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香港电影界杂志《电影双周刊》诞生,当时的香港电影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但是却没有自己的电影节,于是一群编辑就这样在1982年创办了香港电影金像奖。
惠英红获得了第一届香港金像奖的影后,至今她仍活跃于诸位的视线之中,比如在《我就是演员》里当嘉宾评委。
从第二届开始,香港金像奖在电视台转播,影响力不断扩大。影片《投奔怒海》夺得最佳电影奖,刘德华凭借此片提名最佳新人。
早期的金像奖并没有固定的奖座设计,第三届颁奖礼的奖座是一个蓝色水晶方块,26岁的梁家辉凭借《垂帘听政》斩获最佳男主角,成为金像奖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1986年,对于金像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经过了四年的摸索之后,金像奖已经逐渐开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成龙的《警察故事》获最佳影片。
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英雄本色》横空出世,周润发也靠这部电影力压梁家辉、梁朝伟拿到了影帝。
1988年的第七届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周润发史无前例的同时以《龙虎风云》,《秋天的童话》以及《监狱风云》三部影片提名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最终凭借《龙虎风云》蝉联。
1989年,金像奖评选出现了电影人协会、导演协会、编剧协会等香港电影人自己的组织,规模越来越大。《胭脂扣》一鸣惊人,梅艳芳也通过此片拿到影后。
1990年,金像奖筹委会邀请香港艺术家联盟参与设计了《星光荣耀》奖杯,张曼玉依靠《不脱袜的人》封后!
1991年,新奖座于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正式启用,《阿飞正传》狂揽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指五项大奖。
1992年,得奖的影片是《跛豪》,取材自真实案例,该片以香港六七十年代的大毒枭“跛豪”(真名吴锡豪)的生平为题材,与后来《追龙》里的甄子丹演的是同一个人。
1993年12月,正式注册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有限公司”,这一年张曼玉因为《阮玲玉》再次获得影后。
第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于1994年4月22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颁发,上一届还是最佳新人的袁咏仪这一回借着《新不了情》摘得影后。
1995年,王家卫卷土重来,这一年内,他导演的《重庆森林》、《东邪西毒》两部影片同场角逐,最终由《重庆森林》获得最佳影片奖。
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一部《甜蜜蜜》得了11项提名,9项大奖:最佳影片、导演(陈可辛)、编剧、女主(张曼玉)、男配(曾志伟)、摄影、美指、服装、音乐,风光无限!
98年,回归之后的首届金像奖,陈果导演的《香港制造》成为最大赢家。梁朝伟凭着《春光乍泄》坐上影帝宝座。
第18届,《野兽刑警》囊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五项大奖,黄秋生凭该片继1994年后再膺影帝荣誉。
2000年第19届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香港“小李子”刘德华终于如愿以偿,凭《暗战》中的癌症病人一角获“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奖”大爆冷门:鬼后罗兰凭《爆裂刑警》捧得金像。
2001年,在奥斯卡颁奖礼上风光无限的《卧虎藏龙》回到香港与《花样年华》神仙打架,这一年的奖项差不多就被这两部电影包了。
由于香港金像奖的口味一直偏文艺,擅长无厘头喜剧的星爷经常无缘奖项,但是在2002年的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少林足球》获得了最佳影片。
2003年是《无间道》与《英雄》巅峰对决的一年,《无间道》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男主角几个重头奖,《英雄》则几乎包揽了所有技术奖项。
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曾志伟首先致词,怀念过去一年离开我们的娱乐圈明星:林振强、柯受良、张国荣、梅艳芳。张柏芝凭借《忘不了》首次获得“金像最佳女主角”!
第24届,万众瞩目的《功夫》顺利登顶,获得最佳电影。尔冬升获得最佳导演,梁朝伟和章子怡凭借《2046》分获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
因为新媒介的冲击,《电影双周刊》在2007年宣布停刊,创办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是这本杂志对香港电影最大的贡献,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