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娱乐报姐 2022-12-18 09:40:49

一个父亲最无力的事情,莫过于,按着女儿日渐憔悴,一步步走向死亡却无能为力。天才作家三毛便是这个“女儿”,而陈嗣庆就是这个无力的“父亲”。

三毛原名陈懋平,“懋”是三毛的那一辈的排行,而“平”则是父亲为她取的名字。对于陈嗣庆来说,女儿不需要有多出彩,不需要有多富贵,平安就好。简简单单的一个字,饱含了陈嗣庆的父爱。

只不过略有讽刺的是,即便是“平安”如此简单的要求,三毛终究也是没有做到。

一、对女儿步步退让

女儿出生之后,和众多的父亲一样,陈嗣庆开始给三毛安排各类学习课程,有音乐、有绘画,更有书法。对于音乐,三毛觉得是一种折磨,一坐在钢琴旁边就全身难受,对于绘画,三毛也提不起兴趣。

而陈嗣庆也并不是个强求的父亲,既然女儿不喜欢,那就罢了。但是在名字上,陈嗣庆却是第一次和小小的女儿产生了冲突,三毛嫌弃自己的名字——陈懋(mào)平,难写又难念,直接自作主张改为了陈平。

这样倒也还好,至少陈嗣庆所取的“平”还在其中。但是没过多久,三毛看了《三毛流浪记》,便给自己改了“三毛”的名字。换做在普通人家,恐怕都不希望女儿叫这个名字,何况还是书香门第的陈家。

但是三毛太过执拗,陈嗣庆也只能纵容。在成长过程中,陈嗣庆发现三毛与其他的孩子不同,尤其是在兴趣上。三毛不喜欢与孩子们一起玩,常常一个人待着看书,如果要出门,那么她必然是“拾荒”去了。

在她看来,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作为父亲,陈嗣庆知道三毛的特别之处,只要女儿高兴,他也就包容了。但是陈嗣庆包容,并不意味着学堂老师也会包容。三毛的种种与他人不同的表现,让她开始被学校的老师同学孤立,甚至是羞辱。

直到有一天,三毛在也不愿意去学堂,这也是她自闭症的开始。从不去学校,到不上桌吃饭,再到不出房门,最后直接在房间中自杀了。这一次,深爱着三毛母亲对她放了狠话,母女二人声泪俱下。

终究,三毛还在父母的关怀下,从自闭之中走了出来。

二、荷西——三毛的救赎与毁灭

尽管这一次,三毛已经能入正常人一般生存了,但是陈嗣庆心里知道,女儿在感情上是脆弱的,同样的情况也有可能会二次发生。因此,在生活上,陈嗣庆凡事都顺着三毛,一切以她开心为主。

后来,在西班牙留学期间,三毛遇上了荷西,这个成为她救赎的男人。与荷西恋爱没有多久,两人就步入了婚姻殿堂,三毛书信一封,对父母进行了通知。

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不履行繁琐的手续,至少也应该事先商量,提前告知方是正常。但三毛是任性的,因为没有人可以改变她的决定。而对于此,陈嗣庆没有生气,只有祝福。他知道,自己不能永远陪伴女儿,也始终未曾看懂女儿的心,如果能够有一个人代替自己来爱三毛,再好不过。

而事实证明,陈嗣庆的猜测没有错,荷西的确成为了三毛的救赎。但是,当三毛对荷西的依赖性太重之时,这种救赎反过来,也容易成为一种毁灭。

几年之后,陈嗣庆夫妇前往女儿居住的小岛,见到了荷西。他们惊喜的发现,有了荷西之后的三毛丝毫不像是一个自闭之人,倒更像是泡在蜜罐中被爱浸满的女子。而荷西也对陈嗣庆夸赞,三毛是最好的主妇。

不得不说,三毛的变化很大,陈嗣庆也十分欣慰,女儿总算是过上了正常生活。

三、活着太需要勇气

然而,这样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在陈嗣庆夫妇与三毛一起旅游期间,荷西在一次下海之后就再也没有归来。

临行前,荷西还因为工作未能陪伴三毛与陈嗣庆夫妇一起旅游而愧疚,但是谁也灭有想到,机场的送别竟然成为了三毛与荷西的永别。荷西去世之后,三毛自欺欺人,见到荷西尸体之时,三毛歇斯底里。

伤心过后,浸入三毛的骨髓的是绝望。陈嗣庆太了解女儿了,这些年,荷西已然成为了她的精神支柱,如今支柱轰然倒塌,只怕三毛也要撑不下去了。失去荷西,三毛要活着,太需要勇气。荷西去世之后,陈嗣庆夫妇抛下一切,对女儿几乎是寸步不离。

直到三毛再三保证,自己不会自杀,陈嗣庆才算是略微送了一口气。毕竟三毛虽然执拗,到到底还是说话算话的。几年之后,三毛再度流浪归来,与父母住在了一起。

这一次,陈嗣庆是惊讶的,自从成年之后,三毛很少主动回家,尤其是在荷西去世后,她更几乎是不见踪影,只是偶尔有几封信,似乎是在抱平安,似乎又是在告诉父亲,自己一直砸履行承诺。

这次回来之后,三毛虽然还是那个三毛,但她却成为了一个失去灵魂之人。很多时候,陈嗣庆半夜起来,都能够看见女儿就在客厅沙发边上缩着,用了家里的东西,她也会十分客气地打招呼。

陈嗣庆知道,女儿活得很痛苦,但纵使如此,他也希望女儿可以坚持。然而,这个愿望终究还是未能实现。1991年,在医院里的点滴架上,三毛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