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海天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墓碑。
墓主人是一名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烈士英雄,名叫刘俊清。
每当逢年过节,总会有一家人早早来到这里祭拜。可这家人并不是他的亲人。
而是该墓碑旁,一个刻着“费晓成”的墓碑的家属。
原来,1951年,刘俊清不幸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弥留之际,他托付给当时的指导员费晓成一个遗愿。
就是这个父辈之间的约定,让费家两代人足足记挂了七十多年。
这一切,还得从一张纸币说起......
父亲的“宝贝”原来这个迟到的烈士墓,是费晓成的二女儿费粤博提出选址设立的。她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
自记事那年起,她就知道家里有个东西,一直被父亲当宝贝一样保管着。那是一张印着血迹的朝鲜百元纸币。
父亲总是将这张纸币平平整整地夹在他的战地日记本中。
非但这样,他还为此,专门买了个精致的小盒子放置。
据费粤博回忆,家里曾大大小小搬家不下30次。每次搬家,父亲都会首先收好这个箱子。
小时候的费粤博,不知道父亲为什么总是珍藏着那张纸币。只是很多次,她都亲眼看见父亲拿着那张纸币陷入了沉思。
关于这件事的始末,她是在2012年左右,才听父亲娓娓道出的。原来,这是费晓成战友刘俊清,亲手“交给”他的遗物。
细想想,那已经是七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张纸币的故事费晓成是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王家渡村人,于1927年出生。费家跟村里的多数家庭一样,都是穷得叮当响的人家。
费晓成家中原本一共有八个兄弟姐妹,费晓成排老五。然而,由于战乱与贫穷,最终只有他和小9岁的老八以及妹妹费连娣活了下来。
少年时期,费晓成一直靠给别人家放牛,补贴家用。一直到17岁那年,他加入抗日队伍,成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一名新四军战士。
战场上的费晓成虽稚嫩。但面对残暴的日军,他每次都冲在前线,奋勇杀敌。
抗日战争结束,费晓成继续留在军中,参加解放战争。而后,他还主动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他被调到吉林通化进行集训。
鉴于他丰富的实战经验与突出的战斗能力,组织一直将他当做指导员培养。
也正是来到这里,他认识了战友刘俊清。刘俊清是通化本地人,从小就有一个参军梦。二人年纪相仿,兴趣相投,很快便成为铁哥们。
那段时间,在训练所里,两人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几乎称得上是同穿一条裤子的兄弟。只是前方战事吃紧,不久后,他们便要出发去朝鲜战场。
出发前一天,刘俊清邀请费晓成来家里吃饭。
当时,他的父母专门准备了一桌子饭菜,为两人践行。
事实上,刘俊清的家里也很简陋。
刘家父母专门准备的这顿饭菜,说不定搭进去了多少积蓄。不仅如此,刘俊清还有两个年幼的妹妹。
吃饭时,或是担心一家人不够吃,她们就乖乖站在门口,脸蛋冻得红扑扑的。只是她们哪里知道,哥哥很快就要离开这个家了。
刘俊清家的一幕一幕,令费晓成触动不已。那一刻,他真的将刘家当作自己家,将刘俊清当作自己的亲兄弟。
他在心中默默起誓,要将刘俊清完完整整地从战场上带回来。饭后小坐片刻,他们便赶回军中报到。
当天,就出发赶往朝鲜。
当时,费晓成与刘俊清都属四十军直属汽车连。费晓成为指导员,刘俊清为二排排长。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运输物资到前线,属于后备力量。
平日里,二人总是待在一起,是出了名的“黄金搭档”。曾经有一次,他们各自驾驶一辆汽车运输物资。谁料,在运输途中,二人遭到美军飞机轰炸。
幸好是驾驶技术很好的刘俊清在前面。
见状,他大声呼叫费晓成一定要跟紧。
刘俊清凭借对路况的判断,在烟雾之中冲了出去。费晓成紧随其后。最终,他们都摆脱了敌人攻击,运送的物资也被完好送达目的地。
经过这件事,二人有了过命的革命感情,合作起来更加默契。
然而有一次,刘俊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1951年7月的一天,他们在结束运输任务返程途中,又遭到敌机轰炸。
这次是费晓成在队伍前面。他竭尽全力摆脱敌人。可其下车时,突然听到有人大喊:“刘俊清同志受伤了!”
