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号,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欧亚国家峰会记者会上,普京作出的一段不同寻常的发言,引起了很多关注和猜测。在不少人看来,普京的态度似乎出现了“软化”。
据报道,普京在讲话中表示,他无意毁灭整个乌克兰,俄罗斯的军事动员将在两周内结束,暂时没有扩大动员的需要,俄军也没有必要对乌克兰基础设施进行额外的打击。在12号的一场能源会议上,普京还提到,北溪2号管道的支线尚未损坏,可以恢复一部分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
对于普京的表态,西方媒体认为,普京这是在设法缓和局势,甚至不排除有向西方和乌克兰“服软”的可能性。比如路透社就评论称,过去俄罗斯虽然曾向乌克兰提出过和谈的建议,但是条件都比较苛刻,并且还保持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因为和谈对俄罗斯来说只是一种外交策略,是用来为“特别军事行动”服务的,目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俄罗斯不仅反复提出谈判的可能性,而且语气变得越来越积极。像俄外长拉夫罗夫13号就曾表示,如果有特定且认真的提案,那么俄罗斯将准备好予以考虑。随后普京又作出了结束军事动员和不对乌克兰基础设施发起额外打击的承诺,这显然就是在为俄乌和谈展现诚意。
从路透社的报道来看,普京似乎是真的想要“求和”了。不过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却解释称,普京讲话所要表达的含义其实是,俄罗斯对谈判持开放态度,但是由于西方的敌对立场,导致谈判难以达成。他还强调,俄罗斯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并未改变,但是可以通过协商达成目标。
普京想要尽快“落袋为安”老莫认为,现在断定普京想要“求和”,恐怕还为时过早。普京在14号的讲话,更像是一种对争议事件的回应和澄清。因为10号和11号乌克兰大城市遭遇空袭之后,很多人都开始猜测,普京可能会放弃“特别军事行动”,对乌克兰发动全面战争。毕竟,目前乌克兰已经越过了乌东四州的边界,进入了法律上的俄罗斯领土,而且还对克里米亚大桥这样重要的基础设施发动了袭击,甚至就连俄罗斯的别尔哥罗德州也连续遭到炮击,造成当地变电设施损毁,上千户家庭停电。这种情况下,战火其实已经烧到了俄罗斯本土,普京继续保持忍耐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普京的最新讲话,以及克宫发言人在事后的解释却表明,虽然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恐怖袭击之下,遭到了一系列重大损失,但是俄方并不打算升级局势,10号和11号的空袭,只是一种“以牙还牙”式的报复。报复完了,大家该怎么谈还是怎么谈。至于结束军事动员,其实主要是因为30万的征兵指标已经接近完成,不管和谈与否,俄罗斯都会停止动员。普京把它拿出来提一嘴,还能博得国际舆论的好感,让外界觉得俄罗斯是真心想要结束战争。
然而,结束战争,并不代表俄罗斯会向西方和乌克兰妥协求和。事实上,近期普京的态度之所以会有所“软化”,一个重要原因是,“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之一——乌东四州入俄已经完成。现在普京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才能保住乌东领土不失。只要乌东四州保住了,就可以说“特别军事行动”获得了胜利。普京在国内面临的压力就会骤减,甚至其声望还会攀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普京现在的心态就比较的保守,想要尽快“落袋为安”。但是这与“妥协求和”、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目前,普京追求的目标就是永久占领乌东四州,只要西方和乌克兰默许这一要求,那么普京什么“软话”都可以说,可以让步的姿态都可以做。毕竟,说几句“软话”并不会有什么损失,而俄罗斯获得的却是实打实的领土利益。这怎么看,都是普京和俄罗斯赚了。
事实上,普京也不只是光说“软话”,该有的警告同样一个不落。他在讲话中指出,俄方目前没有对乌克兰展开更多大规模攻击的计划,并且他也从不后悔对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老莫认为,这两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虽然现在俄军不打算对乌克兰基础设施发动新一轮打击,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毕竟在过去大半年里,俄军已经对乌克兰城市发起了太多的袭击,而普京对此却一点也不感到后悔,假如乌克兰继续“冥顽不灵”的话,那么今后他当然也不介意再多来几次。
普京同时提及俄中和俄印关系的目的老莫注意到,除了对西方和乌克兰表达和谈意向外,普京还在讲话中又一次提到了俄中和俄印关系,并高度评价这两个国家是俄罗斯的“亲密盟友和伙伴”。据俄塔斯社报道,普京谈到中印在俄乌谈判中可能发挥的调解作用时称,中印一直在谈论建立对话与和平解决冲突的必要性。俄方了解和尊重中印的立场,并认为中印是俄罗斯的“亲密盟友和伙伴”。
老莫想提醒大家,普京同时评价俄中和俄印关系,并称两国同为俄罗斯的亲密伙伴,这种表述在过去是非常少见的。无论是普京还是俄罗斯外交部长,他们在谈论俄罗斯和中印的关系时,一般都是分开来说。毕竟中印在边境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少矛盾,让俄罗斯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如果同时强调俄中和俄印友谊,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而普京这次之所以要同时提及俄中和俄印关系,并表示两国都是俄罗斯的亲美伙伴,可能有两个目的。
