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我们购买东西,不仅仅看的是东西的价格和质量,同时也还看这个品牌是否尊重消费者或者是否尊重我们这个国家。
这不就在前几天,又有一个品牌公然在中国人的雷点上蹦迪,宁可不要中国市场,也不用新疆棉,这个品牌就是优衣库。
而它并不是个例,那么其他辱华的品牌现如今如何了?优衣库也会步入他们的后尘吗?
11月29日,优衣库创始人柳井在采访中表示:优衣库以后将不再使用新疆棉,即便中国是优衣库的重要市场,他们也不会改变。
他的言论一出,互联网瞬间沸腾了,无数网友用行动表达着内心的不满。
社交媒体上,“抵制优衣库”的声音此起彼伏,曾经的忠实顾客纷纷放弃了这个曾经深受喜爱的品牌。
外交部的回应掷地有声:新疆的棉花是世界上最好的。
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论断,更是一个态度宣示:企业请摆脱政治的枷锁,做属于自己的生意。
而这也不是第一次优衣库出现问题了。
三年前,一场声势浩大的“新疆棉”风波席卷全网。
当时,几家国际品牌突然对新疆棉说“不”,仿佛踩了某个无形的地雷。
结果呢?中国消费者直接亮出了底牌-抵制!
社交媒体瞬间沸腾,网友们用行动证明:惹谁都不能惹中国人的尊严。
那些曾经炫目的品牌logo,转眼间变成了过街老鼠,销售额断崖式下跌,狠狠打了这些品牌一记耳光。
优衣库最初的态度堪称教科书级的“精神胜利法”,他们不站队,用一堆模棱两可的话术搪塞。
柳井正作为品牌创始人,在新疆棉问题上的沉默简直是默认了对抗。
然而就在三年后,柳井正这是明确已经站队,开始抵制新疆棉花,甚至不惜因此得罪中国。
至于他的后果,或者我们可以看看其他的辱华品牌。
记得新疆棉事件爆发的那天,耐克一纸声明宣布抵制新疆棉,这消息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大家纷纷表示不满,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毕竟新疆棉可是咱们国家的重要产业。
紧接着,一场解约潮就在娱乐圈和体育圈上演了。
那些平日里穿着耐克鞋、拿着耐克合同的明星们,纷纷站出来,宣布与耐克解约。粉丝们也纷纷为自己的偶像点赞,觉得他们三观正,有骨气。
耐克这边呢,估计是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没过多久,他们的季度财报就出来了,数字让人咋舌:总营收下滑了10%,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更是下滑了4%,这可是耐克多年来罕见的大跌啊。
这边耐克还没缓过神来,那边国产运动品牌已经开始悄悄崛起。
就说鸿星尔克吧,这家伙趁着这股势头,推出了各种新品,销量蹭蹭往上涨。
消费者们仿佛一夜之间发现了新大陆,原来国产运动品牌也能做得这么好。
就这样,耐克渐渐在中国沉寂下去,再也没有往日的荣光。
杜嘉班纳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国际大牌,也因为自己的故意挑衅在中国市场栽了个大跟头。
那时候杜嘉班纳发布了一则宣传片,本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品牌魅力,原本这没有什么,但是他却故意贬低筷子丑化中国人,引发了众怒。
筷子可是咱们中国人吃饭的工具,是多少年的文化传承,你一个外国品牌,不好好做你的衣服,跑来这儿瞎搞什么?
宣传片一出,网上的骂声一片,明星们也坐不住了,纷纷站出来集体抵制杜嘉班纳。
眼看着事情越闹越大,杜嘉班纳的设计师终于出来道歉了。
但这时候,道歉似乎已经晚了,中国人的怒火已经被点燃,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形象,瞬间跌入了谷底。
那段时间,杜嘉班纳的门店冷清得不行,原本排队购买的顾客,现在都避之不及。
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也是一落千丈。
杜嘉班纳这回算是明白了,中国市场,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时间慢慢过去,杜嘉班纳似乎也在尝试着挽回中国市场。
近期,他们有了卷土重来的迹象,又是办秀又是请明星,忙得不亦乐乎。
但说实话,效果好像并不怎么样,门店的客流量还是大不如前。
还有一个就是鼎鼎有名的H&M集团了。
和它有合作的明星也纷纷解约,H&M在中国遭到了大批消费者的抵制。至此在中国的销量一落千丈。
2022年的时候,H&M关闭了在上海的首家分店,之后更是注销了在中国的上百家分公司。
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个品牌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在涉及民族大义的问题上,消费者表现得尤为敏感。
一旦品牌出现辱华行为,立即会引发消费者的强烈反响。
面对辱华行为,中国消费者总能迅速团结起来,共同抵制。
这是因为我们深知,民族尊严不容侵犯。在民族大义面前,消费者们毫不犹豫地站在了一起,共同捍卫国家尊严。
当然辱华事件给品牌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品牌态度至关重要。
一个不尊重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品牌,注定会被市场淘汰。
品牌要想在中国市场立足,首先要摆正自己的态度。
只有真诚尊重中国市场,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实现品牌的长远发展。
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和谐、共赢的市场环境。