闻言,费晓成急忙向后跑。
此时的刘俊清已经倒在地上,身边都是血。当时,费晓成紧紧抱着他,声嘶力竭地喊:“二排长,坚持住,坚持住哇!”
不知过了多久,刘俊清艰难说出了那句让费晓成铭记一生的话:“指导员,你回国的时候,跟我爸爸妈妈讲,我在朝鲜牺牲了。”
同时,他的手伸向衣服里面的口袋,想要掏出什么东西。
可由于失血过多,刘俊清还没来得及拿出来,就在费晓成怀里永远闭上了双眼。那一刻,费晓成死死抱着他,不禁失声痛哭。
恍惚之间,其意识到刘俊清应该是有话没有说完。
于是,他顺着刘俊清伸手的方向摸去,摸到了一张很新,但在滴血的百元朝鲜纸币。
费晓成知道,刘俊清想托自己把这张纸币带回去给家里。
那时候,很多志愿军都往家里汇钱。碍于运输不方便,大家都会先攒着钱,再抽空一次性汇出。然而,战场上向来今天难言明天事。
这张纸币再也没有机会寄出了......
整理好心情,费晓成将纸币收好,并于当天安葬刘俊清。他在日记本中写道:“刘俊清同志,你安息吧,你未完成的革命工作,我来代替你吧。”
那天晚上,他一夜未眠。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刘俊清的遗物交给他的家人。
从那以后,费晓成更加积极投入作战,他带着兄弟的这份力量,继续带领士兵前行。
此举只为早日确定胜利,回国完成刘俊清的遗愿。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费晓成平安荣归。只可惜,因为各种缘由,他没办法第一时间去通化找刘俊清的家人。
但这件事,他一直放在心里。
临走前,费晓成也曾拜托其他祖籍在通化的战友,帮忙寻找刘俊清的家人。
而那张纸币一直还在费晓成这里。他必须亲手交到其家人手中。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
几年时间过去,费晓成并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一直到1958年,他得到转业安排。
于是,其借出差的机会,专门去了一趟通化。
当时,他还专门带着那张纸币。到达通化后,费晓成循着记忆,来到刘俊清家以前所在的火车站附近。
但眼前的一切,让他傻了眼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俊清的老家早已拆除重建,更别提他的家人了。
他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四处打听刘家人,没有任何收获。
由于出差时间有限,费晓成在这里无法逗留多久。无奈,他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这里。
不过此后,费晓成也一直在坚持找刘俊清的家人。
他将纸币夹在那个满是回忆的日记本中,把它们放在一起,锁在一个小盒子里。
每次他一想起曾经的岁月,就拿出来看看。
2018年,他的寻人故事终于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不少人愿意提供帮助。
当时,他已经91岁。也只有那件事,能让费老提起精神。只可惜,他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最终甚至进了ICU。
那段时间,费老已经神志模糊。但有时,他会反复高举手臂,嘴里不停地念念有词。
女儿费粤博凑近一听,才知道父亲一直在说:“冲啊,杀啊!”
显然,那段岁月成为他一生中记忆最深刻的部分。
不知多少个午夜梦回,他又见到了战友刘俊清。
2019年,费晓成终究还是坚持不住了,家人在医院里陪伴了他最后的日子。
所有人都知道,他还有个遗憾没有完成。
只不过,他再也没有力气向孩子们交代那句称得上“家训”的话:
这(纸币)是比我的命还重要的东西,不准弄丢!
