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普京亲口说,国人都不知道,原来中国制造已经如此强大

山河蕴含力量 2024-12-11 19:29:33

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公开表态,认为中国制造业已经超越欧美。

这个消息让国人振奋,其实细想一下,不只是普京,全世界都在见证中国制造的惊人崛起。

曾经,其他国家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往往是刻板的“低价低质”。

而现在,我们不仅缩小了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实现了弯道超车!

究竟是什么样的成就,能让普京发出如此高的赞誉?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中,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汽车工业的逆袭

据俄媒报道,12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普京衷心祝贺中国汽车企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他认为中国制造商已经能够生产出品质超越欧洲,且价格更加实惠的产品。

他指出,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销量创下新高,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最大市场。

无论乌克兰局势如何发展,俄罗斯都将持续深化与中国这一长期经贸伙伴的合作关系。

回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那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制造业的起点十分低,工业基础薄弱,很多关键核心技术都依赖进口,难以生产出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

那时,“中国制造”常常被贴上“廉价”和“低质”的标签。

汽车工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

发动机技术落后,动力输出不足且不稳定;工艺水平有限,车身强度不够;装配质量控制不严格,车内异响问题频发……

然而,通过几代中国汽车人的不懈努力,这一切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国汽车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逐渐获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以出口数据为例,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310万辆,超过德国跃居全球第二。

2023年更是达到491万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

中国汽车工业的逆袭,是中国制造业整体实力提升的一个缩影。

在俄罗斯市场,中国汽车的表现尤为亮眼,成为当地消费者的新宠。

2024年10月,中国品牌就占据了俄罗斯乘用车市场销量前十的七个席位。

俄乌冲突后,西方汽车企业纷纷退出俄罗斯,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白。

而中国汽车企业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凭借多样化的车型阵容和出色的性价比,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白。

从紧凑型轿车到中大型SUV,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车,中国汽车品牌几乎覆盖了俄罗斯市场的各个细分领域。

以哈弗为例,其F7x、H6等多款车型长期位居俄罗斯SUV销量榜前列,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

吉利、长城、奇瑞等品牌也纷纷推出针对俄罗斯市场的专属车型,在设计、配置等方面更加贴合俄罗斯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中国汽车的可靠品质和贴心服务,也赢得了俄罗斯消费者的信赖。

从售前到售后,中国汽车企业不断优化服务体系,为俄罗斯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购车保障。

哈弗、吉利等品牌率先在俄罗斯建立了完善的经销商网络和售后服务中心,为车主提供及时、专业的支持。

面对零下几十度的极寒天气,中国汽车凭借出色的低温适应性,保证了车辆的正常运转,让俄罗斯车主出行无忧。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车企更是抓住机遇,实现了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

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一批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越来越抢眼,其中比亚迪已跻身全球车企前十。

以蔚来ET5T为例,它在E-NCAP 2023年新规五星安全评级中获得总分第一,充分展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优势。

制造业的崛起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规模和产量上,更体现在研发实力和高端制造能力上。

自2010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4年保持全球制造业规模第一。

与此同时,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也在快速增长。

2023年超过3.3万亿元,比2012年提升了7倍不止。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4%,超过了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

中国拥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各个行业协同发展,相得益彰。

在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国产大型客机C919和支线客机ARJ21相继投入使用,填补了国内民航市场的空白。

在航天领域,中国成功实施了载人航天工程,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展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5G通信领域,中国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场景开发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高铁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名片,在技术创新、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

中国造船业也屡创佳绩,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新接订单量均位居全球第一,已连续14年领跑全球。

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突破。

随着中国制造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也在稳步提升。

华为、联想、海尔等一批中国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全球化布局,打造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中国制造”的标签正在发生积极转变,摆脱“廉价”和“低质”的刻板印象。

以俄罗斯市场为例,约70%的俄罗斯人会专门选购中国商品。

德国媒体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德国汽车已经开始"甘拜下风"。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改写了全球产业格局,也重塑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无数中国企业和中国工人辛勤耕耘的结果。

他们以勤劳智慧和创新精神,推动中国制造业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未来,中国制造业还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力度。

中国将推动产品和服务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选择,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不足与挑战

在取得骄人成就的同时,中国制造业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

在某些关键科技领域,特别是高端芯片、基础软件、航空发动机等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这需要中国企业进一步聚焦创新,加大研发投入,通过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加快实现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掌握发展主动权。

此外,中国制造业还需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浪潮中,中国制造业必须主动出击。

要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产品和服务向更高端、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这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要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中国也要推动构建公平、开放、包容的国际经贸规则。

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特别是芯片领域的制裁压力,中国企业展现出了坚定的自主创新决心。

华为、蔚来等一批中国科技企业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们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国际合作等举措,走出了一条自主可控的发展之路。

以蔚来为例,他们自主研发的神玑NX9031芯片成功流片,成为全球首款5nm车规级智驾芯片。

不仅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也彰显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实力。

长远来看,中国制造业要实现更大发展,必须保持战略定力。

要增强忧患意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乘势而上、勇毅前行。

中国制造业要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时代主题。

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制造强国建设。

结语

实现制造强国的梦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亿万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制造业必将乘势而上,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制造业之林,谱写中国制造业新的辉煌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观察者网-2024-12-05——《普京:祝贺中企在造车领域的辉煌成就,他们能产出比欧洲品质更好的商品》

参考消息-2024-12-05——《普京:我要祝贺中国汽车制造商取得的成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