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天池为什么分给朝鲜大半?为什么长白山最高峰在朝鲜?

筱叭酱 2025-04-15 15:10:20

1962年夏天的时候,有一架从北京开过来的专机,稳稳地在朝鲜的首都平壤降落了。

飞机停稳以后,新中国总理周恩来直接就走下飞机,朝着在机场等候的朝鲜外务省副相金永南主动伸出双手。心细的金永南觉察到,今天的周恩来和他以前见到的周恩来好像不太一样,今天这位新中国的总理神情很严肃,眉头紧紧皱着,像是在思考非常严肃的事情。

周总理这辈子有好多回访问朝鲜。4年前的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头一回正式带着团队访问朝鲜。当时他要和金日成商量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撤出来的事儿。金永南,他是劳动党中央国际部的副部长。在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的时候,金永南差不多全程陪着,陪着周总理去了咸兴市,还参观了兴南化肥厂。

周恩来去访问的时候正好赶上农历春节。朝鲜也有过年的习俗,周恩来就和朝鲜人民一块儿,在特别融洽的氛围里过了个春节,还喝了不少咱们中国的茅台酒。在金永南的记忆当中,新中国的这位总理,老是精神抖擞的,碰到问题的时候神态也很从容,让人感觉就像沐浴在春风里一样,以前可从没见他像现在这样皱着眉头。

从古到今,只要是两个国家谈边界的事儿,那过程就像一场又长又复杂的马拉松似的。可周恩来心里清楚,在当时,中朝两国的情况已经不允许再拖下去了。要是再拖,这就会变成两国交往里特别大的隐患,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还可能演变成更大的历史问题。所以周恩来也知道,这次去朝鲜,肯定是一趟不好走的旅程。

从古至今,中朝两国就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两国关系向来挺好的。不过在历史上,两国也在边界划分这块多次产生矛盾纠纷。

自明朝起,中朝两国就以鸭绿江、图们江这两条大河作为界河了。可这有个麻烦事儿,图们江上游河道多,水又浅,源头还不明确,这就导致两国之间没有清晰的边界线。打从明朝开始,边民非法越境的事儿就老是发生,中朝两国也因为这个闹了不少外交上的纠纷。

清朝的时候,为了不让这类事儿再发生,清廷先是在鸭绿江、图们江的上游那块儿设置了临江县。然后,又在临江县东边搞了个长白府,在长白府管的地盘里设了抚松和安图这两个县,在吉界弄了个延吉府等等。后来在1908年的时候,还在东北地区重新勘界,可边民非法越界这种事儿还是杜绝不了。

商朝末年的时候,商纣王有个哥哥叫箕子。商朝被周朝给灭了之后,箕子就带着他的一些手下到朝鲜去了。然后,箕子就在朝鲜建立了箕子朝鲜这个政权,还把首都定在了平壤。

箕子朝鲜在朝鲜半岛存在了1000多年后,就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80年的时候,燕国的将领秦开带着军队占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方。这么一来,箕子朝鲜没办法,只能割地求和,跟燕国以浿水为界,浿水南边是箕子朝鲜,北边就是燕国。这就成了中朝两国最早有记录的边界。

西汉刚开始的时候,燕国的贵族卫满带着一千多人的队伍进入了朝鲜半岛,到了箕子朝鲜这个地方。卫满瞅见箕子朝鲜的国王又昏庸又没本事,就把国王给撵走了,自己当上了朝鲜王,这样卫满朝鲜政权就建立起来。

公元前108年的时候,汉武帝就派军队把卫满朝鲜给灭了。然后,在朝鲜北部设置了真番、临屯、乐浪、玄菟这四个郡,这么一来,朝鲜半岛北部就归汉朝统治。这时候,汉朝和生活在朝鲜南部由朝鲜人建立的辰韩、马韩、弁韩这三个国家之间的边界,就从浿水往南挪了。不过挪到具体啥地方,史书上可没写得明明白白的。

三国和西晋的时候,朝鲜半岛南部冒出来新罗、百济这两个政权,而朝鲜半岛北部则有高句丽政权出现。高句丽跟百济、新罗之间的边界,是从牙山湾开始,朝着东边经过鸟岭、竹岭这一线,一直延伸到汉江北岸。

公元7世纪的时候,新罗把百济给灭掉了,然后它的领土就一个劲儿地往北边扩大。新罗越来越强大了,这时候唐朝就和新罗以浿水为界限,浿水南边归新罗,北边归唐朝。可是,边界定好之后,新罗还是不停地向北扩展,它和唐朝的边界也不断地向北边推移,慢慢地就变成了以泥河(就是现在朝鲜咸镜南道永兴境内的龙兴江)为界的这种情况。

