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司法部长:“反特”法官需被免职

天下有言刘澜昌 2025-04-06 04:05:05

文丨刘澜昌

2025年3月27日,美国司法部长邦迪在一场公开讲话中掀起惊涛骇浪。她直言,近期一系列对特朗普政府不利的裁决“充满偏见”,认为这些地方法官“必须被免职”,因为他们“无法做到公正与客观”。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司法批评,而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动员,是对所谓“司法独立”概念的当众撕裂。

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的首席法律官员,邦迪的言论几乎打破了现代法治国家最起码的分权原则底线。她没有就法律问题提出具体异议,也没有展示证据支持“偏见”指控,而是以行政高官身份直接号召清洗异己。这种言论在任何一个宣称秉持民主制度的国家中,都是极度危险的信号。它意味着,政府不再满足于影响法律,而是试图控制司法。

邦迪此番讲话也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特朗普政府近年来“全面政治化司法”的延续。从第一任期开始,特朗普就对“不听话的法官”频繁进行人身攻击,将司法裁决视为个人政绩的干扰。如今,在特朗普重新掌权的背景下,司法部长公开呼吁“免职异己”,标志着这一做法已从政治语言走向体制化实施的边缘。

邦迪的矛头所指,正是那些在“移民限制”“环保政策”“信息披露”等案件中作出限制联邦权力、维护民权与程序正义的地方法官。这些法官大多基于宪法与先例独立判决,却在政治风向的裹挟下被冠以“阻挠议程”的帽子。如果这类说法被合法化,那么今后联邦法官的去留是否将完全取决于其判决是否“合总统心意”?这种对司法独立的攻击,正是美式宪政制度逐步瓦解的体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邦迪对“群聊泄密事件”却表现出奇异的宽容与自信。在记者问及国家安全高官使用加密App“Signal”讨论机密计划是否安全时,她不仅没有承认风险,反而称“Signal非常安全”“外国对手无法破解”。这番言论不仅让人质疑其对国家安全的认知,更凸显出一种可怕的双重标准——对异见法官极尽打压,对自己阵营的系统性泄密却百般辩护。

Signal作为“阅后即焚”的通信平台,已被广泛质疑用于规避政府记录保存法律义务。包括国防部长、国家安全顾问、情报总监在内的多名特朗普政府高官,皆被曝出在未备案的群聊中讨论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打击细节。这不是普通的技术使用,而是严重的信息安全与制度透明危机。司法部长不去追责此类操作的法律责任,反而在媒体面前公开为其“背书”,这本身就是对法治精神的严重侮辱。

并且,邦迪代表的并非个人观点,而是当前美国某种“制度逆转潮”的前沿体现。在特朗普重新上台后,白宫迅速推动对政府机构的“大清洗”——裁撤联邦雇员、重组情报体系、限制媒体准入、修改公职任命流程,甚至计划设立“忠诚筛查机制”。而现在,矛头终于指向司法。此举若一旦实施,将意味着美式“分权制衡”体系的一根支柱被彻底击垮。

对外,美国政客总以“民主典范”“法治标杆”自居,对他国司法制度横加指责,动辄高谈“司法独立”“三权分立”。但今天的华盛顿,却在向全世界展示一种前所未有的政治图景:总统及其团队正在用行政权力“清洗”法律系统,用安全系统“自证清白”,用政治忠诚取代制度程序。所谓“自由世界的灯塔”,早已被现实熄灭。

这场司法风暴的深层意义远不止于几名地方法官的去留,更关乎美国法治体系的根基是否仍具备抵御权力滥用的能力。如果一位司法部长可以肆无忌惮地质疑法官独立性,如果政府高层可以用加密软件规避信息监管,如果这些行为不受法律制约与制度纠错,那么,美式民主制度的崩溃就不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进行时。

0 阅读:0

天下有言刘澜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