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母亲误拆女儿档案一事引起热议。原视频是这样的,她母亲甚至想发出视频来希望网友网暴女儿,没想到自己却遭到了网友的网暴。白岩松表示,个人档案正常情况下是以公对公方式进行转递的,档案怎么会在个人手中,显然也需要解释。
对于此事,不少网友表示:大记者是否不食人间烟火?
不少地方的学校都是档案会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拿着封好的档案去大学报道。只不过班主任会不停强调不能拆开直到开学,档案袋那么明显的勿拆,只要是识字的都不会擅自去拆。谈什么档案都是公对公的,怎么会到个人手里?好好做做功课再发言吧,央视的新闻说了这种话,显得很无知。
对于白岩松表示档案在个人手中需要解释,但实际上,高中档案确实是高中让本人领取、去大学报到的时候由本人交给辅导员的。 大学毕业后的档案,一般是EMS直接寄到单位,学校,原籍。 至于人才中心的档案,一般都是个人带过去的。 所以规定之外,有很多例外,所以档案短暂的在自己手里很正常啊,比如换工作的时候需要调档,公司出具调档函你自己去存档处去哪,人才中心几乎不帮忙帮忙调送的,学校同理 。
也有网友表示,档案袋的存在就是可笑,你的好坏都由别人往里记录,自己看都看不见,公司学校却随意查阅修改。档案这个存在仿佛就还在能由你“成分”来批斗你的旧社会。无党派人员,非政府成员,在国家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完善的基础上,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个人档案,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和意义?
对于个人档案事件,一般情况下,没有调档函,调令,介绍信之类是不让拿档案材料的,更不能私拆涂改档案。即使勉强给你拿走,也是违规的。学校有负责保管学生档案的义务和责任,即使把你档案放在别的地方,也会按规定办事。如果通过别的途径取拆档案,学校是不负档案丢失责任的。
档案袋原则上是应该公对公,但是实际操作上不完全是,这种漏洞有时就得自己注意。大部分的学生档案在毕业后都会被学校直接寄往生源地的人才市场,这样既方便毕业生后期去办理档案的提取手续,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档案的安全性。
一般情况下,工作的变动会涉及到档案的提取,我们自己是可以去人才市场办理档案提取的,但是仅仅办理的是提取手续,而不是将档案直接提走。国家对于毕业未就业的大学生的档案,一般采取三种方法:
一、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事局接收。
二、把档案留在学校。2002 年国家下发文件,允许毕业时尚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户口、档案留校两年。
三、把档案转至就业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
鉴于档案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对于个人档案这件事情,各位学生还是需要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