唐朝末年的时候,新罗的朝政那叫一个腐败,结果就爆发了好多起农民起义。公元918年,泰封君手底下的王建把新罗给合并了,还把后百济和新罗都给灭了,就这样达成了“三韩一统”,建立起了王建高丽政权。那时候中国正乱哄哄地军阀混战,所以,王建高丽政权就一个劲儿地把和中国的边界往北边推,一直推到清川江那儿,就连鸭绿江下游的入海口都被王建高丽给占了。

在公元13、14世纪的时候,东亚有个特别强大的元朝。1234年,元朝和高丽重新划了下疆界。鸭绿江下游南岸的高丽静州、义州、麟州还有威远镇,都被划到元朝的统治范围里了,元与高丽就以雪寒岭为界,岭的南边是高丽,北边就是元朝。另外,位于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定州、咸州、忽面、参散这些地方,元朝承认是归高丽所有的。

明朝建立之后,高丽有一场大政变。手握兵权的李成桂大臣把王建的高丽政权给推翻了,然后建立了亲近明朝的政权。在1395年的时候,朱元璋下命令,赐给李成桂建立的政权名字叫“朝鲜”。接着,两个国家就确定以鸭绿江为界限,图们江流域的女真部落就归朝鲜管了。从那以后,中国和朝鲜就一直以图们江为界。

1636年的时候,清太宗皇太极跟朝鲜达成订约结盟这件事。他们把鸭绿江、图们江划定成两国的国界,还发誓承诺说“两个国家各自守住自己的疆土,可不许记仇,要永远友好相处”。并且还定下规矩,要是两个国家的百姓私自越过国界的话,全都要被砍头。

清朝建立以后,很快就察觉到一个状况:尽管和朝鲜有明确的边界划分,可还是有不少朝鲜边民为了生计,不停地偷渡国界。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再发生,清朝这一朝,多次派人到鸭绿江、图们江的两国交界区域巡查。

康熙十六年的时候,康熙帝让内大臣觉罗武默讷去祭祀长白山,顺道把两国边界仔细勘察一番。武默讷就亲自领着人,沿着松花江左岸走,经过辉发河、松花江、松江河,登上了长白山,到了天池边上,还把天池啥形状、有多大、池水啥颜色之类的数据都记录下来了。

武默讷回到京城以后,就把这一路的所见所闻仔仔细细地讲给康熙帝听,特别把天池描绘得就像人间的仙境一般。康熙帝听了这些以后,觉得长白山既是清朝老祖宗发迹的地方,还有天池这样充满王气的神奇仙境,所以就下命令在长白山搞祭祀活动了。

康熙二十三年的时候,驻防协领勒楚接到命令登上长白山天池,又一次次对长白山进行踏查。可他们在探查地形的过程中,和一群非法越过边境采参的朝鲜边民起了冲突,勒楚他们被边民给打伤了,在历史上这被称为“三道沟事件”。

康熙这次踏查没弄完就停了,但他搞明白了一个事儿,长白山和盛京这个清朝发家的地方的山脉是连着的。康熙三十年的时候,朝鲜使臣来京城,康熙就想让朝鲜配合清朝在长白山那块搞查界的事儿。朝鲜担心清朝想占自己的地儿,就拿道路不好走当理由,拒绝了康熙。

朝鲜不配合又怎样,康熙可不管这些,还是两次派大臣穆克登到长白山去探查。

穆克登对长白山的路不熟悉,就想让朝鲜给他派几个向导。可朝鲜,觉得清朝这是打算重新跟朝鲜划分边界,还觉得很可能是以长白山为界,所以朝鲜给穆克登派的向导故意沿着长白山北部山梁爬山,就想让长白山天池还属于朝鲜的领土。

清廷尽管让穆克登在长白山立了界碑,可这地方并没有派官员去,主权也没行使起来,中国老百姓都不怎么到这儿来谋生计。再看,朝鲜那边比较穷,朝鲜人就爱跑到长白山清朝立的界碑以北去采药、打猎,甚至开垦荒地种庄稼。清朝知道这些事儿,可也没辙。

清朝中后期的时候,沙俄开始侵占东北了,这时候就有好多朝鲜的普通老百姓渡过图们江、鸭绿江,跑到中国东北来开荒种地、住下来,这么一来,朝鲜移民就出现了第一次越垦的高潮。那清朝,为了不让俄国把东北地区给侵占了,就不再搞对朝鲜的边境封禁政策了,默认朝鲜移民到东北生活。不过,清朝为了把边防弄得更稳固,把民事和土地也管理好,就在珲春设立了副都统衙门,专门来管这些朝鲜移民。

