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空天军虽然拥有制空权,却并未对基辅进行大规模的地毯式轰炸。这一现象引发了外界的广泛猜测:是俄罗斯保留了武力,还是另有隐情?事实上,背后的原因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从成本考量到实战风险,俄罗斯空天军的选择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逻辑?
俄罗斯空天军在俄乌冲突中确实掌握了制空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对基辅进行地毯式轰炸。尽管俄罗斯拥有大量的FAB-500炸弹,这种炸弹的成本仅为几千美元,远低于一枚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巡航导弹,但在实战中,投放炸弹并非易事。
基辅作为乌克兰的首都,集中了该国大部分的防空系统。这些防空系统构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网络,使得俄罗斯空天军的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难以接近。无论是图-95轰炸机还是苏-34战斗轰炸机,要想在基辅上空投放炸弹,都必须进入乌克兰的防空圈。这意味着飞机必须在高空飞行,而这正是防空导弹最容易命中的高度。对于俄罗斯飞行员来说,这样的任务无异于九死一生。
因此,俄罗斯空天军在实际作战中,更多地依赖于远程巡航导弹。图-95和图-22轰炸机可以在乌克兰防空系统的射程之外发射巡航导弹,从而避免直接暴露在防空火力之下。这种战术虽然成本高昂,但却能有效降低飞行员的伤亡风险。
此外,俄罗斯在前线的轰炸行动也证明了这一点。俄军在前线投放了大量的航空炸弹,每周甚至达到数百枚,但这些轰炸行动主要集中在乌克兰的前线城市和阵地,而不是深入乌克兰腹地。这种战术选择,既是对实战风险的考量,也是对战争成本的权衡。
俄罗斯空天军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充分体现了现代战争中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尽管拥有制空权和大量的炸弹储备,但实战中的风险和成本考量,使得俄罗斯不得不选择更为谨慎的战术。未来,随着战争的持续,俄罗斯空天军的战略选择,仍将是外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