普京想进一步消除西方宣传带来的负面影响。自9月中旬的上合领导人峰会之后,西方媒体就一直在炒作中印“疏远”俄罗斯。其理由是:莫迪在会议期间曾当面向普京表示,当今时代的主题不是战争,能源和粮食才是。普京自己也承认,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有过担忧和关切。于是西方媒体就煞有介事地认为,中印可能暗地里“反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但是又不好公开说出来,只能以“旁敲侧击”的方式向普京施压。对此,普京就在14号的讲话中进行了反击,表示俄方对中印的立场非常了解也非常尊重,不存在西方媒体所造谣的那种情况。
第二个目的则是,普京可能希望中印站出来,充当俄乌冲突的调解人。前面提到过,现在普京的当务之急是“落袋为安”,把乌东地区变成俄罗斯的永久领土。而要实现这一点,最好最快的方式就是谈判。只要进行谈判,一方面是可以拖延时间,巩固俄罗斯对新占领土的控制;另一方面,谈判一般都有维持现状的原则,哪怕只是达成一个停火协议,都可以视为默认俄罗斯占有乌东地区。今后俄乌若是围绕乌东主权再度爆发冲突,那么俄罗斯就能够以此为依据,指责乌克兰单方面改变现状。
目前,普京已经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讨论起了俄乌和谈的事宜,希望由土耳其居中调解,重新举行像战争初期那样的谈判。但是和谈阻力仍然很大,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了拒绝与俄方举行双边谈判的法律文件,单方面关死了谈判的大门。此时,光靠土耳其一国,很可能无法推动谈判进行。于是普京就试图把中印也请过来,向乌克兰和西方施加压力。所以他才会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中印所发挥的调解作用,并强调中印是俄罗斯的“亲密盟友和伙伴”。
不过在老莫看来,俄乌最终能否实现和谈,其实中印说了也不算。毕竟,中印目前与俄乌战争并没有多少交集,充其量只是一个俄罗斯能源的重要买家而已。中印只对俄罗斯有影响力,却很难影响到乌克兰。但现在拒绝和谈的国家恰恰正是乌克兰,而不是俄罗斯,除非乌克兰先改变态度,否则和谈将无从谈起。
欧洲要从当前的“反俄狂热”中清醒过来那么,如何才能让乌克兰接受谈判呢?老莫认为,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欧洲首先得从当前的“反俄狂热”中清醒过来,不要再永无止境地军事援助,去支撑泽连斯基越来越膨胀的野心。目前,泽连斯基提出的和谈条件,已经完全超越了乌克兰的实力上限,也超越了欧洲的实力上限。他表示,只有当俄军全部撤离乌克兰领土,向乌克兰支付战争赔偿,并审判战争相关责任人之后,乌克兰才会与俄罗斯举行和谈。而这等于是让俄罗斯全面投降,连美国都不敢想象的目标,乌克兰竟然想要将其实现,可见泽连斯基的头脑已经狂热到了什么地步。
而这种狂热,很大程度上就是从欧洲传染过来的。正是欧洲人宁可“杀敌八百,自伤一千”,也要对俄罗斯发起制裁的做法,让原本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泽连斯基改变了态度,认为欧洲与俄罗斯已经不死不休,欧洲绝不会丢下乌克兰不管。所以他才会在乌军反攻取得重大胜利,普京表露出和谈意图时,仍不打算收手,誓要夺回全部领土,并且把普京赶下台才肯罢休。
遗憾的是,尽管泽连斯基提出了完全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把欧洲带入了长期战争,甚至是核战争的深渊,但是欧洲方面仍然在各种鼓励和支持泽连斯基。比如德国总理朔尔茨在15号的一场会议上,就公开呼吁欧盟东扩,表示如果欧盟的规模能够从27个成员国,扩张到30个,甚至是36个,并拥有超过5亿人口之后,那么欧盟就能够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老莫认为,作为欧盟的领头羊,德国的心思看来并不单纯。德国的目的并不仅仅只是阻止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这么简单,它还想要借机扩大欧盟的势力范围,实现当年奥地利政治家康登霍维-凯勒奇提出的“欧洲联邦”的设想,把一盘散沙的欧洲,变成一个类似于美国的大型联邦制国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欧洲几百年来战争不断的地缘政治悲剧,同时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欧洲国家应该适时地放下身段作为欧盟中唯一的拥核国家,法国也持有类似的看法。近日,美媒CNN公布了一段对法国总统马克龙的采访记录。马克龙在采访中表示,他现在非常担心,西方自18世纪建立起来的民主制度将化为乌有。西方正面临着一场重大的民主危机,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动荡。尽管马克龙并没有提到民主危机来自哪里,但CNN分析认为,马克龙很明显是对美国的国会骚乱事件感到焦虑。
除此之外,马克龙还在10月6号的一场企业家峰会上,对美国哄抬天然气价格的做法表达了不满。马克龙称,美欧在团结起来制裁俄罗斯时是一对“真朋友”,但是在能源交易上,双方却尽是分歧。他还用一种讽刺的语气表示:本着伟大的友谊精神,我们要对美国朋友说,你很棒,你为我们提供能源和天然气,但有一件事不能持续太久,那么就是我们支付了高于市场价4倍的钱。
对于马克龙的这些言论,有专家评论说,俄乌战争是过去30年来,西方民主制度所面临的最大考验。在过去30年里,西方民主制度一直顺利运作,并且成功熬垮了苏联,赢得了冷战的胜利。但是在面对比苏联弱得多的俄罗斯时,西方的民主制度,以及美欧之间的同盟关系却出现了裂痕。所以马克龙就认为,这是为欧洲地缘政治敲响的一记警钟,问题归根结底出在西方自己身上,其中既有欧洲不够团结的因素,也有美国人越来越不可靠的因素。若想解决这些问题,欧洲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团结,并摆脱美国的控制。
老莫认为,即便朔尔茨等欧洲领导人存有借战争团结欧洲并扩张势力范围的想法,但是他们还是应该采纳一下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忠告,即欧洲的长期和平,一定离不开俄罗斯的参与。现在普京已经释放出了愿意和谈的信号,此时德国等欧洲国家就应该适时地放下身段,与俄罗斯展开接触。而不是一味地拱火,追求超出自己能力的目标,这只会为美国提供更多渔翁得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