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学视角解读金庸江湖:被构筑的“金托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2-09 10:06:16

《金托邦》 蔡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年少时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惊叹于其中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和奇特瑰丽的想象力,全然读不出书中蕴含的微言大义。年龄稍长,阅历渐丰,我再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方始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便也渐渐悟得,金庸构筑的其实是一个人间寓言,在武侠小说的外表下,既寄寓着千古文人侠客梦,也隐藏着政治、社会与人生的种种问题。就像蔡栋在《金托邦》的前言中所说的那样,金庸的武侠小说呈现出的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元的江湖。

对于金庸武侠小说,每个阅读者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方式和解读方式,所谓视角不同,言人人殊。蔡栋是从政治学的视角解读金庸的,在他看来,在金庸构筑的武侠世界中,除了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令人痴迷,隐藏在这些故事情节背后的道义、规则、政治哲学、公共关怀,以及与之相关的时代风气和人情世故等等,才更值得进一步挖掘、探讨。因为恰恰是这些构成了金庸武侠小说的深刻内涵,体现了其内在的思想和价值,使之具备了某种严肃文学的质地,从而实现了真正的超越。可以说金庸构筑了一个武侠世界的乌托邦,但这个乌托邦却又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它固然“是庙堂上的钟鼓声音所不能及之处,是权力的光芒照不到的犄角旮旯”,却又处处笼罩着庙堂的氛围,处处彰显出权力的秩序,蔡栋故而将他的书名取作“金托邦”。

在蔡栋的语境中,江湖一词既属于政治共同体之外的空间,同时又与政治共同体保持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他看来,江湖其实摆脱不了与政治共同体之间的联系,因为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就有规矩绳墨,就有金科玉律,自然也少不了人心叵测与人性险恶,这既是社会的本质,也是人性的本质。所以歌手许冠杰在电影《笑傲江湖》中所唱的“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唱出的只是文人理想中的江湖,其实质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并无二致。这样的江湖或许可以成为文人想象中的精神避难所,却并非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存在,因为江湖是现实的映照,现实社会中所有的勾心斗角与尔虞我诈,江湖上非但一点都不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蔡栋所做的,正是在这种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相互交缠中,去探讨金庸江湖的政治哲学。

蔡栋是从“天下”“帮派”和“人物”三个方面,来探讨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的。对于江湖中人来说,行走江湖,号令天下,政治信物原本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人在江湖,需要政治信物为自己的权力加持,如同象征着天授皇权的天子六玺和白旄黄钺,政治信物代表着权力的传承与行使,所起到的是一种权力正当性与合法性的作用。然而,政治信物又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赋予权力,又可以约束权力;执掌者有时希望它“重要”,有时希望它“不重要”——希望它重要,是依靠它维护自己的正统性;希望它不重要,是想借以摆脱它对权力的束缚。毕竟,政治信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政治信物的重要与否,端赖它对江湖人手中的权力起到怎样的作用。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丐帮何以有时会对“打狗棍”奉若圭臬,又何以有时会对“打狗棍”视若无物了。

江湖既然是一个权力场,那就同样有一个庙堂,尽管只是一个“山寨版”庙堂,却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权力的逻辑如出一辙。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中人以世俗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的等级秩序和统治关系,一旦身在局中,就要接受这种等级秩序和统治关系的约束,就做不到随心所欲、来去自如,这是由权力结构的本质所决定的。金庸笔下的江湖中人每天过着刀头舐血的日子,无常的恐惧几乎成为他们心理的常态,而顶级武功也就成为他们解除恐惧的终极追求,以至各种邪门功夫,无所不用其极。当然,解除恐惧最好的办法,还是把自己的权利和力量托付给某个强人或集体,打不过就加入,以放弃独立人格为代价,来换取强者的庇护。

那么,真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吗?寻求江湖中风传的宝藏、秘笈和龙脉三种宝物,或许就是一条可以改写江湖人命运的捷径。然而,在遵循丛林法则的江湖上,且不说这些宝物有没有现实的功用,有时即便宝物在手,你也未必有福享用。

所以,大多数江湖中人注定只能有两种出路:或者融入共同体的“大我”,或者追随有魅力的“大哥”,舍此之外,并无他途。而每每到了王朝鼎革之际,尤其当江湖中人面临着胡汉恩仇和华夷之辨时,他们又有了三种选择:或者归顺新朝,承认现实的就是合理的;或者归隐山林,做一名隐士;或者树起“奉正朔,辨华夷”的大旗,奋起反抗……既然反抗有了至高无上的神圣性,手段如何便不再重要,为了实现神圣性的目标,可以牺牲无辜个体,可以无视江湖道义。所以蔡栋如是说道,金庸江湖的反抗者在绝望的历史里悲壮反抗,这种反抗却让历史更加绝望。

在金庸的江湖世界里,名门正派一向高举着“道义”的大旗,以行侠仗义与锄强扶弱为标榜,自命为江湖正道;而与名门正派相对应的则是行事诡秘、多行不义的魔教,被他们斥之为邪魔外道。名门正派自以为道义在手,便将自身之外的所有帮派视作魔教,便可以肆无忌惮地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将魔教中人及其亲友视作单一的目标物,对他们展开无差别杀戮,将对手简化为符号的同时,也将自己简化为符号。而为了获得最高统治权和话语权,兼并帮派、建立新的统治与服从秩序,亦因之成为一些江湖大佬热衷追求的目标,他们梦想着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巨无霸帮派,却最终将江湖变成一个血雨腥风、内斗不休的修罗场……

毫无疑问,金庸讲述的武侠故事虽然多属虚无缥缈的成人童话,却均能够从中看出一些现实社会的印记;金庸小说中的人物虽然大多高古不凡,看似不食人间烟火,却也都是现实人性的真实写照。蔡栋运用西方政治哲学的经典著作与中国古代典籍相互印证的方式解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既能够从其情节中总结出微言大义,也可以看出其中呈现的公共议题和普世关怀。

蔡栋还常常将阅读金庸的个人感受融入文字之中。他坦言自己早年阅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实是怀抱着一个英雄的梦想,意欲借此打破日常生活的枷锁,在精神上实现自己闯荡江湖、行侠仗义、快意恩仇的侠客梦——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代入感,我们在阅读《金托邦》的同时,也不自觉地萌发出一丝惺惺相惜的感觉。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王淼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