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有人反对陈云进政治局,姚依林:八大副主席只剩他一个了

雅蕊看军事 2024-11-28 19:52:44

1977年,邓公开始恢复工作。而他恢复工作的第二年便开始着手改革开放工作。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的重点就是要快速发展经济。

陈云这个名字也重新被提起。然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王震提出陈云进入政治局时,却遭到了与会人员的反对。面对大家的质疑,姚依林却坚定选择支持王震的提议。

他的理由很简单,当初八大选举出的副主席只剩陈云一人。陈云是否进入政治局为何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姚依林为何坚定站在陈云一边?

陈云的经济成果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无论是经济还是农业新中国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为尽快恢复经济,中央决定派出陈云执掌经济大权。

原因很简单,早在解放战争时期,陈云就曾主持过东北解放区的财政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东北地区的财政形势得到控制,也为东北的解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经济恢复上的第一人选便是陈云。当时国家财政的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为此,陈云提出财力与物力要集中性使用。

建国初期的陈云

由于当时战争并没有完全结束,1950年我国又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如何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为战争提供必要的支援,成为陈云的工作重点。

为此,陈云提出了第一保证战争、第二稳定国内、第三在满足上述条件后拿着剩余的钱办事。

当时就是按照这个方针政策,真的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甚至在满足经济建设需求的同时,全年的财政还有剩余。

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陈云付出的努力绝不是一星半点,尤其是在国内经济建设上。

当时国内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陈云没有乱了阵脚,反而井然有序的开展了各项工作。

1951年10月,陈云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作财政工作报告

他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尽力以行政手段调控物价,同时以发行公债和增加税收的方式有效打击了投机的资本。

就是以这种方式,陈云在极短的时间里就扭转了十多年的通货膨胀局面。稳住基本局面过后,陈云开始着手解决国民经济恢复问题。

在全面了解国内经济形势后,通过借鉴苏联经验,再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定了第一个五年需求计划。

陈云提出,恢复经济的重点在于合理配置投资比例,首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稳定国防;其次要重视薄弱的农业生产问题,陈云表示以合作化的方式能尽快促进农业发展。

果然,在陈云的努力下,我国的工业和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1958年7月,陈云视察武汉钢铁公司

我国经济建设逐渐走向正轨,同时也迎来了和平发展时期。

在此背景下,陈云提出此刻财政支出重点应放在生活必需品生产上,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除此之外,还应重视基础建设的投资,而投资的顺序应按能源、交通、原材料合理安排支出。

实践证明了陈云的这套方针与建设完全符合了国内发展需求,经济发展也十分顺利。

姚依林的重要发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建国之初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功臣,却在特殊时期遭受迫害。

也因此饱受非议,遭受了一系列的磨难。

但陈云却并未被打倒,反而在动荡时期依然坚定自己的信念。

在那段时期,陈云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到民间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虽然没有在政坛活跃,但也拉近了他和人民群众的距离。

直到1977年,陈云才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

然而,陈云却并未进入政治局。一年后,王震在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陈云有资格担任副主席。

对于王震这一发言,台下瞬间炸开了锅。有人表示支持,而有人则表示当初陈云就是一个右倾,根本没有资格获重用。与会人员议论纷纷期间,一个人站了起来。

他掷地有声的表示陈云曾经是八大的副主席,如今八大第一次会议选举出的副主席就只有陈云同志一个人了。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姚依林。

而姚依林说这话的意图很明显,他支持恢复陈云副主席的身份。

即便姚依林的发言有理有据,但依然有人不买账。

紧接着姚依林再次反驳称,从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一直主持着全国的财经工作。

更是在稳定全国经济、扭转通货膨胀、甚至在抗美援朝时期都为战争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支持。

这足以证明是有了陈云的正确主张,全国经济才能得到逐步的恢复,尤其是他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更是让全国经济走向了正轨。

