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野少年的天空》别拿“歌舞片”来背锅了

洛语树 2021-07-19 22:14:13

上一周,卷卷赶在电影上映之前做了两期《风犬少年的天空》的剧集盘点,也在文末推了一下电影《燃野少年的天空》。

如今,想对受推荐的朋友们道歉,因为这电影真不经“推”!

上映第一天,卷卷就和朋友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朋友在观影过程中觉得影片的剧情节奏有些奇怪,由于当时电影才放了大约四分之一,于是卷卷安慰她说可能是因为歌舞片节奏和一般的剧情片有点不一样吧。

但如今回想过来,这次出现的,不是歌舞片类别的限制,而是剧情真的一言难尽!

这次的主人公狗哥(彭昱畅 饰)来到海口的阳光中学复读,对隔壁女校的妹子小黄(许恩怡 饰)一见钟情。

小黄由于个子矮与校舞蹈团的队形格格不入,外加父亲卖咸鱼,身上常常伴有咸腥味而受人排挤,被大家笑称作“海的女儿”。

但是小黄一直有个参加“舞动奇迹”比赛的梦想。父亲为了鼓励女儿,同时让女儿理解成长过程中母亲的缺席,一直用“妈妈是大明星”的善意谎言回应女儿。

狗哥却被女孩的独特和跳舞时所展现的阳光美丽吸引,当他得知小黄的困难与梦想后,他决定和宿舍的哥们及华哥一起组成一支舞蹈队,让小黄担当指导老师和领舞一起参加“舞动奇迹”大赛。

华哥临阵缺席,杂草小队在预选赛就被刷下,小黄也得知自己的母亲并不是什么大明星,而是大明星身边的伴舞。小黄决定短时间内不再跳舞,也和兄弟们暂时断绝了联系。

兄弟们一同来到“繁体龙”的三叔家度假,回忆最近的经历大家逐渐明白起舞的意义是什么。

“输得快乐,青春无悔”,《燃野少年的天空》这次把夸张化、脸谱化、梦幻化做到了极致,然而薄弱的情感铺垫、安排欠妥的剧情让影片只剩下了“傻”。

小黄母亲的真实身份,是影片从一开始就埋下的一条暗线,父亲骗小黄说母亲是女明星,然而我们会发现电视里播出的片段都是女明星歌唱的片段,这个时候疑问就产生了:如果女儿要向母亲学习,为什么不去唱歌呢?虽然这里唱歌和跳舞的差异是为最终真相大白做铺垫,但这个假设从一开始就具备着不合理性,如何让观众信服呢?

外加小黄也不小了,对于大明星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认知应该不至于匮乏,父亲和女儿真的是一个敢说、一个敢信。

狗哥这次有被虐但不是很惨。其实对于《风犬少年的天空》的粉丝来说,对于“狗哥”这一人物的印象想必是十分深刻且了解其复杂性的,剧中的狗哥是一个敢爱敢恨、真诚勇敢、有着江湖侠义之气、给身边的人带来力量却又带有悲剧性草根英雄色彩的少年。

电影中的狗哥依然勇敢、执着,但由于和女主的情感渲染弱而显得莽撞、有些“舔狗”,在今天这个年轻人自我意识很强的时代,电影中塑造的狗哥形象是过气的。

观看电影时,卷卷联想到了国外一系列同样以中学生为主角的电影《歌舞青春》。该系列电影一共有三部,分别于2006、2007、2008年上映,在豆瓣目前的平均分数有7.5左右。

讲述的也是男女高中生之间的爱情故事与校园生活。主演扎克·埃夫隆,瓦妮莎·哈金斯如今也依然在欧美影视界活跃。三部电影的片长,更为充足的叙事领域,外加演员自身专业的歌舞技能,俊男靓女很难不夺人眼球。

同类别电影加以近些年成功的《马戏之王》、《爱乐之城》等影片证明了一个道理:歌舞片的成功建立于完整合理的剧情基础之上,载歌载舞是表现形式,而不是影片喧宾夺主的背锅侠。

以歌舞为表现形式,就对影片中的歌舞片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影过程中,可以发现其实影片中人物的舞蹈动作基本上并不困难,那就更加考验了拍摄角度、运动镜头和剪辑的切换。

影片这方面做得一般,尽管小黄和狗哥的舞姿、小黄和电视上母亲的舞姿动作能够产生相关联性与对应性,还是会稍稍觉得主角独舞以及片尾群舞的片段有些过长、缺乏新鲜感。

影片中几场大型歌舞片段,相比之下要有看点一些:雨中男校女校争霸的一场、主角们备考时复习知识的一场、小黄广播动员后男校学生们响应号召的一场......这几场的场面调度、歌舞编排可以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

影片中童话象征性的符号语言暗示我们这是一个梦幻的青春:咸鱼上的粉红丝带、小黄抱着的小绿恐龙玩具、张译开着的宣传花车、从残缺到完整的摩天轮......

影片的夜戏通过灯光、火光,白天的戏通过阳光和突如其来的暴雨营造出一个朦胧、不稳定,什么都可能发生的世界。从人物形象的外在造型到内在性格都脸谱化、夸张到不现实,让这一切又有些喜剧成分。

杂草少年们的舞台初秀也穿着了看上去十分非主流的衣服,引得观众纷纷讨论。这里男生女生的服装配色主要为荧光绿和一种奇妙的玫红色,搭配条纹点饰的背心,整体色彩饱和度极高、视觉冲击力强。这样的服饰设计可能源自于波普艺术带来的灵感。

波普艺术也叫流行艺术、通俗艺术,库布里克的电影《发条橙》中的美术设计、史上最晦涩的当代艺术家之一——马修·巴克的《悬丝》系列作品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波普艺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在美国盛行,尤其在纽约颇受欢迎。作为一种主要源于商业美术形式的艺术风格,它的特点是将大众文化的一些细节,如连环画、快餐及印有商标的包装进行放大复制,加以鲜艳亮眼的配色、新颖搭配的图案表现出来。

过于夸张与求异的风格设计在面对院线和市场上的受众看来,可能是滑稽和胡闹了。

《燃野少年的天空》对影片受众的规划可能是青年群体,却没有抓住真正打动青年群体的点,没有展现当今青年真正的心理困境与情感所需,试图用歌舞片和喜剧元素去打造一部合家欢电影却忽略了合理的人物动因和情感升华。

单听电影中的几首歌倒是挺好听。

《燃野少年的天空》扑了口碑,是不是意味着歌舞片在中国电影市场就真的发展不起来呢?

由陈可辛导演,周迅、金城武、张学友主演的《如果·爱》这部片子至今在豆瓣保有7.7的评分,被归为中国歌舞片的典范之作。影片的核心在于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偏向港风文艺。

国际上兴盛的歌舞片一部分来自美国,一部分来自印度。美国的歌舞片大多由纪录歌剧演出或根据百老汇改编而成,他们有坚固的产生与定型基础。

区别于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具体国情,歌舞片在中国发展其实是一件难事:指导团队缺乏多元的知识与经验,演员的歌舞水平参差不齐,受众缺乏对国产歌舞片的信任与理解......

“青春片”、“歌舞片”在中国都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希望更多的是用心的设计与做好电影的责任感,少一些营销与主题消费。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由洛语树电影原创,欢迎关注~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