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指引我一生的方向

看航空 2024-08-08 16:55:53

1941年,我出生在河北省饶阳县一个农民家庭,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物资匮乏的年代,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而家里穷得只剩“半头牛”,也就是与邻居家共同拥有一头牛。虽然条件艰苦,但我的双亲从未看轻对孩子的教育,他们在我出生以前便双双入党,父亲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坚持战斗,母亲组织当地妇女织土布、纳布鞋,支援前线士兵。父母的行为在幼年的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从小我便知道,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获得了解放,为人民分配了田地、置办了新房,只有共产党带领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家是如此,国更是如此。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复兴需要更多有知识的人共同努力。我接受的教育全部都是免费的,所有的孩子都能免费上学。在校期间每一次考试都是班级前五,爱好理科的我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没想到入学以后上的第一堂课便影响了我的一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大学所学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终其一生选择的道路。在入学第一堂课上,看到黑板上写着“为祖国奋斗50年”一行字,我便在心里默默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小学到大学接受了十余年的免费教育,到了大学以后,还享受了每个月16.5元的助学补贴,而当时我每个月的生活费是15.5元,这些钱足够我无忧地学习。在党多年的关心爱护下,1964年我终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我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一定要记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沈阳的112厂(现航空工业沈飞)工作,刚刚参加工作便参与了歼8飞机的研制,那时飞机内的部分配件需从国外进口,科研生产受制于人。当接到生产研制歼8任务时,大家心情无比激动。当年具体分配给我们的任务是机加多项飞机大型结构件,比如非常重要的工字梁的机械加工等。

1971年,响应“三线建设”的号召,我二话不说从沈阳前往景德镇,参加到现景德镇航空锻铸公司的建设当中。从沈阳来到景德镇,可谓是天差地别,看着一片“荒芜”,我想:“我是党员,党让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破烂的大巴车窗户只剩下了边框,风沙从没有玻璃的窗户涌入,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当时还和同事打趣地说道:“看,后面的人都被吹成‘兵马俑’喽。”

来到景德镇后,我与全国各地支援“三线建设”的大军一起搞基建,开路、建房、安装设备,在荒无人烟、野生动物频出的山沟里用双手建成了一个现代化工厂。在这里,我们抓生产——完成了承揽的22项任务;办教学——在厂内技工学校开展员工教育,并编写《锻压工艺学》教材;搞科研——参与研发铝镁合金等温超塑性锻造技术、高铬球等先进技术与产品。

1993年,景航生产的中小锻件产品受到冲击,公司市场空间收窄,效益剧减。为了工厂的长远大计,为了生存,必须添置大吨位锻锤,否则工厂永远走不出困境,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势必被淘汰。

公司领导班子决定启动十吨锤技改项目。我起草编写了可行性报告,经审批后,厂内立即成立指挥部,我担任总指挥,全身心投入工厂重大技改工程“十吨锤项目”,开始了近一年的技改工程。在这个工程的施工当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小分队全体成员集思广益,团结一致提前完成了任务。

回首过去,我经历过战争和自然灾害,深切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选择,我还是会坚定地选择航空事业,继续为之奋斗终身,为航空强国建设贡献自己小小的力量。(刘建立)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