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是世界名著《论语》中的一句话,虽然只有寥寥几句话,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我国莘莘学子而言,无疑是一大宝贵财富。
提到《论语》,则难免想到其集大成者——孔子。
孔子极其所提倡的儒家文化,便是在这一时期不断繁荣并壮大,从而产生了汉代以来,一以贯之的中华正统文化。
儒家文化固然强大,甚至世界闻名。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却并非独此一家,另有一世袭家族,从古至今延续两千多年,家族之繁盛,足以与孔家叫板。
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延续至今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享有盛誉。
从春秋战国起,我国便因为特定的历史环境而进入了思想大繁荣时期。
这个时期,各个学者、各门各派,绞尽脑汁为自己所在的国家献计献策,使得这一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年代,却成了我国思想最为繁盛的年代。
而我们一直沿用至今的儒家思想,则也是出自于这个时期。
因为其代表人物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的处世之道,讲究“仁爱、德义”,在孔子看来,万事万物皆应尊崇礼法,讲究中和适度。这一思想体系对于法家、道家等思想体系而言,确实有些保守、刻板,但是却十分适合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古代封建社会制度,所以,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成为了我国整个社会的正统思想。
宋仁宗时期,也就是公元1055年,孔子一派子弟被尊封为“衍圣公”。
而且由于孔子一派讲究传宗接代、枝繁叶茂等支配中华子孙上千年的封建纲常,所以其家族谱系十分繁盛。
直至当今,孔氏子孙依旧在严格按照族谱进行祭祀、供奉等活动,以至于后人将其赞誉为“天下第一家”,毕竟放眼天下,似乎没有哪个家族,可以保持延续上千年而不中断。
势均力敌唯此家然而,面对如此强大,且在中国拥有不可动摇之地位的孔氏一族,却还真有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那就是张氏——“天师世家”。
东汉末年,汉顺帝时期,以道家思想为根源的张道陵,开始在蜀郡鹤鸣山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四川成都大邑县北部,创立天师道。
因为张道陵规定,凡意欲入派者,需上交五斗米做善捐,所以这一宗派又被老百姓戏称为“五斗米教”。
张道陵主张道生德育、自然无为、柔弱不争、长生久视等思想,并以此为教义,凡其弟子,皆需熟读老子的《道德真经》以学其要义。
此外,当时巴蜀一代盛行原始巫术,很多人借助巫术一说,在民间招摇撞骗、横行霸道,全无占卜测世利民之行。
为了救当地百姓于水火之中,张道陵率领众弟子揭穿巫教邪术,并将其赶出市区,从而一举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一致好评,并且一些巧舌如簧的艺人,还将这一事件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张天师大破鬼兵”的民间故事,为天师道的传播壮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天师道教派中,十分注重派系的血统传承,并且对其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
不论是哪一代传人,都必须满足张氏嫡系血脉、以及传男不传女这两个硬性条件,比如当某一代天师没有男性子嗣时,天师一位则要传承给叔伯一系,而其女儿、外甥等人则无权继承。
而且通常除了血脉继承,其掌门人还会规定一件独有的信物作为凭证,以确保继承者的身份。
严格的继承条件虽然对其领导人的可能性有所限制,但也同时使得其教派有了严格且正统的家族传承。
南北朝时期,天师道由于寇谦之和陆修静的分别改革,而出现了南北分裂、各持一词的局面。
直到唐朝,北南分裂局面结束并改名“正一教”。
“正一教”于唐代十分受皇室推崇,从而地位得到巩固与提升。从宋真宗开始,正一教不仅得到统治者认可,而且第24、25代天师还得到了皇帝的封号。
元朝时期,忽必烈赐予了正一教官方地位,并于1325年,第39任天师受封为“翊元崇德正一教主”,其他教派皆需听命于它,从此正一教迎来了自己的发展高峰,深受历代统治者重视。
时至今日,正一教已经延续到了第65代,正因为其开教祖师张道陵对于继承人的严格限制,所以第65代天师张金涛仍是其张氏嫡传血脉。
这也就意味着从创教伊始的东汉时期,到当代社会,这其中的2000多年来,不论正一教发展态势繁盛还是颓败,其血统都一脉相承、从未中断,并且其子孙后代都铭记祖训,按时举行宗室祭拜、教义传播、信物传承等活动,使得正一教在作为传世名教的同时,也成为可以与孔氏家族相抗衡的千年家族。
中华盛世尚可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向来是我国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的一大亮点,它不仅让我们拥有古色古香、富含韵味的传统历史文化,还能让我们国家在迷茫、不知所措之时,反观历史,从而避免重蹈覆辙,以快速找到自身的发展道路。
因而,孔氏一族与张氏一族的千年传承,并非仅仅是一个庞大家族体系所带来的震撼,它更多的代表的是我中华民族的族魂之延续,毕竟几千年来刀光剑影不断,想要在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一脉传承、保持初心,对于任何人而言都绝非易事。
正所谓醇厚的历史积淀可以让一个人走的更远,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像孔氏一族、张氏一族般,谨遵祖训,将老祖宗提炼而出的文化精髓传承下来。
那么,即使我们经历过像近代到建国之间的这样一段生灵涂炭,依旧可以在国家苏醒之时,像一头怒吼的雄狮般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之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