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陕西疾控发布9月份健康提示:关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注意预防新冠感染、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食源性疾病等。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9月恰值各大中小学校相继开学,入学后因新感染源的介入、易感人群聚集等原因,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增加。
健康提示
(1)学校应做好入托、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针对有疫苗预防(非免疫规划)的传染病如流感、水痘、出血热等,建议师生按国家接种要求程序自愿接种疫苗。
(2)学校及幼托机构按规定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缺勤登记、病因追踪、病愈返校和卫生消毒等制度,密切留意学生及幼儿的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着重防范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
(3)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结合各类传染病疫情特点,有针对性地适时对学生、教职工和家长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防病意识。
(4)应注意食品和饮水安全,在开学前对食堂等关键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不留安全隐患,对供水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检查,对水质进行采样送检,经正规机构检测合格方可饮用。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目前我省新冠感染处于低水平波动期,建议群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健康提示
(1)做好日常防护,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2)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密切接触是其重要的传播方式。
健康提示
(1)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2)注意手卫生,特别是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流动的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指导儿童掌握“七步洗手法”。
(3)室内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做好清洁消毒,定期清洁家居环境,特别是对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并对家里地面、桌面、门把手、床围栏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4)避免与患病幼儿直接接触、玩耍等,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5)注意观察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四、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常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每年的7-9月是我省乙脑主要的流行季节。
健康提示
(1)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所有适龄健康儿童均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
(2)做好家庭和畜(禽)舍环境卫生,消灭蚊虫滋生地,如定期清疏下水道和排水道、填平各类坑洼地、死水塘、清理各类盆、罐、坛、瓶等蚊虫易孳生的容器。
(3)外出活动时应避开蚊虫喜好的阴暗隐蔽环境,穿浅色长袖衣裤,也可在暴露部位涂抹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尽量避免在野外露宿。
(4)一旦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嗜睡等可疑乙脑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五、食源性疾病
9月份气温仍然较高,食物容易发生腐败变质,学校、托幼机构和工地等集体用餐场所,容易引起暴发疫情。
健康提示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养成饭前便后、加工食品前洗手的习惯,使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再用流动水冲洗。
(2)处理和加工食物时,要生熟分开,包括刀具、案板、盛放的容器等,如果条件不允许,在加工熟食的时候,也要将相关用具清洗干净,避免交叉污染。食物要彻底煮熟,尤其是食用肉类、海产品和蛋类食品的时候。
(3)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腐烂变质的原料。食品从业人员应严格执行卫生制度,注意个人卫生,保证食品安全。
(4)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5)一旦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本文转载自 陕西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