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17岁的乡下姑娘冯顺弟嫁给了49岁的胡传(胡传,字铁花,著名学者胡适的父亲)做续弦。
多年来在外为官的胡传,之所以愿意娶一个乡下姑娘做续弦,是因为他的原配夫人冯氏、继配曹氏都不长寿。
因此,胡传本人在独居了十几年、年龄渐高之时,想找一个身体健康、体格强壮的乡下女子做配偶。因此,他选中了冯顺弟。
冯顺弟是冯家长女,性格温柔坚韧。她原本也不愿意给人做续弦,但为了帮父母盖一套新房,她不顾母亲反对,还是答应了这门婚事。
婚后第二年,冯顺弟跟着丈夫胡传到了江苏的为官之地。1891年,她在上海生下了唯一的儿子胡适。后来冯顺弟又随丈夫到台湾任职。
胡传在公务之余,曾经亲自用楷书书写了方块红纸字帖,教年轻的娇妻识字。等胡适稍大时,胡传又用这些红纸字帖教儿子认字。胡传公务繁忙时,冯顺弟也能教儿子认字。
胡适父亲,胡传
通过这种方式,原先目不识丁的冯顺弟居然学了1000多字,而胡适在上私塾之前也学了700多字。
冯顺弟跟着丈夫在宦所居住的日子,可以说是她生命中为数不多的幸福时光。老夫少妻幼子团聚一堂,其乐融融。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为安全起见,胡传打发娇妻幼子回老家,自己则和第三子留在台湾。
台湾被割给日本之后,心情抑郁的胡传在归途中死于厦门。年仅23岁的冯顺弟成了寡妇,彼时胡适只有3周岁。
死者已矣,最难的是生者。
胡传的前两任妻子留下了三儿四女。大儿子只比冯顺弟小两岁,彼时已经娶妻生女。二儿子、三儿子是孪生,只比冯顺弟小4岁,彼时都已经19岁了。而胡传的大女儿比冯顺弟还大7岁。
一个年仅23岁的年轻继室,成了这么一大家子人的当家主母,其艰难辛苦可想而知。
刚开始,胡家在汉口、上海有两处生意,由第三子胡觉经营。而冯顺弟在老家“内持家政,外应门户”,努力维系着一大家子人的生计。
据胡适记载,冯顺弟当家极为谨慎,平时开销,哪怕只是买一块豆腐也要记录下来,以便给胡适诸兄做交代。
但胡适的大哥胡洪骏却是个不成器的败家子,他不但抽鸦片烟,还好赌博。每年除夕,家中堂屋内坐满了前来要账的人,全都是来讨要胡洪骏所欠的赌债。
而胡洪骏本人早躲出去了,把一个烂摊子甩给了年轻的后母。年年如此。
胡传去世时,给冯顺弟留有遗嘱,务必让胡适读书。冯顺弟在监督胡适读书一事上,绝不亚于一个严父。
每天天未明,冯顺弟就叫胡适起床,等胡适醒精神之后,她往往会训诫儿子要遵从父命努力读书一类的话。天亮了,就督促儿子上早学,9年如一日。
胡适在私塾读书时,别人家大多每年给塾师出两块大洋的学费。而冯顺弟一出手就是6块,以后每年再涨两块,一直涨到12块大洋。
冯顺弟既然肯在儿子学业上下血本,塾师自然对胡适格外关照。而胡适自小以读书为乐,学习成绩也很让老师欣慰。
胡适刚开始读书时,因为个子小,够不着凳子,都是别人把他抱上去,学完了再抱下来。
胡适长到虚岁14岁时,母亲就让他跟着三兄到上海读书。为了让他专心读书,冯顺弟规定3年才让胡适回家省亲一次。
一个年轻寡妇,只有一个亲生儿子,还让其远赴上海读书,三年才回一次家。亲戚朋友都觉得难以理解,提及此事,冯顺弟只是含笑不语。
由此可见冯顺弟性格之坚忍,一心为儿子着想的拳拳之心。
1908年,胡家的生意只剩下汉口一处,难以维持一大家子生活开支。胡家兄弟不得不分家。几房弟兄,每人分了三间房,数亩田。而汉口的生意则给了长子。
分家之后,冯顺弟的心情很不好,再加上娘家最小的妹妹玉英死了,妹死之后仅7个月,她唯一的弟弟也死了。所有的艰难忧患,让冯顺弟抑郁于心,有了咳喘的病根。
1911年时,胡家汉口的生意也因时局变化荡然无存,胡适长兄只身逃归。受此事刺激,冯顺弟的病情更加严重。
彼时,胡适在美留学。冯顺弟虽然思念儿子,但她仍然不肯让胡适知道。她自己到照相馆照了相,并嘱咐身边人说,如果自己有个三长两短,不许让胡适知道,并且还要按月给胡适寄家书。
可喜的是,冯顺弟的病情竟又慢慢好转了。
1917年,胡适学成归国回家探望母亲。彼时,母子分别已经达11年之久。
喜中又悲的是,母子团聚一个月之后,冯顺弟的长孙胡思明竟然病死了。这是冯顺弟受到的又一个极严重的打击。
这年冬天,胡适奉母命和江冬秀结婚。
1918年11月,冯顺弟去世,享年只有46岁。
冯顺弟在胡家近30年,除了刚结婚时过了三两年幸福时光之外,大多数时间都在忧愁忧患中度过。
胡适的嫂子们生的都是儿子,她们常常借打骂孩子给年轻的后婆婆难堪。大多数时候,冯顺弟隐忍不发,只当听不见。
当儿媳中的一个闹得实在不像话时,她往往会关门闭户在屋中独自哭泣。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就放声大哭。
自知理亏的那个儿媳会奉上一碗茶,恭请婆婆喝下,以表道歉之意。冯顺弟也不说什么,只是默默接过茶碗。然后婆媳间就会相安三两个月。
胡适虽为冯顺弟独子,但她从不溺爱。胡适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如果冯顺弟认为错误较小,就会等第二天胡适起床后进行训诫。
如果她认为事情非常严重,就会在当晚关门闭户之后罚跪并训诫。
胡适小时候,有一回在院子里玩得满头大汗,在他家暂住的姨母玉英拿了一件衣服,对胡适说:天凉了,穿上吧!
胡适随口说道:娘(凉)什么娘(凉),老子都没了。
胡适的这一句轻薄话,大概源自胡适的嫂子们之口,他一不小心随口说了出来,让好脾气的冯顺弟气得浑身发抖。
当晚,冯顺弟让胡适跪在屋子不许睡觉。胡适自知理亏,边哭边用手擦眼泪。结果,胡适的眼睛因此受到感染,害了很长时间的眼病。
这眼病竟拖拖拉拉了一年多,始终不好。冯顺弟心中又急又悔,想尽一切办法为儿子医治。后来,她竟然听信偏方,用自己的舌头舔舐胡适的病眼。其慈母之心可见一斑。
冯顺弟死后,胡适以万分沉痛的心情,为母亲写了一篇文章《先母行状》,历数母亲一生所受磨难。
在胡适的自传《年过四十》中,胡适也描述了其母的许多事迹,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之情。他还说,他的好脾气大多来自母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