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僧吃了唐僧九次,为何灵山不管不问?如来:你看看他的真实身份

金宝讲故事 2025-03-29 08:37:06

吴承恩的这一部《西游记》初看起来诙谐幽默、通俗易懂,但字里行间却隐藏着诸多谜团。读者们在细细品读之下,赫然发现《西游记》博大精深,似乎在映射一些人、一些事,难怪许多学者会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充满着讽刺与批判之作。

好比取经队伍里的沙僧,他尚未皈依佛门之前藏在流沙河里吃人度日,就连唐僧的前九世也不放过。

可该如何解释吞食唐僧九次的沙僧,还能成为唐僧的弟子,最后被如来封为金身罗汉?

一、吞食唐僧九次

那时孙悟空被如来的五行山配合六字真言符咒,整整镇压了500年之久。随后观音菩萨带着木吒踏遍四大部洲,以此寻找合适的取经人选。

在路过流沙河的时候,观音和木吒遭遇了穷凶极恶的沙僧。

待沙僧得知岸上的白衣女子乃观音时,他当即对着观音纳头下拜。一番交流,观音得知沙僧竟是玉帝身边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盛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继而被玉帝贬下凡间。

观音见沙僧与佛有缘,便让他皈依佛门,在流沙河专心等待取经人的到来。

哪知沙僧一听到“取经人”三个字便大惊失色,他如此说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

沙僧吞食的那九个取经人是不是唐僧转世?

首先,什么叫取经?自然指前往西天灵山取得经书。若没有得到如来的同意,哪一个和尚愿意跋山涉水,做一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无用功?

其次,唐僧的前世乃如来的座下弟子金蝉子,他累计投胎了九次都死于非命,而第十次投胎符合佛门的特定数字“九九归一”。

为了确保唐僧的万无一失,观音这才找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组建了史上最豪华的“保镖团队”。

这样看来,沙僧脖子上挂着的九个骷髅头,正是唐僧前九世的头颅。

不过问题也跟着接踵而至,既然沙僧毫不留情地“杀害”了唐僧九次,西天灵山为何不管不问?

二、怪异的西天灵山

这显然和灵山一贯的作风相去甚远。

要知道的是,蝎子精当年在雷音寺扎伤了如来的手指,她很快就付出了惨死于女儿国的代价。

沙僧如此作恶多端,西天灵山对沙僧不管不问的态度的确相当可疑。

莫非是如来和观音都不知道沙僧吞食唐僧九次的恶行?如果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且看观音说的这一番话:“你可将骷髅儿挂在头项下,等候取经人,自有用处。”

后来发生了什么我们都清楚,当唐僧登上九个骷髅头做成的法船时,唐僧的十世合而为一,达到“九九归一”妙境时,原文赫然写道:那长老遂登法船,坐于上面,果然稳似轻舟。左有八戒扶持,右有悟净捧托,孙行者在后面牵了龙马半云半雾相跟,头直上又有木叉拥护,那师父才飘然稳渡流沙河界,浪静风平过弱河。真个也如飞似箭,不多时,身登彼岸,得脱洪波,又不拖泥带水,幸喜脚干手燥,清净无为,师徒们脚踏实地。那木叉按祥云,收了葫芦,又只见那骷髅一时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见。

可见,观音乃至如来都知道沙僧脖颈挂着的便是唐僧前九世的头颅。

奇怪的还在后面,沙僧皈依之际,观音曾亲口承诺:“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可沙僧到了雷音寺之后,如来却封了沙僧为金身罗汉,对重返天庭只字未提。

这样分析的话,沙僧身上的确笼罩着诸多迷雾。

其实,你若得知了沙僧的真实身份,一切谜团都将迎刃而解。

三、真实身份

笔者认为,沙僧还有一个身份便是如来的“线人”。

在沙僧下凡之后没多久,他机缘巧合之下邂逅了如来。

那时候的如来已经有了开启西天取经大业的计划。为了满足金蝉子的“九九归一”,也为了派人暗中潜入取经队伍,监视取经队伍的一举一动,如来向沙僧抛出了橄榄枝。

也正是在如来的授意下,沙僧对取经的和尚情有独钟,接连吃了九个光头和尚,还按照如来的指示将取经人的头颅挂在脖颈之下。

在成功打进取经队伍后,沙僧扮演了一个忠厚老实、任劳任怨、沉默寡言的形象,却将孙悟空的尽职尽责、将猪八戒的偷懒好色尽收眼底。

对于取经队伍里的这一个潜伏者,如来心知肚明,可观音却蒙在鼓里。

这样一来,就能解释观音明明答应沙僧能重返天庭,到了最后,如来却不让沙僧回到玉帝身边,而是将沙僧留在了雷音寺。

当然,以上说法只是笔者的个人解读,属于《西游记》千万解读中的一种,读者们万万不能当真,否则迈入魔幻境界矣。

0 阅读: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