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侯霸是蜀汉后期为数不多能打的将领之一,姜维在诸葛亮病逝之后顶替了上来,夏侯霸就与姜维一起守护了蜀汉最后的荣光,算得上是战功赫赫。
但是看姓氏就知道,夏侯霸其实原本是曹魏的一个将领,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曹魏名将夏侯渊,甚至因为夏侯渊被蜀汉所杀,所以夏侯霸其实是和蜀汉有着杀父之仇的。

夏侯渊死后多年,夏侯霸都立志要为父亲报仇,然而最终却因为魏国的政治斗争被排挤到了活不下去的程度,最终只能抛下父仇投奔了蜀汉求得栖身之所。
那么在魏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才会将夏侯霸这样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名将之后逼到这种程度,让他反而余生都致力于保卫蜀汉呢?

夏侯渊在曹魏的身份地位非常特殊,他不仅是曹魏的征西大将军,一生凭借赫赫战功在曹魏军中备受尊敬,更是曹操的亲族,因此是极为被曹操信任的。
然而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忠臣良将却没能见证曹魏建立政权就战死了,建安二十四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战役,让他的生命画上了悲壮的句号。

汉中之战是蜀汉与曹魏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可以说决定了蜀汉能否安稳立足于巴蜀地区,因此刘备为了夺取汉中亲率大军出征,与夏侯渊率领的曹魏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不得不说,夏侯渊的军事才能和战斗意志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魏军在他的带领下多次成功击退了蜀军的进攻,然而定军山一战却成为了他的滑铁卢。

在定军山,夏侯渊遭遇了蜀汉名将黄忠的突袭,当时黄忠虽然年事已高,但武艺却一点都没退步,仍旧勇猛无比,亲自率军对曹魏军营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夏侯渊虽然奋力抵抗,但是蜀军的袭击实在是太突然了,魏军根本就来不及进行防备,因此很快就在黄忠的猛攻下败下阵来,身为将领的夏侯渊也不幸战死。

这就是著名的定军山之战,这场战役大大展现出了黄忠身为老将却宝刀未老的本事,因此被后人传颂,京剧中的《定军山》这出剧目就是改编自这段故事。
然而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战败者夏侯渊的死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他的死讯传回曹营之后,引起了曹魏军中一片震惊,夏侯家族更是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其中尤其以夏侯渊的次子夏侯霸最为悲愤,可惜当时他还非常年少,并不能直接上阵杀敌报仇雪恨,但却也立下了今后必要血债血偿为父报仇的誓言。
少年的眼中充满了仇恨与决心,于是跪在父亲的灵位前咬破了手指,用鲜血在父亲灵前立下誓言:“不报父仇,誓不做人!”

不得不说,夏侯霸确实是继承了父亲骁勇善战的本事,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并且在父亲的熏陶下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武艺也锻炼得越来越高强。
但是他毕竟出身世家大族,因此之前对军事更多只是感兴趣而已,没有执意要参军的想法,但是夏侯渊的死却让他更加坚定了投身军旅、为父报仇的决心。

于是年少的夏侯渊开始刻苦练习武艺,不断精进自己的军事才能,时刻准备着能够参军的那一天。
而作为姻亲,曹操在痛惜夏侯渊战死的同时,也给予了夏侯家族一定程度上的关照,因此夏侯霸这样一个志向高远品性坚韧的少年就入了他的眼帘,从此在仕途上给予了他很大的便利。

曹丕登基后,夏侯霸也逐渐能够独当一面,因此曹丕毫不吝啬地将他任命为偏将军,专门让他凭借一腔恨意去和蜀国对抗。
不得不说曹丕此举实在是“物尽其用”,夏侯霸对蜀汉那是相当恨之入骨啊,因此让他对抗蜀汉没过多久就卓有成效,于是夏侯霸又凭借战功和父亲的余荫加官进爵,被封为关内侯。

然而命运似乎却并不眷顾夏侯霸,就在他与蜀汉针锋相对准备为父报仇的时候,没想到仇人黄忠却因为年事已高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这个消息对夏侯霸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毕竟他憎恨蜀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恨杀父凶手黄忠,但是黄忠一死,他就没有直接仇恨的目标了,颇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

