晓松、宋柯、张亚东3人,

少一个人,或许我们连朴树是谁都不知道。

那时候,朴树拿着几首歌找到高晓松,

说他要卖歌,

高晓松拉着宋柯一起听朴树开唱,

一曲终,高晓松见好兄弟宋柯哭的泪流满面,

商量下来后,两人决定为朴树创办麦田音乐。

濮树在签合同时也变成了朴树。

那会,麦田音乐资金有限,

录音租用的时间并不长,

平均下来,朴树每一首歌都要一次过。

可朴树是个较真的主,每一首都要做到尽善尽美,

一个毫不足道的小错误,后期修一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在朴树眼里是天大的事,

不管怎么劝,都要重录一遍。

作为制作人的高晓松都无力了,

后来,朴树找到了张亚东,要他来制作。

那时候,张亚东的身价可不低,

不过作为朴树的好友,他还是给了友情价,

不仅如此,为了给朴树壮胆,

他还找来窦唯替他打鼓,

这才有了朴树一战成名的《我去2000》。

成名后,朴树被邀上春晚,

麦田音乐为了张罗这件事,

高晓松和宋柯腿都跑断了。

可朴树却在开演前几天,闹脾气不愿意登台,

宋柯大怒,看着他说:“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做,是要把公司往火坑推!”

在多方的恳求下,朴树还是上台了,

只不过是一张别人欠了200万的冰脸示人。

情随名来,

成名后,朴树和大小周迅结缘。

朴树和周迅在拍《那时花开》相识,

两个“艺术家”一见面,就炸开了花。

朴树也成了周迅的跟屁虫,对她的事很上心,

周迅在保姆车休息,朴树就站在车门外守着,

任谁都不能打扰,

高晓松为了赶进度,想让周迅起来干活,

朴树为了她和高晓松起争执。

尽管最后2人没有在一起,

但分开后,双方的联系并没有断。

在和周迅分手后,朴树迅速和吴晓敏走到一起。

这时,吴晓敏已经是大有名气的演员,

在圈子里,

“小周迅”说的就是她。

后来,她和朴树一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俗话说的好:“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这一场婚姻,对于吴晓敏来说,是历劫。

对朴树来说,结婚不过是多了一个他可以“欺负”的人,

因为朴树的冷漠和自私,这一段婚姻差一点就分道扬镳。

在《奇遇人生》里,朴树亲口说:“我媳妇说我,把最好的能量都放在了唱片里,

把最烂的一面留给了她。”

朴树这位大才子,到底是做了什么,

能让如此深爱他的吴晓敏绝望到想离婚?

朴树作为一名创作作者,

他对完美主义非常执着,

有时候为了找灵感,可以长期的足不出户,

甚至不吃不喝,

要么就是一言不发,

就连生活都不能自理,

为了让他过得舒服一点,

吴晓敏亲自照顾,还请了一个名叫秀梅的阿姨一起搭把手。

最折磨人心的是,

吴晓敏作为“小周迅”,经常被人拿来和周迅作比较。

不仅如此,吴晓敏的热脸总是踢到了朴树这个冷板凳。

结婚时,没有婚纱,没有婚礼,

就这样嫁给了出身名门的朴树。

婚后,吴晓敏也经常会在社交平台表白朴树,

可朴树从不曾回应,

采访者问他,知不知道妻子的表白,

朴树平静的说:“我从来不玩社交平台。”

对方追问:“你现在要不要看?”

朴树说:“不看。”

这话一出,尴尬的不止主持人,还有深爱他的吴晓敏。

一个家庭的组成,

并不是一个人无条件服从一个人,

而是夫妻之间有商有量,互相理解。

然而,在朴树的世界里,

只有我想要的,和我想做的。

吴晓敏曾在节目里坦言,

自己非常想要一个孩子。

她甚至很肯定的说:“我和小朴时刻都准备着迎接宝宝,

这个必须得有。”

她还开玩笑:

“歆艺你赶紧再生一个,你给我一个,我帮你照顾。”

然而,作为丈夫的朴树,却坚持做“丁克”。

朴树曾在2档节目里回应过丁克的原因,他说:

“我觉得人生特苦,

我觉得我可以去承担那个痛苦,而且我学到很多东西,

一个孩子如果去成长,他也应该去承受苦,

但我不忍心。”

第二个回应是:

“我觉得我没有把握,

把一个孩子教育成一个人格健全的好人,

社会是这样,我没有把握能看着他从小看垃圾电视,

吃垃圾食品,

我甚至不认可这个国家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看完朴树的回应,小编是一脸的问号。

不就是自己的软弱和不自信作祟,

不愿意承担作为一位丈夫的责任吗?

为什么要把理由说的这么冠冕堂皇。

他怕是忘了,自己就是在这个不认可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

有时候,适当的自私是自我的一种保护,

但这不是把自私发挥到极致的借口。

还有一次,

吴晓敏笑着说,自己从没有收到朴树送的花,

她还问过朴树,如果她死了,朴树会是什么感受。

朴树想也没想,就说:“我会好好活着。”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在这段婚姻里,吴晓敏爱他敬他,甚至崇拜他,

但朴树始终是像个外人,

冷漠至极。

他是不会爱吗?

我认为不是,

在和周迅谈恋爱时,他为了让她休息好,

专门在车外站岗。

然而对要相伴一生的吴晓敏却是连送花都觉得麻烦。

如果吴晓敏不是真爱,谁又能忍受呢?

反过来,

朴树却能当着他人的面,笑称吴晓敏买一包烟可以3天不回家。

朴树是不知道娱乐圈的变幻莫测吗?

他在开口之前到底有没有考虑过吴晓敏的处境呢?

不得不说,天才的脑回路真是奇特!

说到底,朴树是最爱的人是他自己。

03

不可否认的是,

朴树确实是一位才子,是一位好歌手,

也是一位好人。

他出品的每一首歌曲,他都认真对待,

不管在任何的环境下,他都想做到尽善尽美。

就像《生如夏花》这一张专辑的标语:

在蓝天下,献给你我最美好的年华。

看到朋友有苦难,他也是慷慨解囊,

高晓松曾向朴树借15万元,

朴树二话不说,就把钱转过去,

他也曾因为太过好心,被邻居和朋友骗了上百万。

但作为儿子和丈夫,

他所追求的真我和遵从内心的自由,

不过是他建立在父母和妻子身上的肆意妄为和自私,

把自己最坏的一面展示在最亲密的人面前。

就是这样的他,

被人追捧为少年。

何为少年?

我认为的少年应该是一位敢于担当责任,

面对困难不屈服,

遇见弱者能尽己所能,

就算是落到谷底,

依旧能笑着向上爬,

内心充满朝气的人。

并非是像朴树这样,

小时候不顾父母的恩情肆意妄为。

长大了说不想融入这个俗世,

自己搬到北京的郊区过日子。

与妻子吴晓敏分居两地,

甚至不顾吴晓敏的意愿,当起了丁克。

立着少年的人设,

做着一位自私的巨婴。

倘若朴树没有一位好父母,

没遇到一位有名能干的好妻子,

甚至像我们普通人一样要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他还能像现在这么潇洒的说“要钱来干嘛”吗?

不能。

贫穷能治愈一切的矫情。

与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立人设、无病呻吟,

还不如走出来当一个“真男子”。

毕竟这个世界谁也不欠谁。

关注@赵睚眦,红袖掌灯,只做有温度的故事,喜欢就留下评论吧。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16

铲屎官张同学

简介:8年宠物医院经验,陪你聊聊萌宠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