1885年7月的时候,朝鲜的高宗皇帝给清庭写了封信,信里说图们江北不是中国的地盘,还让清朝“派人去查看核实一下,把旧的疆界弄清楚,好平息边境的麻烦事儿”,高宗皇帝这是想借着勘界,把图们江北、海兰江南的这片地儿变成自己的,好让在这一带越界垦荒的朝鲜百姓能合法待着,不被赶走。

1885年的时候,中朝两国又进行了一次勘界。勘界的人员分成了三组,其中一组负责勘查红土山水和碑堆,另一组去勘查红丹水,还有一组是勘查西豆水的。

勘查红土山水、碑堆的小组沿着三江口逆江而上,登上了长白山天池,定界碑就在长白山天池南麓十多里的地方。

勘查人员的工作结束后,两边的代表就勘查结果开始会谈,可就是没能达成一致的意见。主要的分歧在哪?中国代表觉得,穆克登审视碑所记载的位置和现在的位置不一样,很明显这碑是被人悄悄挪了地方。而且图们江的上游有三个源头,只有红丹水在长白山分水岭的东边,正对着鸭绿江的源头,所以就主张以红丹水来划分中朝两国的国界。朝鲜代表,一直坚持把红土山水作为两国的国界。

之后,中国勘界代表就向清庭提议:“界址确定之后,肯定得重新立界碑。穆克登立的那块碑,跟界址压根就没关系。要是以石乙水为界的话,从小白山东麓一直到茂山城,自然应该挑重点的地方立碑,这样界分清楚了,才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没过多久,光绪帝同意了以小白山、石乙水当作界限来设立界牌,可朝鲜国王不认可,他觉得应当以红土水为界才对。

“丁亥勘界”没达成一致,这就给后来的中朝边界问题埋下了隐患。

1895年,清廷被日本逼着签了《马关条约》之后,朝鲜居然就把图们江北边的延边地区当成自己的地盘了。还老是带着一帮人非法渡过鸭绿江,到咱们中国东北烧房子、杀人、抢东西。清朝没办法,只能反击了,结果把朝鲜军队打得大败。

朝鲜心里清楚自己不是清朝的对手,就打算跟清朝议和。清朝,提出要跟朝鲜重新勘界,好把两国国界上的争议给解决了。可这时候日本为了能侵占中国东北,就反对中朝勘界,还弄出个“间岛问题”,不承认图们江是中朝两国东段边界的界江。

光绪末年那时候,日本把朝鲜给侵占了,然后朝鲜有好多反日的志士,就都跑到鸭绿江、图们江的北岸这边来了,在这地方搞起了反日独立运动。

朝鲜共产党成立之后,金日成带领的游击队把中国东北当作基地,持续开展反日斗争。

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东北迅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咱们党把在中国境内的朝鲜人看作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于是,在中国的朝鲜人很快就从中国朝鲜人转变成中国朝鲜族。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正式划定边界之前,中朝两国的边界,主要就是以图们江和鸭绿江这两条河河宽的中间点来划分的。这两国的边界线,总共长1390公里。

照这个边界来看,长白山的大部分都会是中国的。

还有个问题是,由于河流改道之类的情况,双方在一些小岛屿归谁这个问题上有不一样的看法。

朝鲜提出要求后,中国这边就派出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做代表,前往朝鲜平壤,努力和朝鲜在边界的事儿上达成共识,把长白山归谁的问题给解决了。

这么一分,朝鲜就占了天池总面积的54.5%,中国倒只占了45.5%。那中朝两国在长白山的边界是咋规定的?就是从天池分界线两岸的起点开始,一头向东北连上图们江的支流红土水,另一头向西南连上鸭绿江的北源瞹江。就整个长白山来说,中国还是占了75%的面积,朝鲜占25%。

中国能作出这么大的让步,是因为中国心里很清楚,长白山对朝鲜民众来说,有着特殊意义,这种意义不会因为边境线划好了就没了。其实,就算中国想独自拥有长白山的天池,朝鲜也无可奈何。不过,想到中朝之间特别的友谊,还有朝鲜人民对长白山的特殊感情,中国作为充满人情味的大国,就主动作出让步了。

朝鲜那边也感受到了中国的诚意,所以很快就答应了这个方案,然后两国正式签了《中朝边界条约》,这持续了好多年的边界争端就这么结束。

0 阅读: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