费老就这样带着遗憾,匆匆离去了。
那天,费粤博在办理好父亲的后事后,一个人在父亲的墓碑前待了很久。
当天回到家里,她就做出了一个不一般的决定。
她要在父亲的墓地附近专门为刘叔叔买块墓地,为他设立简衣冠冢。
不仅如此,费粤博还自己做主,拿出了那张从未碰过的纸币。
这是她第一次这般仔细地欣赏这个宝贝。
她将纸币拿去复印,并将复印件塑封好,装在坛子里。
连同父亲一直保存着的刘俊清的照片,一起葬在这里。
墓碑侧面刻文:
保家卫国是最可爱的人,让我来陪伴您。—永远的邻居。
每次去祭奠费老的同时,他们一家人都会一同祭拜刘俊清,将两位老人的故事继续讲给下一代听,就像当初老人讲给他们听一样。
寻找刘叔叔的家人这件事,不能也跟着父亲去了。
想到这儿,费粤博决定承父志,继续完成父亲未达成的遗愿。
其实她也知道,那件事已经过了将近七十年,自己除了知道刘叔叔的名字,没有任何线索,找到的机会很渺茫。
但偏偏有些事情,就是会败给坚持。
两家人见面费粤博凭借自己的努力,先后在多家媒体寻求帮助。虽然反响并不乐观,但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心。
一直到2022年初,她收到央视一档节目的录制邀约。就在节目播出后不久,刘俊清的家人终于现身。
栏目组立即将“喜讯”告诉费粤博,安排她们先进行视频见面。视频的这头,费粤博难掩激动的心情,双眼含着热泪。
当她看到对方时,忍不住哭了出来。
那是刘俊清的小妹,如今已经是93岁的老人,名叫刘素兰。其身边还坐着她的女儿阎秀珍。
当时,阎秀珍拿着刘俊清的照片凑到老人眼前,问她:“知道这是谁吗?”
老人虽口吃已经不清晰,但语气却格外坚定地说:“这是我哥哥”。
女儿继续问:“他叫什么。”
她答道:“刘俊清。”
一别七十余载,当初懵懂无知的小妹依然记得哥哥的模样。费粤博终于不负父亲所托,找到了刘叔叔的家人。
同时,接下来了解到的情况,让所有人对刘家肃然起敬。
原来,刘俊清的父亲是中共地下党的联络员。他还有个哥哥叫刘俊锁。
兄弟二人的命运出奇地一致,都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
并且都牺牲在朝鲜。
而哥哥是冻死的。
刘家一门英烈,或许对为国献身这件事早已习惯。他们怎么会想到,有一家人,已经找了他们七十多年。
刘素兰冲着镜头一直表达对费家的感激之情,还邀请费家来通化做客。
可就在同年八月初,刘奶奶突然传来噩耗,她离世了。
女儿阎秀珍表示,对于母亲的病情,她考虑到担心费家人着急,便没有及时通知费粤博。
待安顿好母亲的后事之后,她才将事情告诉费家。
得知这一消息,费粤博立即带着兄弟姐妹,专程去到通化祭拜老人家。
出发前,他们还专门去祭拜费晓成与刘俊清:“刘叔叔,咱们明天就要回家了,我们带您回家!”
8月16日,费家一行人抵达通化市。
当时,费家兄弟姐妹四人身着统一蓝色衬衫短袖,早早便在会场等待刘家人。
身后的大屏幕上,是费晓成与刘俊清在峥嵘岁月里的照片。
阎秀珍缓缓推门走进会场,两家人痛哭相拥在一起。
费粤博拿出承载着一切的那张纸币,亲手交到刘俊清的家人手中。那张纸币,费家人保存得很好。
至此,这个让费家两代人努力了七十一年的事,终于完成。
后记当天,双方还做出了一个别具意义的决定。他们分别将笔记本与纸币捐赠给抗美援朝纪念馆。
仪式过后,两家人还一起去拜祭刘素兰。
费粤博说:“我爸爸说一个人一生要做有德行的人。我觉得我们做的这件事情应该是我爸爸非常乐见的,应该算是有德行的事情。”
当天,他们还专程去到了鸭绿江大桥。
想当年,无数志愿军就是从这里出发去保家卫国。可又有多少人永远都回不来了呢!
红色精神,实践于行,信念于心。
谨以此文,纪念那些逝去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