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络平台数据
2月18日19时39分许
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
达到123.2亿元
正式超越迪士尼去年推出的
《头脑特工队2》(123.19亿元)
登顶
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
进入全球票房榜前8
从教育视角来看,《哪吒2》以神话外壳包裹的教育内核,直击家庭教育的痛点与突围之道。
哪吒从“魔丸”到英雄的蜕变,李靖夫妇的智慧教育,敖丙与申公豹的成长困境,共同构成了一部生动的教育启示录。
不贴标签
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哪吒,作为“魔丸”转世,从降世便被贴上“顽劣”“危险”的标签。他多动冲动,又敢作敢为,勇于承担后果,有着天马行空的创意,但似乎和传统观念中的“好孩子”格格不入。
然而,太乙真人和李靖夫妇却没有将哪吒“标签化”,而是顺应哪吒的闪光点因势利导,结合其天赋和能力,引导他成为守护者,并强化其正向行为模式。
这种“鼓励教育”,促使哪吒逐渐将“破坏力”转化为“保护力”。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爱是保护,更是放手
第一部的敖丙听从于父命,那句“你的成败,关乎全族命运”是责任,更是巨大的压力,但最后敖丙还是违抗了父亲,选择和哪吒共抗天雷。而在第二部里,是父亲改变了,他认识到只要是敖丙心中认定的事,他迟早会去做,也认识到自己给了敖丙太多压力,即使有担忧,即使有不舍,但他还是把自由和选择权还给了敖丙。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也有权将自己的未来紧握手中。作为父母,更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去感受他们的情感。
一个会反思的家长会给你最大的尊重和平等,爱是保护,更是放手。
在尊重个性的教育面前
每个“魔童”都能书写自己的英雄叙事
从《哪吒1》到《哪吒2》,作为教育者,太乙真人随性自然,秉持着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李靖夫妇的形象塑造也不同于以往影视作品中的严父慈母形象,而是客观展现出教育理念的冲突与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李靖开始理解儿子的叛逆,殷夫人也不一味溺爱。
东海龙王敖光最终学会放手,尊重敖丙的独立选择,亦是体现了“每个孩子都需独特的成长路径”,这种转变也映射出现代家庭教育观念的进步。
回顾《哪吒2》导演饺子的生涯,从医学生转行动画的历程未尝不是一种“逆天改命”。因为热爱,他弃医从艺,辞职回家创作动画短片,一度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这期间,他不怕坐“冷板凳”,几易其稿不知疲倦。其家人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慢慢转化为鼓励与支持。从他本人的经历来看,他未尝不是现实中的“哪吒”。
《哪吒2》的成功,不仅意味着国漫崛起,更是一场教育哲学的胜利。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不是矫正与规训,而是唤醒与赋能。每个孩子都是未被破译的生命密码。作为教育者,我们应以人为镜、以爱为盾、以信任为剑,与社会共同构建包容的成长生态。
在摒弃偏见、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的教育面前,每个“魔童”都能在爱与理解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英雄叙事。
来源: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