姚依林的发言可谓是掷地有声,他讲话完毕后,会议现场立即响起了雷鸣般地掌声。

姚依林成功说服了现场的与会人员,随后在王震的支持下,陈云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而姚依林的发言之所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是因为他确实有这个资格。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姚依林也始终在国务院财政部担任领导,甚至还是在陈云的直接领导下。对于陈云,没有人比他更了解。

陈云(左)和薄一波(中)、姚依林(右)交谈

但他支持陈云并非私心,而是确确实实地看到了陈云的工作成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工作的最佳拍档

1949年,陈云和姚依林初相识。时任政务院贸易部副部长的姚依林成为了陈云的部下。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陈云就向姚依林提出了一个难题,现在物资匮乏、市场混乱,应该从何处下手。

要回答这样的难题对于一个刚到经济部门工作的人来说并不容易,但姚依林却不慌不忙。没几天的时间就向陈云交了厚厚一沓调查报告。

在报告中姚依林指出,老百姓生活之所以受到影响,就是因为合作社与国营商业关系混乱。

听到姚依林这样说,陈云眼睛立刻放了光,他知道这个年轻人一定会在经济工作中有所作为。

陈云采纳了姚依林的建议,两人开始着手商业改革工作。然而,当真正开展工作时,两人才发现当时的国营商业存在很大的弊端,不仅资金周转不灵,而且供销脱节问题十分严重。

此时,陈云则提出了一个高明的办法,他指出可以从清理库存、整顿财务以及以销定产的方面着手。

果然,两人的努力没有白费,全国的国营商业很快就恢复了元气,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接下来的十年,两人工作配合十分默契,全国经济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直到196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令全国人民措手不及,紧接而来的就是粮食短缺问题。

陈云和姚依林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为了尽快解决各地断粮问题,陈云和姚依林提出调动各地粮食、开发副食品生产。

就在政策取得初步成效的时候,两人却遭到反对,认为两人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

但陈云和姚依林却不为所动,只是集中精力解决百姓粮食短缺问题。

姚依林更是没有退缩,积极在外贸领域争取时机,想尽一切办法扩大出口创汇。而换来的外汇全部用来购买粮食、化肥和农药。

事实证明,他的这一举措是正确的,极大的保障了国内农业生产。

对于姚依林的这种做法,首先表示支持的就是陈云。陈云提出从食堂将饭领回家吃,农民就能养一些鸡和鸭。

在他的支持下,姚依林也获得了周总理的支持同意进口粮食20万吨。正是有了这批进口粮食,姚依林才能大刀阔斧的搞外汇。

困难时期两人的合作与努力让国家经济转危为安,可以说是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事实上两人在特殊时期都曾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迫害,所幸两人都挺了过来,重新走上了复出之路。陈云走进政治局后,两人又重新成为了工作搭档。

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陈云和姚依林开始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两人先从稳定物价着手,同时根据国内形势制定了科学且具有前瞻性的经济政策。

仅用了一年时间,经济改革就初见成效,国家经济复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等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保障。

对于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陈云却不贪功,反而将所有的功劳都归功于人民和集体。在他的心中始终装着党、装着人民。

在他看来,是国家的发展才让他个人找到了价值。

而姚依林也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他曾经外出考察时,当地为其准备了优质食品,姚依林临走时特意将“伙食钱”放在了自己住的房间枕头下。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很多人。

无论是陈云还是姚依林,我们从他们的身上都看出了老一辈革命家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的优秀品质。

姚依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仗义执言,”不仅仅是他对昔日老领导的尊敬与信任,更是他对陈云对党、对人民忠诚内核的敬仰。

姚依林深知陈云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取得今日的成果,离不开两位的付出,如果不是他们当年定下了经济发展的基本基调,让经济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今日的中国经济绝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甚至让世界震惊。

参考信源:《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陈云如何打赢新中国第一场经济战?》

0 阅读:85

雅蕊看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