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广西桂林的近现代杰出人物简介(第四篇)

冬小宋啊 2025-02-25 15:27:05

朱达章(1913年—1946年7月22日),原名熊绍综,广西桂林人。1930年中学毕业后,在广西省立第三中学、桂林县立女子小学、兴安县中学任教。1936年春,到桂林书社任编辑,结识中共地下党员,后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任政训处中尉、上尉。1937年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经中共组织委派到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第一七一师政训处,宣传抗日主张。193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进入淮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先后任全椒县抗日民主政府秘书、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秘书、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45年,任华中建设大学教授兼教育系副主任,同年冬改任预科部主任兼党总支书记。1946年4月,建设大学并入山东大学,他担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兼教务长。7月22日,在临沂县册山区老沂庄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牺牲。

杨永章(?—1940年9月25日),广西省平乐县人。在广西航空学校第一期毕业。历任广西飞机教导第二队、第五路军空军第三中队飞行员,中央空军第三十二队队员、分队长,航委会训练处驱逐组参谋,空军第三大队第七中队分队长,滑翔训练班滑翔教官,升至上尉三级。1938年1月,参加南宁空战,击伤日机一架。8月30日,参与南雄空战,凭其优良技术,追击敌机一架至数十里外,予以击落。1940年,参与保卫渝蓉各战役。同年7月,调任滑翔班教官。9月25日在四川成都试飞新制滑翔机时,因制造错误导致失事坠地,英勇殉职。

陈迩冬(1913年1月6日—1990年11月16日),原名钟瑶,广西桂林人。中国现代作家、诗人、学者、古典文学评论家,民革成员。青少年时代就读于桂林桂山中学、广西第三高级中学,毕业于广西师专中文系。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写作。抗战爆发后入第五路军国防艺术社工作,任宣传部副主任。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先后任文协桂林分会,重庆分会理事、监事,同时在桂林、重庆的中学和专科学校任教。曾主编《战时艺术》《拾叶》《风雨》《大千》等刊物,联合创办《诗创作》,并在《桂林日报》《力报》及重庆《新民报》任副刊编辑。抗战期间,出版诗集《最初的失败》、剧本《战台湾》、传记《李秀成传》。1949年后,担任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后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任古典文学编审,致力于古籍整理和出版工作。

李天佑(1914年1月8日—1970年9月27日),广西临桂县六塘圩高陂寨人。1928年,到桂系名将李明瑞部下当兵。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排长、连长。土地革命时期,多次参与重要战斗并负伤。1934年,参与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担任红五师师长,完成了掩护中央机关的任务。抗日战争期间,参与了娄山关战役、遵义战役等重要战斗。解放战争中,出任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指挥了四平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战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曾参与领导广西剿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的战斗,援越抗美斗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张英(1914年—1984年),原名黄文荃,广西灵川大阜头村(今兴安大埠头村)人。1935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学,到上海后积极参加救亡活动。抗日战争时期, 任上海学生界救亡协会党团书记,中共上海学委组织部部长, 京沪线路东特委书记,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政治部主任,第五十二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师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三十一军九十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苏中、济南、淮海、渡江、漳厦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瑞士联邦公使馆武官。1960年起任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兼南京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院长,总参谋部二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秦耀文(1919年10月15日-1949年11月22日),出生于广西阳朔县福利镇渡头村。1939年考入阳朔县立国民中学,后于1944年考入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加入了抗日宣传队,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活动。1945年毕业后,他以教书为掩护,秘密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向学生传授革命思想。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石柱特支组织委员、中共石柱县委组织部部长等职务,积极参与革命斗争。1949年6月30日,他在传送党组织指示时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和诱惑,他坚贞不屈,最终于11月22日壮烈牺牲,年仅30岁。

秦泥(1919年—2014年),原名秦光荣。广西桂林人。中共党员。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文系。1938年桂林高中毕业后曾参加广西学生军团,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40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1944-1946年任云南边远州县的中学教师。1948年后在华北解放区北方大学、华北大学、新华通讯社工作。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国际新闻局、《俄文友好报》及《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编辑、记者。1950-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从事美国战俘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古诗之旅》、《汉诗之旅》、《李白的诗及生平》、《杜甫的诗及生平》、《唐代三大诗人》、中篇小说《两对旅伴》、诗集《晨歌与晚唱》等。

全昭毅(1922年2月~1969年4月),曾化名陈韬、秦五、陈学愚,广西灵川县三街镇东街人。1938年考入桂林师范,不久参加广西第三届学生军,后又考入湖南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接受八路军干部的教导。1941年任小学教师,194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抗日战争期间,担任灵川县政工队副队长兼游击组组长,指挥了岭尾渡伏击战,全歼日军一个班共14人,威震桂北。1946年,奉命潜往昭平县黄姚中学,以秦五化名当炊事员一年。1947年夏,参加桂北武装起义会议,担任桂北武装起义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并创建了桂北游击队,担任队长。解放后,先后担任桂林军分区副参谋长、中共桂林地委委员、桂林军分区独立团团长、团党委书记、广西水电厅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处长等职。

金展鹏(1938年11月6日—2020年11月27日),出生于广西荔浦。粉末冶金专家,“金氏相图测定法”发明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1979年赴瑞典皇家学院做访问研究;200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相图计算以及相变动力学的研究,他在金属、合金、陶瓷、人工晶体等结构和功能材料的发展、热力学模型、亚稳相转变、组织演化分析框架理论和热力学数据库建立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三元扩散偶技术”引领了高通量实验的学科发展,并牵头编写的教学软件和教材被多个国家采用。尽管在1998年因病导致高位截瘫,金展鹏依然坚持科研和教学工作,完成了多个国家科研项目,培养了近30名博士、硕士45。他的坚韧精神和卓越贡献使他被誉为“中国霍金”和“材料科学的活地图”。

欧阳平凯(1945年8月16日-2023年1月30日),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著名的生物化工专家和教育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享有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领域专家的称号。1963年至1968年在清华大学化工系读本科,1978年至1981年在同一系读研究生,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81年,进入南京化工学院任教,曾任应用化学系主任、副校长等职位。1985年和1986年,他分别前往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美国普度大学进修生物技术。1987年,他学成归来,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生物化工专业,并担任教研室主任。其在生物化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生物化工专业,并带领团队取得了多个重要科研成果。他负责并主持了多个国家重点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有遗漏的桂林近现代杰出人物,欢迎大家补充。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

5 阅读:1063
评论列表
  • 夜雨 10
    2025-02-25 22:30

    广西人值尊敬!广西狼兵不丢广西脸!

  • 2025-02-27 11:17

    民族栋梁!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