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觉得,有些电视剧看着看着就想弃剧?
倒不是剧情不好,而是某个演员的表演,让你如鲠在喉,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最近央视播的年代剧《陌上又花开》就给人这种感觉。
场景、剧情都挺用心,可就是那个“铁姑娘队长”,看得人直犯尴尬癌!
央视大剧,被“她”毁了!
说实话,一开始冲着央视的牌子,对这部《陌上又花开》期望值挺高的。
年代剧嘛,就喜欢看个原汁原味。
结果呢?
场景是真还原,八十年代的农村风貌,土路、泥房,看着挺亲切。
但女主角一出场,瞬间感觉不对味了。
不是说演员长得不好看,而是她的扮相,跟那个年代的农村姑娘,完全是两个画风!
穿帮?
“铁姑娘”太时髦!
你想啊,八十年代的农村,大家为了生活,风里来雨里去,皮肤黝黑、头发毛躁才是常态。
可剧里的“铁姑娘队长”呢?
皮肤白皙透亮,头发柔顺得像刚做了护理一样。
衣服也是干干净净,款式时髦,怎么看都像是城里来的体验生活的“大小姐”。
你说,这样的扮相,让人怎么相信她是带领大家修路的“铁姑娘”?
这不就是妥妥的“穿帮”吗?
看着她光鲜亮丽的样子,总觉得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瞬间就失去了年代剧该有的真实感。
这还没完,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她的“气场”!
队长没气场,带不动!
“铁姑娘队长”,顾名思义,那得是个敢说敢做、雷厉风行的女强人。
要不然,怎么带领大家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呢?
可剧里的“铁姑娘队长”,站在人群里,一点气势都没有。
可能是想表现角色的领导力,她的动作特别夸张,手舞足蹈的,感觉像是在表演小品,而不是在带领群众劳动。
而且,她的眼神里缺少坚定和自信,总是给人一种底气不足的感觉。
你想想,一个没有气场的领导,怎么能服众?
这样的“铁姑娘队长”,别说带领大家修路了,恐怕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吧?
看到她“领导”大家的样子,真是替她感到尴尬,也替那些跟着她的村民感到无奈。
如果说扮相还能忍受,那演技上的短板,就真的让人忍无可忍了!
台词表情,全是硬伤!
演员的台词功底,是展现角色内心世界的重要工具。
好的演员,能通过声音的变化、语气的轻重,把角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可剧里的“铁姑娘队长”,台词就像是在背书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没有任何感情。
不管是开心、难过,还是愤怒,她的声音都几乎没有变化,听起来特别生硬和别扭。
更让人无奈的是,她的表情管理也完全失控。
不管是遇到什么事情,她的表情都显得很单一,好像喜怒哀乐都跟她无关一样。
就拿剧中一场戏来说,当她得知修路资金短缺,工程可能要停滞时,这本该是展现角色内心焦虑和无助的关键时刻。
可她呢?
只是站在那里,面无表情地说着台词,眼神里没有一丝焦虑和担忧,好像这件事情和她没有关系一样。
这样的表演,让人怎么能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又怎么能被剧情所打动呢?
说实话,看到这里,真想替她喊一句:“大姐,你能不能走点心啊!”
说完了女主角的“拉胯”表现,再来看看剧中的其他演员。
饰演民兵队长的铁政,把角色的朴实、坚毅和责任感,都展现得非常到位。
他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让人感受到他的决心和担当。
还有饰演苏丽荣的蒋方婷,把角色的温柔、果敢和智慧,也演绎得恰到好处。
她的笑容温暖人心,她的眼神充满力量,让人感受到她的善良和坚定。
这些演员的精彩表演,让《陌上又花开》增色不少。
只可惜,女主角的糟糕表现,就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她和其他演员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观众在观看时频繁出戏,严重影响了观剧体验。
说到底,演员选角和演技,对于一部作品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一个合适的演员,能够与角色完美契合,让观众在看到他的瞬间,就仿佛看到了角色从书中走出来一样。
而精湛的演技,则能让角色更加鲜活、更加生动,让观众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剧情。
就像《甄嬛传》里的孙俪,她把甄嬛的聪慧、坚韧和无奈,都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为之动容。
还有《琅琊榜》里的胡歌,他把梅长苏的病弱、智慧和责任,都展现得恰到好处,让观众为之敬佩。
这些成功的案例都告诉我们,选角和演技,是决定一部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
没有好的演员,再好的剧本也无法展现出它的魅力。
所以,希望以后的影视作品,能更加重视演员的选择和培养,不要再出现“戏混子”毁剧的情况。
也希望马藜能通过这部《陌上又花开》,认真反思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演技,争取在以后的作品中,给我们带来更好的表现。
话说回来,《陌上又花开》这部剧,你看了吗?
你觉得“铁姑娘队长”的演技怎么样?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