因此夏侯霸心中充满了痛苦与无奈,但是蜀汉毕竟是敌人,仍旧是需要他在前线为了魏国的远大理想而战斗的,所以他依旧坚定地为曹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样一战就是几十年过去了,此时的夏侯霸已经变得成熟了很多,并且也逐渐从父仇之中走了出来,然而魏国的政局却迎来了巨大的动荡。

魏明帝曹叡死后,司马懿终于从曹家祖孙三代的压制之下解放了出来,因此开始专注于和政敌曹爽夺权,于是最终发动了“高平陵政变”,曹爽以及众多曹氏宗亲都被诛杀。
而夏侯家族作为曹家的族亲和信臣也受到了波及,夏侯霸作为其中之一自然也面对着司马懿背后下黑手的可能性,因此此时的他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

一方面,如果他面对危机不做任何反应留在魏国的话,基本就只能静待司马氏的审判;但同时他还有另一个选项,那就是离开故土投靠曾经的敌人——蜀汉。
对夏侯霸来说,选这两个中的哪一个无疑都是艰难的,毕竟一个是让自己和家族面对死亡,另一个是放弃身为人子的孝道、不再追究杀父之仇。

夏侯霸最终还是选了放弃仇恨,毕竟什么都没有保命重要,更何况杀父凶手已经去世了,那蜀汉其实也就是普通的敌人,于是夏侯霸就带着家人,悄然离开了生活多年的故国,朝着蜀国的方向前行。
其实夏侯霸在前往蜀国的时候心里也充满了痛苦和矛盾,因为他毕竟是敌将,他不知道蜀汉将如何看待自己,甚至不敢肯定蜀汉会接纳自己而不是杀了自己。

但是对他来说这就是唯一有生路的一条路,毕竟留在魏国不仅无法为父亲报仇,连家族的性命也难以保全,但是投靠蜀汉或许还有重振旗鼓的机会。
让夏侯霸没想到的是,在抵达蜀国后,他意外地得到了刘禅的热情款待,其中的愿意原因也让他非常意外,因为刘禅与夏侯霸之竟然有着姻亲关系。

其实这还是从刘禅的两位张皇后那边论起的,张皇后是张飞的女儿,她们的母亲夏侯氏是夏侯渊的亲侄女,因此刘禅和夏侯霸就有了这一层姻亲关系。
刘禅见到夏侯霸之后还指着自己的儿子对他说:“此夏侯氏之甥也。”展现出了非常友好的拉拢态度,并且对夏侯霸也格外优待,将他任命为车骑将军重用。

而夏侯霸在蜀汉时间长了之后也逐渐放下了仇恨,因为他明白眼下篡夺了魏国大权的司马氏才是叛徒,而他远赴蜀国并非背叛,反而是在捍卫曹氏的遗愿。
所以他才会将自己的才能与经验全部奉献给蜀国,成为姜维北伐的重要助力,多次协助姜维大破魏军,为蜀汉的军事斗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身处乱世的时候,人和人之间确实非常容易结怨,但是个人的恩怨往往会被更宏大的国仇家恨所覆盖,夏侯霸最终选择归降蜀汉正是出于这一层考虑。
因此他叛离故国不仅没有被人们指责为叛国贼,反而成为了三国历史上一段充满传奇与悲壮色彩的历史佳话。

一群亲戚之间内斗而已,就像春秋战国一样,谁和谁都是沾亲带故的
曹孟德的侄女嫁给了张翼德,张翼德的大哥娶了孙伯符的妹妹,孙伯符的小姨子嫁给了周公瑾。请问周公瑾和曹孟德是什么关系,为什么火烧赤壁没烧死孟德?
张飞老婆夏侯氏是夏侯霸的亲姝。才有资格刀蜀。如是堂妹。那高平陵事件。全部夏侯的将领可以入蜀。为什么很多人说。夏侯渊的侄女。三囯志通俗演义说是亲女。为什么这么多夏候将领阵亡。张飞老婆不去拜祭。为独拜夏侯渊。按理个个都是叔父。为什么厚此薄彼。证明夏侯渊是张飞老婆的父亲。即张飞岳父。
国仇与家仇,古人是分的清的
曹叡的死才是促使司马懿掀桌子的最大原因,他一直作为“打压宗室的急先锋”失去了靠山,换谁都得反。夏侯霸作为一个宗室子弟还有别的选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